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到劉辯的三國->章節

474科技革命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站在新修建的金陵城牆上,舉目遠眺,大好河山如畫。劉辯忍不住讚歎道:“有徐光啟的存在,這一年下來,至少能讓整個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提高三十萬石到五十萬石吧?文官雖未上沙場,但功績卻同樣不可抹去!”

劉辯回到乾陽宮的時候,徐光啟已經在含元殿應詔等候。先是臣子施禮,接著是皇帝褒獎一番,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禮節。待這些完成之後,劉辯就直奔主題:“去年朕委託你研究的活版印刷術成功了麼?”

徐光啟躬身答道:“回陛下的話,由您創造的活版印刷已經在去年十月份製成,目前臣手下的工匠已經刻制了數百套活版模具。在陛下忙於政務這段時間,臣已經將活版模具下發到了揚州各個印書社,讓他們開展經營。”

“呵呵……應該說是徐卿製造的吧,你謙虛了!”劉辯對於徐光啟的不居功自傲很是滿意,和顏悅色的笑道。

徐光啟躬身道:“臣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整個設計思路都是陛下構思好之後告訴微臣的。臣只是代勞而已,真正發明創造的人是陛下您,微臣豈敢居功!”

既然徐光啟都這麼說了,劉辯也就不再推辭客套。若是兩千年之後的歷史課本上出現了劉辯的名字,在政治家、軍事家、家、詩人後面再加上一個發明家,這也是極好的。

“朕準備設立一個商務印書局印刷書籍,總理全國各處圖書印刷機構,一來可以改善朝廷緊張的財政,二來可以推廣知識,提高生產力。”劉辯目光如水,把自己的構思緩緩對徐光啟道來。

自從八十年前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之後,到現在造紙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普及,只不過因為掌握技術的權貴囤積居奇妄圖謀取暴利,另外一個原因也與戰亂有關。事實上,這種造價低廉,由樹皮、麻頭、舊漁網等原材料製作出來的紙張並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除了權貴不肯大規模推廣“蔡侯紙”之外,書籍稀缺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印刷技術的低下。這個時期的書籍完全靠手抄,而毛筆篆體、隸書的效率更是低下,手抄製作一本十萬字左右的書籍,需要一個書匠忙碌半個月左右,其造價之高昂可想而知。

而活版印刷術的出現將會讓書籍推廣得到飛躍性的發展,這也是徐光啟這位科技奇才對天子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原因。活版模具製造出來之後,徐光啟命工匠做實驗,印刷一本十萬字的書籍,一個工人半天就可以印刷一冊,將書籍製作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三十倍,完全可以稱之為革命性的技術。

這個時期的書籍價格有多高?就算貴為天子的劉辯都覺得無法承受。普通的史書、儒學、詩賦方面的書籍一本的售價高達數百錢,這又是一個什麼概念?一匹普通馬的價格不過兩千錢,幾本書就能換一匹馬。而這時候一個普通百姓的年收入也不過只有一千錢左右,拿半年的積蓄來買一本書,這絕對是如假包換的奢侈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普通百姓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般人目不識丁,就算把書籍擺在你的面前,也是兩眼一抹黑,它認識你你不認識它。這也是造成文化落後,百姓愚昧的最主要原因。一個三五百人的村莊能找出三兩個粗識文字的人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大把大把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至於什麼的,對不起,根本沒人寫也沒人傳播。劉辯算了下穿越前的某本網路鉅著高達千萬字,按照一個書匠一個月手抄十萬字的速度來計算,想要著作出這麼一本書來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代價,誰會腦殘的去幹這種事情?

至於兵書謀略、內功器械功夫之類的書籍更是無價之寶,除了在權貴世家之中流通外,普通人想要看上幾天,比劉辯穿越前的世界叼絲睡明星的難度還要大!

而活版印刷術的問世,無疑將會為知識的推廣插上翅膀。別的不說,單說工匠的酬勞,至少一下子縮小了三十倍。按照之前一本書籍售價五百錢計算,那麼現在二三十錢就可以買到,對於那些莘莘學子來說,已經足夠讓他們漫卷詩書喜欲狂了!

劉辯繼續把自己的構思娓娓道來:“朕打算印刷以下幾種書籍,一種是普及最基本的漢字知識,配上朕發明的漢語拼音;第二種是推廣基本的算數,第三種推廣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第四種普及一下疾病預防知識,徐卿以為如何?”

徐光啟聞言不由得淚流滿面,俯首頓拜:“臣代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感謝陛下的恩德,有陛下這樣的仁義君主,何愁盛世不來?何愁百姓無衣?何愁食不果腹?萬民幸甚,天下幸甚也!”

