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初唐奮鬥史->章節

第108章,農業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這……”乾瘦中年人語氣一滯,很明顯他是被李老漢給問住了。

李二之所以會吃蝗蟲,那是為了作秀,為了邀買民心。

可這民心,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邀買的。

別說他只是一個諫議大夫、尚書左丞,就算是當今太子李承乾做了這件事,皇帝說不定都會不高興。

李老漢雖然沒讀過書,但他那麼大年紀,也不是白活的,察言觀色的本事,還是有幾分的,看見乾瘦中年人臉上的神色,便知對方並沒有吃過蝗蟲。

於是,他拱了拱手,繼續用一種不卑不亢的語氣道:“貴人沒吃過蝗蟲,老漢和莊子上的農戶卻是吃過的。

我們這些莊稼漢一連吃了七天,也不見有人生病,反倒是有部分人的夜盲症被治好了。

所以老漢認為,莊主的話沒錯,吃蝗蟲並不會讓人害病。

“……”李老漢的言辭算不得犀利,卻把乾瘦中年人說的啞口無言。

眼見氣氛逐漸變得尷尬起來,許澤軒終於忍不住,從人群中鑽了出來,對皇帝和百官行禮:“下官許澤軒,拜見陛下,見過諸公,不知陛下和諸公突然光臨寒舍,所為何事?”

許澤軒這話剛剛出口,皇帝和朝中諸位大臣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卻聽“噗通、噗通”幾聲,原本就有些哆哆嗦嗦的村民,雙腿徹底沒了力氣,接二連三的癱軟在了地上,就連表現的比較鎮定的李老漢,雙腿也開始打起了擺子。

許家莊雖然在長安城附近,可皇帝對莊戶們來說,依舊只是個十分遙遠的詞彙。

平日裡見到藍田縣縣令,都不敢喘大氣的莊戶,猛然間知道皇帝就站在自己面前,不嚇得尿褲子,已經算得上比較鎮定了。

“昨日上朝之時,有言官彈劾文水縣男許澤軒,利用職務之便,以次充好,讓災民服用蝗蟲。

為了查證此事,朕特意帶文武百官,前來你許家莊一觀。”李二摸著鬍鬚,飽含深意的看著許澤軒。

言官彈劾之事,當然做不了假。

但別說言官彈劾的只是一個小小的文水縣男,就算是縣子、縣伯、甚至縣公,皇帝都一定會帶著百官,親自上門調查。

李世民這麼做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滅蝗上。

這些日子以來,流言飛起,到處都有人說,是因為李二殺兄囚父,得位不正,這才讓上天降下了災難,懲罰關中的百姓。

如果在太平年間,這說法自然沒有市場,但是災荒年間的百姓,卻很容易相信這種話。

眼見流言傳的越來越離譜,好不容易安撫住的災民,隱隱有暴動的跡象,李二終於坐不住了。

他下定了決心,要掐斷這一類的流言,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讓眾人知曉蝗災的真相。

巧合的事,在李二下定決心的時候,剛好有言官用蝗蟲的事情,彈劾許澤軒,這讓李二找到了契機,找到了造勢的突破口。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興師動眾,把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帶到小小的許家莊內。

“那言官怎的憑空汙人清白,莫非跟小子有仇?”

許澤軒雙拳緊握,義憤填膺道,“小子雖然時常入宮拜見陛下,提一些賑災的建議,但賑災一事,完全是由陛下經手的。

小子沒有被授予官職,又何來的權力,又如何談得上利用職務之便?

至於以次充好,那就更談不上了。

小子收購蝗蟲,售賣蝗蟲饃饃,用的可都是自家的錢,其中根本就沒半點利潤。

這就跟朝中官員開設粥場,給百姓施粥一樣。

他們施捨的是稀得能夠照出人影的粥,而我施捨的是黃面饃饃。

這黃面饃饃,雖然多半是用蝗蟲粉製成,可諸位剛才也聽到了,吃蝗蟲並不會讓人生病。

若是做善事都要被定罪的話,那小子也無話可說!”

