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初唐奮鬥史->章節

第98章,許澤軒的計劃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唐兵壓境,攻勢兇猛,突厥人顧頭不顧尾,不能為援,朔方西城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際。

在這關鍵時刻,梁洛仁一舉擊殺了梁師都。

他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朔方城軍民的背後,狠狠插了一刀。

這一刀,把本就處於崩潰邊緣的軍心,給徹底弄崩了。

城內群龍無首,沒了主心骨,大家也就沒了繼續抵抗的動力。

提著梁師都的人頭,梁洛仁只用了極短的時間,便說服了所有族人,在族人的幫助下,控制住了朔方西城的局面。

半柱香後,一杆巨大的白旗,在朔方西城的城頭升起。

梁洛仁親自出城,向柴紹獻上梁師都的人頭,並宣佈降唐。

伴隨著柴紹大軍,昂首闊步的開進朔方城,梁師都在此十二年的統治,徹底告一段落。

攻城之戰,只持續了三天,以不到百分之四的傷亡率,輕而易舉的奪得了前隋最後一塊失地。

前方的戰事結束了,許澤軒的傷兵營,卻開始忙碌起來。

此役,大唐出兵五萬,在和突厥交戰的過程中,死傷千餘人,攻打朔方城的這三天,又死傷了千餘人。

除了部分送到傷兵營時,已經不治身亡的,受傷的士卒,足有一千多。

五十多個輔兵,幾十個隨軍大夫,加上許澤軒本人,不到一百人的傷兵營,要照顧一千餘名傷兵,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若非柴紹緊急給他調了數百名輔兵,又有軍中的將士時不時來搭把手,再加上許澤軒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傷兵營眾人,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裡,怕是連睡覺的時間都不會有。

然而,饒是有其他人的幫助,又做了大量的準備,但許澤軒畢竟是第一次在戰區建立戰地醫院,很多東西不可能一下子就想的面面俱到。

比如21世紀的醫院,都安裝了空調,能夠讓病人始終處在一種最舒適的溫度,但古代可沒這玩意,當年做培訓的時候,也不會特意拿溫度說事。

眼下雖然是陽春三月,但北方的三月天,依舊十分寒冷,傷兵們本來就傷病在身,此時正是身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若不維持好室溫,更容易鬧傷風感冒。

一病未好,又添一病,這不但會增加傷兵營大夫的工作量,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死亡。

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既然沒死在戰場上,那也不應該死在傷兵營裡。

許澤軒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他除了給傷兵治傷之外,還不停巡視各個傷兵營,隨時查漏補缺。

“哎,我這腦子!張三快去弄些柴火來,朔方城天氣冷,將士們容易受寒,大帳裡的火絕對不能熄滅。”

“李四,讓你燒的水燒好了嗎?你要記住,以後所有傷兵喝的水,必須得是燒開的,不得喝生水,違者軍法處置!”

喝開水這事,許澤軒曾經不止一次強調過。

傷兵營的眾人,在他反復強調後,已經落實到位,然而柴紹新派過來的輔兵,卻總是會忘記,所以他不得不每天提醒幾次。

“王五,給那些傷兵找些衣服來,要乾淨的,給他們把身上那些滿是血漬灰塵的衣服都換了。換下來的衣服全都拿去開水煮過,至少得煮上小半時辰,才能拿去洗淨晾乾再用。”

許澤軒每說一條,就讓人記錄一條,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需要的東西記錄下來,不僅能夠更方便的查漏補缺,而且還能當做一份傳承、傳給其他軍隊的傷兵營。

許澤軒來自後世,深知後世處理傷口,所造成的感染率,比起古代處理傷口所造成的感染率,低上許多個級別。

若是能夠將這套方法,完整的傳承下去,對他個人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對整個朝廷來說,對所有征戰沙場的戰士,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

就這樣,許澤軒每天發現一點問題,記錄一點問題,解決一點問題,幾天之後,當他滿滿記錄了十幾張紙時,這才消停了下來。

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傷兵營終於邁入了正軌……

現代化的救治方法,無疑是十分成功的,進入傷兵營的一千名傷兵,在許澤軒的救治下,只死了不到30人。

百分之三的死亡率,別說在古代,就算到了近代,都是一個十分喜人的成績。

死去了30人,許澤軒感到十分的遺憾,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所以,他並沒有太過悲傷,很快就收拾好了心情,接受柴紹的邀請,前往朔方西城去參加慶功宴。

