頂點小說網->都市->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章節

第264章 包頭店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六月二十八日,包頭第一家店開業。

開業當天所在區的副區長也來了,不得不說王淑蘭的社交能力之強,到哪都能和領導拉上關係。

開完業第二天,在張宇和老譚的陪同下,張麗、豔華參觀了成吉思汗陵。

第三天去了騰格里塔拉風景區玩了一天,晚上參加了篝火晚會,吃了烤全羊。

第四天返回,途中經過白老闆的養殖場,到那叨擾一番,在大山深處吃了小笨雞。

回來後張麗發了一番感慨,說內蒙真大,兩個景區相隔五百裡,要是在省城都出省了。同時也為草原美麗的風光震撼,意猶未盡。

豔華也有同感,提議今年省城優秀員工的旅遊不再去那些名勝古蹟,而是到草原來。提議得到大家認可,把時間定在七月下旬,張麗、忠清帶隊,呼市這邊周曉梅和張宇負責接待。

次日,張麗和豔華返回省城,老譚對新開業的店不放心,又去了包頭。

在這裡我們說說包頭。

包頭,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又稱九原、鹿城,是內蒙古自治區地級市,重要的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全市下轄六個區、一個縣、兩個旗,常住人口二百七十萬。

包頭是我國境內以冶金、稀土、機械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被譽為“草原鋼城”和“稀土之都”。

這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建國初期,這裡只有八萬多人,後來從山西過來許多人,加上為了支援包鋼建設,一大批河北、山東、天津、遼寧、四川等地的軍轉人員被分配到這裡,同時大批盲流從各地湧入,到一九六二年,人口達到了一百萬。

最終形成了東河區老包頭人居多,青山區河北人居多,昆都侖區東北人居多的格局。東北二人轉、京劇、評劇等也給包頭帶來深遠影響。

阿巧第一家店就在昆都侖區,這裡東北人多,開餃子館絕對沒問題,飯店不火只能怨自己沒財命。

雖沒宣傳造勢,一貫的低調開業,但當天就賣了五萬,吃餃子的從中午十一點到晚上九點半沒斷過溜兒,廚房幾乎把原料都賣空了。

加上是整個包頭首家開放式廚房,形式新穎,感受直接,乾淨、衛生、現場製作看著放心,具有觀賞性,客人都排隊吃飯。

生意好老闆當然高興,見老譚來了,王淑蘭熱情招待,宣佈晚上所有員工會餐,慶祝一番。

“老闆夠大方的。”老譚說。

“必須的!大夥兒累壞了,中午都休息不著,必須犒勞。”王淑蘭高興地說。

“別說員工了,我都得上去炒菜,要不然忙不過來。”楊志軍說。

周曉梅白了楊志軍一眼,搶白道:“咋地?炒兩個菜報功呀?那是你準備工作不充分,充分了能上不去菜?哼!”

俗話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楊志軍很少有怕的人,有時候連老譚都頂兩句,可是他怕周曉梅,周曉梅也真不給他面子。

楊志軍訕笑,不再吱聲。

“看來包頭比呼市發展的好,街道都比呼市寬敞。”老譚說。

“聽說是蘇聯人幫著規劃的。”王淑蘭說。

“那時候蘇聯是咱們老大哥。”老譚笑道。

“現在俄羅斯和咱們也好。”楊志軍說。

“用你說,誰都知道。”周曉梅很不客氣地道。

王淑蘭笑,指著周曉梅和楊志軍說:“你倆呀——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對頭。”

“差不多,當初我還以為他倆能是一對呢。”老譚開玩笑道。

周曉梅和楊志軍對視一眼,臉上都是“我能和他(她)”的表情。

晚上飯口很忙,一樓大廳、二樓包房全滿,並且等位翻檯。

老譚在前臺站著,火爆場面讓他心裡激動,更激動的是滿耳聽到的都是東北家鄉話,倍感親切。

明廚點菜區的客人絡繹不絕,像逛美食街一樣,不時傳來“這個,就這個給我來一份。”

還有廚師推薦菜品的聲音。

“姐,這道菜非常好吃,不好吃我買單。”這是冷盤師傅。

“是嗎?信你的,來一份。”

“大哥,來條魚,再不點馬上就沒了。”這是燉魚大姐。

“慢慢來,一個一個的,還有五鍋小笨雞,您正好是第五位,真有口福——”這是燉雞師傅。

“------”

人最多的是餃子檔,客人點完餃子也不走,在那觀看欣賞,不時發出讚歎。

“看人家,倆手擀皮,一下六個,厲害!”

“包得真快,一下一個,小元寶似的。”

“人家這才真材實料呢,啥餡啥面都看著了,吃著也放心。”

“再說也乾淨呀,比我家廚房都乾淨。”

“在家不會包餃子的多來吃幾回,學都學會了。”

有人探頭問:“你們這面是提前和好的?”

“嗯,提前和好的。”

還有人問:“像你們這樣倆手擀皮得練多長時間?”

“三天就會,但要達到我們這樣得半年。”

問的人驚訝的吐下舌頭。

老譚和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在吧檯旁嘮嗑兒,老人鞍山人,鋼鐵廠的,五六年響應國家號召,和愛人一起過來支援包鋼建設,一晃兒六十年過去了,當初的小夥兒成了如今八十多歲的老人,令人感嘆。

“我是第一批過來的,總共三十五人,現在活著的還有八個。”大爺說。

“您老今年高壽?”老譚問。

“八十六了。”

“看您老身子骨挺好,健健康康的。”

“嗯,身體還行,總鍛鍊,早上五點起來去公園走步,打太極,一年四季這樣。”老人底氣很足。

老譚笑著點頭說好,然後問:“現在老家還有啥人?”

“沒啥人了。”大爺擺擺手,說:“我們弟兄三個,我老三,老大老二在老家。爹媽七幾年沒的,兩個哥哥也沒了,侄男哥女都過自己日子,沒啥來往------哎,就那回事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提及老家,老人有些落寞。

老人的孫子過來,是個二十多歲的帥小夥兒,衝老譚禮貌地笑了一下,扶著老人上樓了。

老譚望著老人的背影,不知怎地竟生出幾縷鄉愁,眼前浮現了母親的面孔------

晚上會餐的時候老譚沒打算喝酒,可是這場合不喝不是那回事,敬酒的人又多,左一杯右一杯的,很快就喝得半醉。

會餐結束後被楊志軍和周曉梅扶到賓館。

老譚洗個澡,酒醒不少,然後坐在沙發上開啟電腦看當天各店的營業情況,當看到蘇州店時有人敲門,滿臉通紅的王淑蘭推門走了進來。

王淑蘭不但臉紅,身上還穿了件簇新的紅色砍袖短裙旗袍,顯得容光煥發,年輕好幾歲。

左手拿著一瓶紅酒,右手拎著食品袋,裡面是打包好的菜。

看樣是喝高興了,要和老譚繼續喝。

相關推薦:團寵年代:錦鯉崽崽三歲半神級外賣小哥超維度入侵漂亮女老總超級分解系統一鍵升級煉器煉器修真異世之煉器宗師超級煉器師煉器師的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