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春秋我為王->章節

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個人與宗族孰輕孰重?回到春秋之後,趙無恤才感受到了宗族責任的重量,這時代的人或許不愛國,但卻無人不愛家。

季氏和孟氏的家主都不是什麼英才,但他們的選擇卻讓趙無恤嗟嘆不已。季孫斯為了保全季氏,毅然赴死;孟孫何忌為了不成為孟氏降齊的罪人,自己奔齊,讓弟弟繼承家業,延續孟氏的統治。

其餘士大夫,可以說他們腐朽,可以說他們鮮廉寡恥,可以說他們肉食者鄙,但無論是哪家,都在為維繫自己宗族的延續而嘔心瀝血,而且其中不少人頗得領民支援。

無恤由此認識到,魯國的舊貴族還沒枯萎死透,淘汰他們需要時間,所以在推行縣制的同時,也保留了季氏、孟氏和東地大夫們的都邑。

他打算用改頭換面的“幕府”來強大自己,削弱群藩。

幕府可不是日本的發明,而是從中國借用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列國的卿和將相就有開府的權力,李牧伐匈奴,靠的就是幕府下的門客家臣出謀劃策。

但趙無恤的幕府卻不盡相同,他只是借用這一制度,將魯國的三卿共治變成幕府將軍的乾綱獨斷。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計程車將被徵辟為幕府私臣,他們或是冉求、公西華這種出身貧寒的孔門弟子,或是闞止這種低階計程車。

這些士人和老前輩曹劌一樣,鄙視卿大夫萎靡的生活,他們崇尚功利,嚮往仁義。有了一絲“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想透過入仕創造人生價值。

在各縣蒙學源源不斷地量產人才前,在軍功地主們在魯國基層站穩腳跟前。趙無恤只能徵辟這些士人為吏,長此以往,他們將在社會中下層形成士的精神,而大夫們會被慢慢剝奪參聞國事的權力,圈子越來越小,威望越來越低。

“魯國,乃至於整個九州諸侯舊貴族的掘墓人不是我,而是他們,是這些生機勃勃計程車……”趙無恤只是一個歷史進程的推動者。他想讓那“士貴,王者不貴!”的戰國士風提前到來。

就在趙無恤憧憬可以預見的未來時,廳堂的門卻被人輕輕推開了。

現在是夏曆二月末,春風徐徐,燕雀歸巢,天氣和羲溫暖,但趙氏幕府的群臣之首卻冷著臉尋上門來。

張孟談已經褪下了毛皮坎肩,穿著樸素的厚布深衣,站在門口。

“臣失禮。但臣有一事,不得不當面問問主君!”

……

張孟談讓侍衛將門一關,褪下鞋履後趨行上堂,到了十步距離時欠身一拜。又直起身子,問了趙無恤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建立幕府後,主君便統轄了全魯。但下臣卻有一句話不得不問,事到如今。主君究竟是想留在魯國做世卿?還是想回晉國繼承趙氏的宗廟?”

張孟談不得不嚴肅,縱觀全域性。為主君看清前路的危機,並提出自己的謀略,這就是他的任務。他恍然發覺,趙無恤的勢力走到今天,已經站到了十字路口,左邊是歸晉,右邊是留魯,兩者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若是一心歸晉,那就得將魯國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透過軍功授田不斷刺激魯人的進取之心,等到整合完畢,能湊出三軍遠征數百裡外時,便是趙無恤歸晉討伐範、中行之日!

若是準備留在魯國,守著這片辛苦打下的基業傳於子孫,就要徐徐圖之,對貴族也得溫和些,同時儘量在十年內韜光養晦,避免成為齊晉戰爭的犧牲品。

趙無恤放下手裡的卷宗,抬頭迎著張孟談的目光,也接過了他的問題。

“孟談,你我是不是很久沒在一起言志了?”

張孟談一愣:“似是有許久了。”

宋國商丘那個小閣樓上,兩人聊得多麼盡興啊,諸侯形勢彷彿盡在掌中。但在那之後,他們卻一頭扎進了現實裡,如何在魯國求生存,如何鵲佔鳩巢,這就是他們的目的和志向。

只是人總在爬上山巔之後,才發覺還有更高的峰巒等著自己攀登。

“那今日你我便聊一聊罷,不是以君臣,而是以朋友。”無恤邀他坐下,問道:“孟談覺得,你我走到今日這一步,就算夠了?”

“自然不夠。”

換了常人,或許會覺得把持國政的卿就是人臣之極了,但張孟談卻不這麼認為。

一個中等邦國的執政而已,比起他為趙無恤,為趙氏設想的終點來說,差遠了!

“助君成為大國上卿,再佐君如趙宣子一般為晉國興霸業,這才是我的追求!”

他平日素來是個柔軟和藹的人,但言及志向,卻意志剛毅。四年前他放棄在國內出仕的機會,毅然跑到宋國投靠一個人生無望的流亡卿子,這選擇被無數人嘲笑,但現如今那些人都啞口無言。那場豪賭贏來了收穫,但還不夠,人總是在抵達終點後,才發現自己其實可以走得更遠。

“善,那也是我的追求!“趙無恤擲地有聲。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今我已經能夠立家,治一千乘之國。但離興霸業,平天下尚遙不可及……想要興霸,在魯國這種小地方是很難做到的,它畢竟已經積貧積弱數百年了。北限於齊,南限於吳,只能在泗上小國裡稱孤道寡,這有何意思?對我來說,只有晉國,只有民風彪悍、有險有馬的晉國,才是能爭霸天下的地方。”

魯國數百裡山河,依然裝不下趙無恤被後世見聞無限放大的野心。沒錯,只有晉國,才是席捲天下的舞臺。不僅僅是物產和山川形勢,他還吞噬了數不清的土地,積蓄了百年財富。培養了一批以興霸為己任的士人,有了足夠的底蘊和基礎。若能完整的繼承晉的遺產,趙無恤可以少奮鬥二十年!