許澤軒不是沒見過,做好事被人舉報的。

後世網路上,為了利益,為了博取流量,類似的人屢見不鮮,當時他就義憤填膺,恨不得把對方的祖宗八代都問候一遍。

現在事情到了自己身上,他更是氣的直發抖。

“小軒,莫要激動,陛下既然出現在這裡,就一定會給你一個公道。”程咬金見許澤軒氣的臉都紅了,連忙出來安慰。

李二陛下見狀,也是好生寬慰了一句,這才對著之前那乾瘦中年人道:“玄成,你覺得許卿所言屬實嗎?”

“啟稟陛下,根據老臣的調查,許縣男所言,應該是真的。”乾瘦中年人仔細回憶了一番自己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之後回答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既如此,還請陛下還小子一個清白,嚴懲造謠之人!”許澤軒咬牙切齒道。

“不可!”乾瘦中年人雖然認定許澤軒是無辜的,卻也不認為那個言官做錯了。

“敢問這位是?”許澤軒紅著眼睛,狠狠地盯著這個中年人。

“老夫魏徵,魏玄成!”

魏徵、字玄成,彈劾許澤軒的,就是他的下屬。

千古人鏡同志,處理起事情來,當然會站在一個比較公正的立場。

他站出來,自然有他的道理:“許縣男初入朝堂,對朝堂缺乏瞭解,倒也可以理解。

在我大唐,言官擁有風聞奏事之權,他們彈劾你,讓你生名受損,這是他們的不是,然身為明主,卻也不能因言治罪。”

“他們汙衊我,我只能忍著,這是什麼道理?”許澤軒憤憤不平,把目光移向了老程。

老程沒有回答,但是從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魏徵所言不虛。

“這還有沒有天理?”許澤軒心中憤怒,但他並不是三歲小孩,很快便壓制住了這股怒火。

俗話說得好有仇不報非君子,但俗話又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這仇他暫且記下,彈劾自己的是什麼人,這並不難查出來,只要問老程即可。

一旦查到了人,報復起來就簡單粗暴許多。把這人差個底朝天,收集對方的罪證,若是實在找不到,這人確實是出於一片公心,那就裝神弄鬼戲弄對方一番,已報這一箭之仇。

就在許澤軒低頭沉思,應該怎麼對付彈劾自己的言官之時,李二就為這次彈劾事件,做了總結。

許家莊莊戶吃了蝗蟲並沒有得病,而那些用黃面饃饃的災民,也並沒有吃出問題,這足以證明,吃蝗蟲並不會讓人害病。

事情調查清楚了,許澤軒的罪名也洗脫了,皇帝也成功的在文武百官面前,證實了蝗蟲可食,滅蝗計劃的第一步,進展的很順利。

按理來說,事情辦好了,皇帝就該回宮了,可他卻並沒有離去,而是帶著尉遲恭、程咬金等人,進了許澤軒家。

“許卿,前次朔方之戰,你立下了大功,回京之後,又給朕獻上了新式製鹽之法,安撫了災民,你說朕應該怎麼賞你才好!”許家大廳內,李二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似乎是想要詢問一下許澤軒的意見。

“陛下若是真心要賞我,就賜我一塊地吧,小子正想著在那裡開一間書院,把師父傳給我的學問,繼續傳承下去!”許澤軒想了想道。

“許卿莫非不想當官了?”李二微微一驚,他可是很欣賞許澤軒這個年輕人的,這年輕人不但才學出眾,而且辦事能力極為突出,每每都有奇思妙想,他不當官絕對是大唐的損失。

“名利,財富,世間很少有人能看穿這些,小子一介俗人,自然不能例外。

官,小子自然是相當的,不過比起這些,小子認為把自己的學問傳承下去,對大唐更加有利。”許澤軒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又繼續道,“比如說蝗蟲,大家一直都很敬畏它,卻從來沒有人想過,怎麼除掉它。

蝗生之地,謹按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區(太湖)之旁終古無蝗也。必也驟盈驟涸之處,如幽涿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諸郡之地。

這是家師和其友人,整理了歷史上多次蝗災,並親自觀察後,得到的結果。

為什麼類似的地方,容易滋生蝗蟲,是不是和蟲類一樣,在合適的環境中,能夠讓他們生長的更快?