無論如何,打了勝仗後,都是要慶祝一番的。

怎麼按照各自的功勞,去封賞將士,這是李二要考慮的事情,柴紹沒有稱帝的野心,所以他不會,也不敢越俎代庖。

不過身為主帥,辦一場宴會,讓將士們吃吃喝喝,簡單的犒勞一下麾下軍隊,這種事他還是可以做的。

許澤軒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他在這次戰役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獻策讓梁洛仁投誠是其一,救治了大量的傷兵是其二。

這麼大的功勞,雖不足以名列此次功勞簿前三,但前十總是有的,能夠得到柴紹的邀請,根本不足為奇。

……

……

戰爭結束,高興的不止有得勝的將士,還有百姓。

二月份,本是農耕的大好時節,但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導致農民們不能外出,去耕種自己的田地。

幸運的是,這場戰爭的持續時間,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久,直到戰爭結束,也才三月份而已。

雖然稍稍晚了些,但還不至於完全錯過農時,只要賣力一些,多花些力氣,倒也勉強可以種出,足夠果腹的糧食。

一場春雨過後,百姓們各個鉚足了勁,開始下田耕耘土地。

孩童們終於被允許踏出家門,雖然還順帶或放牛、或捉草的任務,但他們的臉上,依舊洋溢出了燦爛笑容。

“多麼勤勞、淳樸的百姓!”

赴宴途中的許澤軒,看到這一幕,不由長嘆一聲。

一場戰爭,差點就壞了百姓們的生計,可他們並沒有怨天尤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拿起家中的鋤頭,前往田間勞作。

關中百姓,也和這裡的百姓,同樣勤勞、善良,像這樣的百姓,理應少受一些罪才是。

“貞觀二年,不僅乾旱,還發生了一場蝗災,也不知道我離開前,做的那些佈置,能不能起作用?”想到這裡,許澤軒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在古代,最讓農民害怕的,莫過於蝗災。

以宋元為例,共有歷史記載的蝗災384次,年均約0.94次,差不多年年有蝗災,為隋唐五代的3.5倍,遠高於以前各個時期。

而在明清蝗災共284次,其中明74次,清朝209次,年均0.52次,不到兩年爆發一次。

也就是如果穿越到古代,最起碼從宋代開始,就要面臨一年一次,兩年一次的蝗災。

蝗災十分可怕,然而對於這種蟲害,古人第一個想到的,往往不是如何消滅它,而是求神拜佛,將之歸類到一些神神怪怪的東西上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例如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在其《新樂府》之“捕蝗“中,一方面對蝗災及捕蝗有客觀生動的描述,但最終仍陷於天人感應的困惑中:“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飢人重勞費。一蟲治死百蟲來,豈將人力競天災。“

他還是認為“吾聞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驅蝗蝗出境。又聞貞觀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慶萬民賴,是歲雖蝗不為傷。“

他相信唐太宗吞蝗後,蝗災就消滅了。

當然,白居易的觀點,並不能代表所有人,也有部分官員不相信天人感應,主張蝗來即要捕蝗滅蝗,不能使其猖獗。

如唐玄宗開元四年山東大蝗,官民只知道祭拜,坐視蝗蟲食苗,不敢捕殺。玄宗則自責修德不夠,致遭天譴。他詢問臣下們的意見,宰相姚崇力主利用蝗蟲的趨光習性,於“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瘞,除之可盡。“

他派遣御史,分道殺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卻說:“蝗是天災,自宜修德……“拒絕御史執行任務,姚崇大怒,牒報若水,如若聽任蝗蟲食苗,導致百姓飢餓,要對後果負責。若水這才被動投入捕蝗,“獲蝗一十四萬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勝紀。“

唐朝,有人相信天人感應一說,有人則支援滅蝗。

許澤軒作為後世人,自然更傾向於後者。

然而滅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據某些媒體的報道,前幾年俄羅斯發生蝗災時,都要向中國求助。