他哪怕被魏趙韓一分為三。也能叫齊秦楚等強國為之側目,倘若不分,又當如何?

更何況,趙無恤之所以急於歸晉,還有個不能為外人道哉的原因。

女子二十而嫁,季嬴,在歷史上趙簡子將她嫁去代國,應該就是這兩三年的事情吧?無錯小說網不少字

……

聽趙無恤吐訴志向,張孟談松了一口氣。

作為晉人。太行以西是宗廟所在,墳墓所處,他們這些僚臣自然是想回去的,趙無恤能居安而不忘危,富貴而不忘本,讓他很是欣慰。

但既然如此,他們就面臨抉擇了。

“若有朝一日主君要歸去,若中軍佐百年之後主君要繼承趙卿之位,一臣不能同時效忠二君。一卿不能同時宰執兩國,屆時魯國要如何處置?”

這是春秋而不是戰國,就像一女不能同時嫁給二夫一樣,為臣者的委質效忠物件也被限制得死死的。即便到了戰國。所謂的蘇秦佩六國相印,其實只是管外交的副相而已,七雄之間頂多會玩換相的遊戲。

但趙無恤卻已經想好了一個偷樑換柱的解決之法。他指著與趙鞅的一封書信道:“其實你的問題,父親也問過我。你可知我在信上是如何回答的?”

不等張孟談說話,他就繼續道:“我向父親承諾。倘若父親能成為上卿,只要我父子合謀,將西魯五個縣直接併入晉國,亦不難也!”

“這……”張孟談咬了咬嘴唇,隨即無奈地點頭道:“的確是不難。”

晉侯應該會很開心,魯侯如今已經是傀儡,他的意見無效,晉魯兩執政合力推動的決意,誰還能阻止?

魯侯、孟氏、季氏若是聽到這句話,恐怕會面容駭然。而柳下季,還有孔丘倘若知道趙無恤這打算,大概會氣得跳腳,罵他狼子野心。

這時代某國大夫突然帶著城邑投奔到鄰國實屬尋常,廩丘烏氏就幹過,好幾個東地大夫也是從莒國跑來的。但魯國五縣,三分之一的領土,三十餘萬民眾,說割就割,而且還是執政帶頭賣國,古往今來都沒有過的事情啊!魯國的道德君子們肯定恨不能生食趙無恤之肉。

“那魯國的其餘部分呢?曲阜、東地這些地方,主君打算如何處置?”

張孟談沒有傻傻地問為何不將整個魯國併入晉國,那根本不可能,至少這代人內不可能。晉國雖然滅了不少同姓國的社稷,但魯國這種周公之封,千乘之國豈是說吞就吞的?別說魯人不服,孟氏寧可投靠齊國,季氏也會在東地大夫中間鼓譟,恐怕到時候還會招致全天下的圍攻……

秦、楚、齊,甚至是一心北上,將泰山以南視為勢力範圍的吳國,四大國聯合附庸們來個九國伐晉,晉國雖強,也吃不消啊……何況內部還有六卿分立的問題,也不知道何時才能解決。

無恤卻胸有成竹:“這就是我設定幕府的原因了,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我當為晉卿,但魯國的趙氏幕府卻會繼續下去……”

“主君的意思是……讓趙氏的兄弟來做魯國執政?”魯國的世卿世祿尚未廢除,所以趙大將軍的職位自然可以讓血親繼承。但張孟談面露難色,若真如此,他是不贊成的。

“兄弟?”無恤一愣,是啊,他還是有兄弟的。

若不是旁人提及,他大概都想不起來趙氏伯仲叔三人是自己的便宜兄弟,他們與他關係一般,也就老實巴交的伯魯還算不錯。但平白無故,好容易打下的江山為何要便宜他?趙無恤可不是歷史上優柔寡斷的趙襄子,放著一堆兒子不傳,卻傳位給伯魯的孫子,結果把張孟談為趙國規劃的完美開局搞成了一手臭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後事不忘,亦前事之師!那個趙襄子做錯做差的事情,統統交給他來彌補吧!

他答道:“自然不是兄弟,而是我的子嗣……”

“子嗣?”今天與趙無恤談話的信息量有點大,張孟談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有件事還未告訴孟談。”趙無恤頗有些得意地笑了笑。

“我的妾氏伯羋已經有三個月身孕了,醫扁鵲診脈說,當生男孩……”

ps:那啥,昨天點錯把今天的一章發了,所以今天只有這章了,一整天都在汽車上,我也沒法寫(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新書 漢闕 秦吏 戰國明月
相關推薦:國漫大雜燴國漫世界大冒險異界之魔獸領主魔獸領主宋士斗羅大陸·王者系統斗羅大陸修煉系統鎮魂街之貪狼營東瀛娛樂家巡狩東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