離開了這種環境,它們是不是就不容易出現了,生長繁殖的速度,是否就能降下來了?

臣年幼,很多事情都沒有經歷過,對此也無法下定論,但臣可以培養出,相關方面的人才,讓他們朝這個方向努力。

臣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大唐定能找到滅蝗的良方,不再畏懼蝗蟲!”

“如果真的能有這麼一天,朕怕是做夢都會笑醒!”李二的思緒,隨著許澤軒的話語不斷轉變,當他想到這天下再也沒有蝗災時,忍不住笑出聲來。

“那陛下也太容易滿足了。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沒了蝗蟲,百姓能夠得到的糧食固然會更多,卻也多的有限。

想要讓每個百姓都吃飽,穿得暖,還必須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比如家師就曾經說過,想要提高農作物產量,必須在四個方面下功夫、要知天時,修水利,勤育種,再配以適合的肥料,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災害,並提高產量。”許澤軒繼續給李世民規劃藍圖。

“天時、水利、肥料這朕都懂,只是這育種和藥物,又是何物?”去年的大雨和霜災,今年的旱災,這都屬於天時,如果能夠提前得知,絕對能有效的減少損失,至於水利也不難理解,農作物生長需要水灌溉,古往今來,朝廷也沒少新建水利工程。

肥料更是年代久遠,早在戰國時,我國已使用人糞尿、畜糞、雜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漢時期,廄肥、蠶矢、繰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為肥料。

到了漢朝後期,許多百姓家已經開始建造連廁圈,這種將豬圈和廁所連在一起的連廁圈,反映了當時對養豬積肥的重視和普遍。同時,這也是養豬積肥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反映。

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將舊牆土和栽培綠肥作為肥料,其中栽培綠肥作肥料。

栽培綠肥最先出現在晉代的《廣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綠肥。書中說“苕草色青黃紫花,十二月稻下種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葉可食”。這是一種冬綠肥。到北魏時,又擴大為夏綠肥,據《齊民要術》記載,種類有綠豆、小豆、胡麻(芝麻)等。當時使用的結果,肥效很高,“為春谷田,則畝收十石。其美與蠶矢熟糞同”,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但育種和藥物,卻在李二的知識範圍之外了。

“陛下且隨我來……”擁有實物,無疑比起空口白話解釋,更容易讓人理解,在許家小院附近,剛好有許澤軒建的溫室大棚,裡面很多蔬菜都是經過育種之後才種植的,“陛下且看,這半邊種植的綠菜,是經過育種的,而另外半邊則沒有。

經過育種的綠菜,長勢明顯要比沒進過育種的好。”

“嗯,確實要好一些!”李二對比了一下,兩者的差距雖然不太明顯,但若是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只是因為區別並不是很明顯,所以他有些不以為然。

許澤軒明顯看出了李二的心思,當下告誡道:“陛下切莫小看育種,第一次育種,或許只是讓綠菜的長勢好了一些,但經過兩次、三次甚至是數十次,上百次育種後,可就不單單是長勢好一些那麼簡單了,極有可能大大的提高產量。”

“嗯,此言有理!”經過許澤軒的提醒,李二對於育種的態度,終於有了些許改善。

“小子的學問,還遠不止於此!提高農作物產量是一方面,改善工具又是另一方面,之前臣改造的曲轅犁,由此而來,而這礱磨,又同樣是出於此。”

古時候白米精貴,很多人家都吃不起米,究其原因,大抵還是在脫殼上。

最早的脫殼工具,名為踏碓。

踏碓是木質的,底部長木一端有一個凹坑,放入待加工的穀物,上部長木臂一端安裝擊錘,人踩踏另一端,使擊錘衝搗穀物,脫去皮殼。

谷礱或稱礱磨,是古代的碾米機,它使用大量密佈的木齒來給稻穀剝殼,比起踏碓來,效率就更高,一直使用到被現代機器所取代。

相關推薦:我被惡靈附身了我將主宰詭異醫見鍾情:我將心向你亂舞初唐夢世初唐網遊之亡靈小法師全民升級文明之戰爭領主至尊神醫至尊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