21世紀的大國,尚且無法有效的消滅大規模的蝗蟲。

許澤軒只是一個普通人,能做的更是有限。

他沒有能力生產農藥,更無法推廣農藥,無法像後世那樣,透過直升飛機噴灑農藥。

所能做的,只是提前把蝗災的事上奏朝廷,並把明朝名臣徐光啟在《除蝗疏》中歸納歷代的除蝗方法,透過奏摺的方式,奏於李二陛下。

徐光啟提到的方法共有兩種,治標和治本。

治標包括北宋淳熙年間敕令,命官民及時上報蝗蟲情報,違者受杖責處分;對因穿掘、撲打捕蝗損傷苗稼的,給予免稅和賠償;實行以蝗易粟,鼓勵民眾捕捉蝗蟲;提倡食蝗等。

治本方面包括:在低窪積水和有水草生長的地方,發動農民割草,曬乾後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蟲產卵的場所;

春夏間發動捕捉蝗卵,捕卵一石,可減少蝗蟲百石;幹卵一石,等於減蝗千石。

對捕卵後殘存的初生蝻子,預掘長溝,每隔一定距離掘溝一條,發動農民敲鑼,驅趕,蝗蝻受驚,跳入溝內,即以泥土填入掩埋。對漏網的成蟲飛蝗,用繩兜兜取,布袋盛貯,拿去換粟。

最後,在蝗災過後,還要檢查冬月有蝗蟲產卵處。再得除子,冬閒除子一石,可敵治蟲千石。

又鑑於蝗蟲不食芋、桑、菱芡、豌豆、綠豆、大麻、芝麻等,可以多種這類作物,有利於減輕蝗災危害。

以上的方法可以說已經相當周詳,然而李二看到奏摺之後,具體會做出什麼樣的表現,是會予以採納,還是會將之丟在一旁,這些,許澤軒都不清楚。

所以他還做了第二手準備——養鴨。

歷史上自南京浦口至徐州一帶,處於洪澤湖和微山湖蝗蟲滋生地帶,蝗災頻繁,形成了以蝗蝻飼鴨的傳統,有專業的鴨戶領導放鴨,猶如蒙古草原的放牧牛羊一樣。

據調查,一隻大鴨一天中能吃掉蝗蝻兩斤,則一千只鴨每天的食蝗量達兩千斤之多,當地的蝗蟲雖然年年滋生,但因為大多被養鴨戶家的鴨捕食,也就難以成災了。

許澤軒是江蘇人,小時候經常能看到養鴨戶,知道鴨喜歡吃蝗蟲,所以便生出了養鴨治蝗的想法。

養鴨治蝗,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透過放樣鴨,讓其自由捕食蝗蟲,其二發動附近百姓捕食蝗蟲,自己出錢收購。

蝗蟲這東西,不僅能夠作為鴨飼料,甚至還能充當食物。

民國時期的北平、天津一帶餐館裡,就有以蝗蟲為佳餚,供顧客點菜之需的。

蘇北蝗區,常年有蝗蟲產卵的地方,遇蝗蟲大發之年,居民打了蝗蟲,曬乾後貯藏起來,做乾糧或肥料用,荒年時還要預防曬場上的蝗幹被人偷去。

許澤軒收購蝗蟲,除了給鴨做飼料之外,還可以將之磨成粉,給自家莊戶吃。

這個年代的絕大多數百姓,因為吃的葷腥少,所以普遍有夜盲症,每次到了夜裡,他們就會看不見東西,這其實是由於體內缺少某種維生素所導致的。

蝗蟲雖然不是什麼大葷,但吃了蝗蟲粉後,也能讓百姓們有效的緩解這種症狀,還能時不時讓他們體驗一下雞肉的味道。

雞肉味,嘎嘣脆,在後世的大吃貨帝國,很多東西都能。

如果忽略外貌的話,蝗蟲其實也不算特別難吃的一種。

相關推薦:我被惡靈附身了我將主宰詭異醫見鍾情:我將心向你亂舞初唐夢世初唐網遊之亡靈小法師全民升級文明之戰爭領主至尊神醫至尊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