說幹就幹,劉辯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印書局。成立伊始,先把印書局的辦公地點設定在了司空衙門旁邊。高薪招募了數百名熟讀詩書的儒生充作工匠,並且命徐光啟手下的工人日夜趕工,再製造出數百套活版模具來,擴大印刷規模。

為了保證印書局的工作效率,及書籍質量,劉辯親自點名把目前正擔任丹陽縣縣令的張調進了金陵,委予重任。得到了徵調的張喜出望外,立即走馬入京,第一次進入了巍峨雄壯的乾陽宮,跪倒在了天子面前:“小臣張拜見陛下,蒙聖上器重,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就在張跪地的時候,劉辯向腦海中的系統下達了指示:“給本宿主查詢一下張的各項能力值!”

片刻之後系統給出了答案:“叮咚……查詢完畢,巔峰時期張四維能力值武力32,統率48,智力87,政治96。當前張四維能力值武力32,統率46,智力87,政治93.”

劉辯聽完之後在心裡暗自稱讚:“不錯、不錯,不愧是東吳二張之一,巔峰政治能力竟然高達96,這個水準已經超過了魯肅、顧雍,而且僅次於王猛、荀、狄仁傑、徐光啟,這絕對是從地方撈到的一條大魚啊,實在是可喜可賀!”

已經將近四十歲的張出身於廣陵世家,在當地頗有名望,而且各項能力已經成長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準。若不是考慮資歷,劉辯完全可以給他安排一個更加重要的職位,但為了服眾。只好大材小用,暫時讓他屈身在印書局擔任一段局丞的職務。等有了功績,再行提拔。

“張子綱不必多禮。只要你能幹出業績,朕一定不吝封賞!”劉辯將相貌忠厚的張從地上扶起,加以勉勵。

君臣寒暄完畢,劉辯又把印書的重點向張介紹了一番,他這個印書局局丞的職責不僅僅是印刷廠廠長,同時還要擔負起出版總編的職務,招募書生編撰書籍內容。大致方向就是自己向徐光啟所說的四個方面:普及基本識字,推廣入門算數,傳播農業知識。普及醫療健康常識。

這樣持之以恆的推廣三年五載之後,不僅可以提高百姓素質,增強糧食產量,提升國力,依靠著賣書還能增加一筆可觀的收入,簡直是一舉多得。想到這裡,劉辯都覺得十分佩服自己。談完印刷術的事情,徐光啟還將由他主導,馬隆,戚繼光等大漢具有發明技能人才參與的科技革新技術一一遞呈上來。這裡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織布機、紡紗機、曲轅犁和筒車等涉及農業的工具。

徐光啟發明的紡紗機是源自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珍妮紡紗機。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劉辯不敢說自己主導的機械革命會改變大漢現如今的階級結構,可是他會肯定隨著這些替代人力工具的使用,會大大提升自己國家的生產力水平。

同等時間,同等消耗下的成本,能夠製造出更多的商品,那就會賺取更多的錢,畢竟這個時候的他是很缺少錢財來發展他的事業的。劉辯鼓勵徐光啟這些發明家們將他們的工作重心放在發明創造上,就是因為這些原因。現在這個年代,除去自己和蕭延嗣,大多數人都將發展經濟的重心放在了農業上。

小農經濟的思想始終不如商業經濟的人容易發財,農業生產還是靠天吃飯,原生態的生產方式,而且種植農作物施肥這種技術還未普及,結果就是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得到了卻是低產量的糧食收穫。

搞農業技術劉辯自然是比不上專業戶出身的徐光啟,可是來自未來世界的劉辯還是可以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想法。比如溏基養魚混搭水稻種植,山間果樹種植,農田輪種等新時代推廣的綠色農業技術。這些東西講出來,就連徐光啟也對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拍手叫絕。

農業和手工業上的技術革新倒還見效不大,最讓劉辯興奮的還是經他提出,由徐光啟花力氣發明的水利鍛壓機、磨面機,車床,鏜床,銑床等工業母機。這些都是加工機械工具的基本裝置。

工業母機是工業中製造機器和機械的機器,主要包括通用設備製造、專用設備製造兩大類中的各類裝備,處於產業鏈核心環節。工業母機,通俗的說,就是能夠用機器製造機器,就是用來製造機器的機器。

大批量的機械運用到軍工器械生產上,使得漢軍裝備的鎧甲,刀槍劍戟精良度大幅度提升。價格便宜,更加鋒利耐用的武器在漢軍手中將會讓他們在和敵人廝殺的時候優勢強的多。

相關推薦:重生:風起19881990我在香江開出租囚龍熱血傳奇之點石成金雲遊仙境舊夢塵事釣個皇子當老公隨身帶著洞天仙境網遊之仙境傳說一個人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