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三國做吳王->章節

第四十章:周瑜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待到春暖花開時,便可派兵出征了。

這日孫策對父親孫堅說:“現在江夏城日益安定,吾欲趁著春節,去舒縣將母親大人接到江夏來。不知父親允許否。”

孫堅應允:“也好,吾本想著入駐江東以後再將你母親接到江都。不過既然江夏已經穩定,暫時也沒有戰事。那就接過來吧。”

孫策欣然應允。帶著親衛準備出發時,孫權知道了找到了他。

“大哥這是去舒縣接母親麼?”孫權問道。

孫策笑著說道:“是啊,父親剛剛應允。怎麼,權弟也要一同前往麼?”

孫權說道:“我也想去親自接母親,可是現在城裡暫時還離不開啊,那些鐵匠,還有釀酒廠,每天都有事情需要我管理。我此來找你不是為了和你同去,只是想向你打聽個人。此人叫周瑜,字公瑾。吾聽聞其素有才能,並與哥哥交好。不知哥哥這次能否勸說其來江夏效力。”

孫策說道:“權弟不說,吾也正有此意。我也準備去找他敘舊的。吾料其看見了我們大軍的威武必定答應。權弟就等我的好消息吧!哈哈!”說完帶著親衛,策馬而去。

孫權心裡想著:“周瑜啊周瑜。趕緊到我碗裡來吧,哈哈!對了,周瑜貌似身體多病,也是英年早逝。既然拿下周瑜,必然不能讓歷史重演。我得想辦法找到華佗或者張仲景。這樣估計就可以讓周瑜不至於英年早逝了吧。”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 )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他家人住在壽春,當時孫堅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而且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周瑜慕名前去拜訪,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聽從了他的意見。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死後,孫策帶家人搬離了廬江。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正好孫策率軍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 北),將要東渡長江,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於是,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守丹陽。”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周瑜在做居巢縣長認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和魯肅一同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釋出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援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十二月,孫策率周瑜等人攻破皖城,虜獲袁術手下劉勳家人及他們部下的男女親族,其中橋公二女皆國色天姿,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勳,第二年年初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孫權統業時,年齡尚小,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張昭和周瑜等人認為孫權能與他們一起成就大業,所以傾心服侍他。

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單,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援。

周瑜一次對魯肅說道:“過去馬援答覆光武帝說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如今我的主人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歷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正是有識有志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通曉此理啊!”並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建議孫權應該多方蒐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建安七年(202年),下書責令孫權送人質到曹操這裡。孫權便召集群臣會商。大臣們眾說紛紜,張昭、秦松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不想送人質。於是,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周瑜分析道:“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 邊上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佔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御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僕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建立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孫權每次下賜周瑜,一年到頭都有一百件衣服,當時沒有那個將領能與周瑜相比。對於孫氏,周瑜也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幹前去遊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黃祖的將領甘寧前來歸降,周瑜和呂蒙一起推薦他,因此受到了孫權的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征討江夏的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抓獲黃祖。孫權下令斬首黃祖。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本意與曹操一戰,向下詢問計策。然而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 ,重臣謀士張昭和秦松更是支援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嘆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你所說的話甚合我意,這是天把你賜給我了!”

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 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率軍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無奈,騎馬者皆棄馬徒行。周瑜率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三百匹,軍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

經過一年的交戰,周瑜對曹仁“所殺傷甚眾”,使得曹仁只好棄城而走。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三個縣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沒有採納。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嶽陽),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7]孫權稱帝後,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畫面回到江夏,此時距離春暖花開,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雖然空氣有點冷,但是也抵不住江夏城人民的熱情。經過半年的治理,江夏城人聲鼎沸,集市上人頭攢動,田野上農夫和屯田兵等也在辛苦的勞作著。人民對孫堅所帶來的變化無不稱讚結舌。

孫策帶著吳氏等家眷回到江夏,吳氏等家眷坐在馬車裡。孫策和一位翩翩公子騎馬並排同行。

孫策說道:“公瑾,看我們這江夏可好啊?”

當然,這位翩翩公子就是周瑜了。周瑜看看四周說道:“吾觀百姓出城勞作,良田無荒蕪,城內百姓也是人人帶笑,人心向上。能夠在這亂世做到這些,當真是於亂石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啊!伯符誠不欺我。”

安頓好了家眷,孫策帶領周瑜來找孫堅。孫權提前知道了孫策的行程。建議孫堅出門相迎,以表求賢之心。孫堅應允。帶著文武諸將到府門迎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瑜見了受寵若驚。道:“在下一介小輩,布衣出身。怎敢當破虜將軍親自迎接。羞煞我也!”

孫堅扶起周瑜道:“公瑾與伯符乃是至交,況且文韜武略。今吾江夏良將無數,但是謀臣寥寥,公瑾能來,可叫吾如虎添翼啊!哈哈!”

周瑜立馬拜倒:“周瑜,周公瑾,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孫堅大悅道:“周瑜聽令,吾任命你為軍師,參與所有軍隊作戰計劃!”周瑜拜謝。而後孫堅便安排手下大擺宴席,一來為周瑜歸順。二來為吳氏等家眷接風洗塵。眾人歡聚,一時熱鬧非凡。

相關推薦:超神之我是天宮王華燁活寡穿到遠古嫁惡狼未來之另類母系社會末世史上最強喪屍系統玄黃演義穿書八零,悶騷廠長的隱婚嬌妻慘死重生,王爺追妻火葬場同居後又住進來一個美女!國師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