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到劉辯的三國->章節

720大漢國舅馮勝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分析到最後,大夥兒認定對於冉閔來說最好的行軍路線就是從武威向東,突入安定。然後順著新平、北地一路,沿著涇水向西南,最後從長安東北方向穿過,一直向南過上洛關,最後抵達武關。

如果冉閔走這條路線,除了要面對朱元璋與楊素的追兵之外,經過長安東北的時候,十有八九會遭到駐兵函谷關的董斐薛仁臬軍團伏擊,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但比起其他路線來說,這應該就是最有希望讓冉閔兵團逃出生條的道路。

可以說冉閔的東歸之路是一條坎坷艱難的道路。無論走那條路線,都會有楊素、朱元璋、董斐、李淵、趙匡胤等諸侯或軍團張開血盆大口,伺機將冉閔的西涼軍生吞活咽下去,可是冉閔軍團成功歸順金陵朝廷可以帶來精銳的西涼鐵騎,讓任何金陵朝廷的文武百官都不會輕視。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既然冉閔誠心歸順,朕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把涼州兵團從雍涼帶出來!”劉辯雙手撫案,擲地有聲的說道。

“拿下上洛,無論冉刺史走那條路線。都一定要拿下上洛關!”沮授目光轉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蒯越頷首贊成:“公與兄所言極是,無論冉刺史走哪條路線,上洛關都是最後的關卡。只有拿下上洛關才能給涼州軍敞開大門。而且拿下上洛關之後,便可以威脅長安,讓楊素、朱元璋為背後分神,從而給冉刺史減輕壓力。”

沮授繼續補充:“拿下上洛關還可以鼓舞涼州軍的士氣,讓他們看到成功突圍的希望!”

趙雲隨行在側,對於此次出征也是瞭解很多,等到沮授話畢,詢問道:“沮郎中,此次馬騰將軍不是帶了五千鐵騎從羌族人的青海道去了涼州支援冉刺史,何不讓他們再從這條路上回來?”

沮授搖頭嘆息,直接否定了趙雲的提議:“子龍只知其一不知羌道艱險,馬騰將軍從此前往河西,也只帶了五千軍隊而已。羌道道路險峻難走,更本不適合大規模的軍隊行走,而且行程中尋找糧食也很困難,長年以來不過是我益州和涼州商業溝通的要道而已,要將他變成軍事交通根本不行!”

被沮授點破其中的內情,周圍的人心裡都一愣,相好的捷徑也破滅了,可是救援冉閔的戰事也還是要進行。

一直急於立功的馮勝主動站出來請纓:“陛下,微臣自從軍以來寸功未立。願請兵一支,出武關拿下上洛!”

上洛關是橫亙在長安與武關之間的一座縣城,也是一座關卡,地勢陡峭險峻,易守難攻。只要拿下上洛,便可以向西長驅六百裡,直抵長安城下。

或許董斐想給楊素增加一點後顧之憂,並沒有重兵駐防上洛,只是派遣了偏將胡班率領七千人駐守。他自己則統率大軍坐鎮北方三百裡的函谷關,把長安與洛陽挑在了肩上,要拿下上洛,難度不大。

目前武關有楊延昭率兵三萬駐守,部將有張、霍峻,以及去年從御林軍統領之位改遷為平東將軍的衛疆。宛城有衛青率兵五萬駐守,參軍是徐庶,部將是太史慈、田真、張定邊、楊業。

攻打上洛的兵力籌措了出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由誰來擔任主將?對於劉辯來說這是一個幸福的煩惱,手中能夠擔任統率的大將一抓一大把,放在任何時期,哪個都是橫掃千軍的名帥,而現在卻連擔任副將的資格都要爭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目前劉辯能夠抽調的大將之中,柴榮和馮勝的統率都達到了97,都是可以擔任大兵團主帥的人選,至於95統率的張與趙雲94最多只能擔任副將。而盧俊義之下的將領不是官職太低就是沒有做過軍事主官的履歷,如何進行搭配,發揮出最大的威力,讓劉辯很是較勁一番腦汁。

換個角度來考慮,馮勝與柴榮統率雖然夠高,但資歷太淺,從這一點上就把他們擔任主將的希望排除了。沒辦法,手底下牛人太多了,你牛別人也牛啊,誰服誰的氣啊,那就論資排輩吧!

“攻打上洛交給衛卿好了,你去宛城駐防!”劉辯眉頭微蹙,拒絕了馮勝的請求。

“諾!”馮勝拱手退下,臉上難掩失望之色。去宛城的話,自己怕是沒有資歷擔任主將,在人才雲集的大漢朝廷要想出人頭地,實在是難如登天。

劉辯思忖片刻,在心裡做好了安排,朗聲下令:“趙子龍、盧俊義,命你二人單騎朝武關急行軍。朕會調衛卿從宛城出兵一萬,之後再從武關抽調一萬人馬,由衛卿擔任主將,子龍擔任副將,向西拿下上洛關,開啟涼州軍東歸的大門。”

“微臣領命!”趙雲性格謙和,很少計較資歷職位什麼的,當下欣然領命。

劉辯提筆修書一封與衛青,把這裡策劃的戰略計劃告知與他。命衛青接到詔書後即刻從宛城向武關進軍,會合趙雲之後出關向西攻打上洛,接應冉閔。又命衛青走後,由馮勝擔任宛城主將,太史慈則協助防守。

軍議散去,趙雲、盧俊義領兵向西星夜進軍,直奔武關,而馮勝則沒有急著趕往宛城接任主將。待眾文武散去之後,馮勝跳出來向劉辯說他有。

劉辯倒也好奇是哪位人物值得馮勝這樣有些傲物的推薦,可是等到馮勝說出此人的姓名時,劉辯心裡不僅暗罵馮勝真是會想辦法,為了拉幫結派,甚至連自己大哥都給拉了出來。

不大會功夫,馮勝便帶著他的兄長馮國用前來。馮國用雖然是謀略見長的將領,可也是醫院的身高在八尺作用的關西大漢,而且劉辯還看到馮氏兄弟似乎有外族血統。

劉辯打量了一番馮國用,見他是副讀書人的打扮,卻腰配一柄修長的繡春刀,心裡思籌史書上記載的沒錯,這個馮國用倒是個文武全才,比起他的弟弟馮勝倒是多了一股子沉穩睿智的氣度,值得自己重用他。遂加封馮國用為折衝將軍,調到衛青身邊做參謀長,等到此戰建功之後再加封賞。

“謝陛下隆恩,我關中馮氏願誓死效忠陛下!”馮國用和馮勝兄弟二人大喜過望,跪在船板上稽首頓拜,同時送上了自己的愉悅點。

馮國用是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元末朱元璋帳下大將,宋國公馮勝之兄。少好讀書,通兵法,初與弟馮勝結寨自保,後歸朱元璋,勸朱元璋先取金陵以為根本。渡江後掌親兵,多立戰功,累擢至親軍都指揮使。至正十九年(1359年),因暴卒於軍中,年僅三十六歲。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國公。

馮國用幼時喜歡讀書,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正值各地農民義軍蜂起反抗蒙古族的壓迫,馮國用與弟馮勝組織武裝,召集數百人據守山寨自保。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馮國用參與採石渡江之戰,與諸將率軍攻破元朝中丞蠻子海牙的水寨,又擊敗陳兆先,將其生擒,盡降其部眾三萬餘人。當時降卒都疑懼不定,朱元璋便從中挑選驍勇能戰者五百人為親軍,宿衛帳中。又將舊人全部擯去,只留馮國用隨侍榻側,這樣五百人才安定下來。

朱元璋率軍至定遠妙山時,馮國用兄弟二人率部前來歸附,朱元璋見馮國用儒冠儒服,溫文爾雅,對他甚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詢問平定天下的大計。馮國用答道:金陵為虎踞龍盤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奪金陵作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導仁義,廣收人心,不要貪圖子女玉帛。這樣,天下就不難平定。

朱元璋聽後十分高興,當即留他在自己身邊當謀士。後來朱元璋果真採納了他的建議,定都南京。朱元璋又命馮國用率領這五百親兵進攻集慶,眾士卒紛紛拼死搶先登城。馮國用與諸將齊心合力,接連攻取鎮江、丹陽、寧國、泰興、宜興,又隨朱元璋征討金華,進攻紹興,累功升至親軍都指揮使。在征戰期間,馮國用曾經營救過明將徐達。

劉辯當即親自起草一封詔書,命隨軍工匠刻了印綬交給馮國用,叮囑他要和衛青兩位國舅爺同心協力,切勿因為後宮之事而貽誤戰機。馮國用是個心思活絡的人精,對於皇帝的囑託自然是點頭應接,謝過天子後,攜帶了印綬與詔書下了船,提刀上馬朝宛城而去。

就在馮國用轉身離開的時候,劉辯向系統吩咐道:“給本宿主查詢一下馮國用的各項能力,剛才忙於瞭解馮國用的事蹟,都忘了查查這個國舅爺的能力了。”

“叮咚……系統正在查詢中,查詢完畢,元末明初將領馮國用四維能量值武力88,統帥95,智力96,政治94。”

趙雲、盧俊義、馮國用、馮勝走後,劉辯忽然覺得自己手下武將有些空虛,遂提筆修書一封,調孝陵衛指揮同知李思安以及驍果衛指揮僉事羅士信前來江夏聽令,加強自己身邊的武將力量。

使者快馬加鞭,不消兩日便趕到了宛城,呈上了天子詔書。衛青看後,挑選了一萬人馬,命田真隨行,提兵一萬直奔武關。留下太史慈、楊業、張定邊和馮勝等人防禦宛城。

不幾日,趙雲引兵抵達,寒暄過後,兩軍合兵一處。又從武關中抽調了一萬人馬,頂著乍暖還寒的春風一路向西,直撲上洛關而去。

相關推薦:重生:風起19881990我在香江開出租囚龍熱血傳奇之點石成金雲遊仙境舊夢塵事釣個皇子當老公隨身帶著洞天仙境網遊之仙境傳說一個人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