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到劉辯的三國->章節

452糧食危機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黃飛鴻座下的四大弟子梁寬、林世榮、鬼腳七和林更生(也就是牙察梳)去年就出師了。這之後,黃飛鴻娶親生子,為了建功立業,順道照顧父親,邊和大哥黃敘去了交州,跟在父親身邊開始了戎馬生涯的軍人生活。而推廣洪拳拳術和寶芝林的跌打醫術就由這四個出色的弟子負責。

當然黃飛鴻四個徒弟的武藝必然是比不上其他三位錦衣衛的高手,論起武學的理解更加不是御拳管頭目周侗。但是人多力量大,梁寬和林世榮作為黃飛鴻最為出色弟子,主意必然是不少。他們另闢蹊徑,走百姓路線,在民間推廣他們的洪家拳,其影響力也不比周侗的御拳館差。

我們將話題轉回來,諸葛家三兄弟裡面論起聰明才智是諸葛亮佔上風,忠實厚道,嚴謹知人善用首推大哥諸葛瑾,而老三諸葛均在這些方面都不如兩位哥哥。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特長,那就是身體條件倍兒棒,雙臂有力。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甚至連那羅灌水也沒有在三國演義裡面寫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真實情況。

諸葛亮是個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文人了,手無縛雞之力,要不然跟隨劉備領軍以來,連戰馬都不騎乘,只能夠乘坐輪椅行動嗎?從這裡面足以見得諸葛亮說他自己親力親為,開荒種糧完全是再為自己打廣告。他每年花費這麼多時間和好友崔州平、徐庶這些人談古論今,真正在家裡大力農活,彎弓射獵的事情自然自能由三弟諸葛均負責了。

綜上所述,諸葛家的老三諸葛均完全適合走軍人路線發展自己的仕途。諸葛均別看他年紀最小,但也是智慧化身孔明的親弟弟。他在心裡也有一桿秤,早就瞄上了京師御拳館裡面的武學典籍。諸葛均打算自己到了金陵後,就讓大哥送自己拜入周侗門下學藝,等年紀大點之後再向陛下求情,將自己送入岳飛或者李靖將軍門下學習兵法。

轉眼進入了六月中旬,天氣酷熱難耐。劉辯站在徐州淮陰縣城城頭,望著城外幾萬參與修建運河的百姓,不時的舉目向北眺望,對於糜竺的運糧隊伍望眼欲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段時間以來,各地捷報頻傳。在膠東方面,太史慈、羅成兩人相互配合,成功的殲滅了由袁紹支援的黃巾叛軍,將流竄到膠東半島的流民係數送到徐州安置起來。

劉辯從劉伯溫之諫,在保留東萊郡的前提下又以高密為治所,增設了膠東郡,下轄沿海五縣。之前由李靖推薦的王猛劉辯也親自在徐州接見了他,考校下來,劉辯被王猛超然的能力所震撼。王猛除開不能騎馬衝鋒陷陣之外,論起統兵作戰、出謀劃策、安撫地方、民政處理都可謂是難得的奇才。

考慮到青州處在北疆的最前沿,和強敵公孫瓚、袁紹、曹操、劉備相鄰,而且徐州沿海一帶還有扶桑浪人的騷擾。為了加強青州地區的軍事實力,劉辯遂以王猛為青州刺史,全權處理黃河以南八郡的政務。由王猛聯想到同樣是軍事能力出色的文臣虞允文,反正金陵沒有什麼戰事,乾脆就將他調到青州來做李靖的副手,負責出謀劃策。

剿匪戰事完畢後,都督李靖又命太史慈、羅成提兵向西進軍,屯駐在劇縣正北方向八十裡的益都縣境內。一來封鎖咽喉要道,防止袁氏對南青州的反撲;二來與屯駐在劇縣的主力人馬形成掎角之勢,鉗制據守平原郡的袁譚軍團,伺機拿下整個北青州,取得和幽州公孫瓚聯絡的陸上城池。

鄭成功從交州歸來後,劉辯遂命令他將船隊安置到青州,還在登陸的膠東海岸建築港口,修建了劉公島、青島、威海衛三大海軍基地,成立了北洋海軍。但因為財政緊張,缺錢少糧,北洋海軍的港口建設進展的極為緩慢。好在王猛出了個主意,提出將軍港分出一部分來做民用,藉助商人的資金投入解決了海軍基地建設經費的欠缺。

在兗州方面,薛仁貴帶著屬下將領薛萬徹、薛萬均一路所向披靡。十一戰皆捷,大破兗州黃巾。成功的平靖了被黃巾軍侵擾的陳留郡、濟陰郡兩地,將兩地下轄八座縣城全部收復。斬殺黃巾叛黨四萬餘人。俘獲精壯五萬,奪回老幼婦孺三十萬。

陳留郡和濟陰郡是兗州較為富裕的地區,地理位置在劉辯穿越之前的河南省中部一帶。為了方便治理,劉辯大筆一揮,將濟北、泰山兩個郡劃給了歸青州刺史王猛管轄。為了補償兗州刺史荀的損失,劉辯又將南面豫州的梁郡和陳郡劃撥到了兗州刺史府下。

這樣一來,青州刺史府就控制了後世山東三分之二的領地,並且透過駐兵東平郡的東平衛指揮使伍雲召把青州與兗州連接成了一個整體,漢軍的作戰調動能力大幅增加。

徐州官場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調動,原任徐州刺史陳年老,劉辯又考慮到他是徐州世家的代言人,就將他調回至金陵為官,由徐州都督鍾繇來接他的班。而都督這一武將職位則是交個了從龍甚久的秦瓊,尉遲敬德則是成為了他的副手。徐州軍隊裡面智力最強的臧霸則是做了參謀長。

在秦瓊、尉遲敬德、臧霸的努力之下,徐州兵團的士卒戰鬥力日漸高漲。在御馬監的建設上也是一天比一天興隆,加上最近開始的運河興建,彙集在徐州的人口越來越多。現在讓劉辯感到頭疼的不是地盤多了沒有官員去管理。而是每天都源源不斷彙集到徐州來修建運河的百姓。

到目前為止,在運河兩岸的百姓已經多達十五六萬,而且從魯南沿途押解而來的黃巾俘虜仍然絡繹不絕,後面還有十七八萬人在路途上輾轉呢!

收編黃巾人口說起來容易,但這麼巨大的數目,吃飯實在是一個難題。一下子新增了三十多萬人,就算省吃儉用,每天下來也要消耗五六千石糧食。而從江東向齊魯大地運輸糧草,路遠崎嶇,至少兩個月才能運到。

眼看著徐州南部的糧倉就要見底,劉辯的心情日漸沉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徐州的糜竺身上。這些被俘獲的“青州黃巾”準確的說應該被稱作難民,因為幾乎沒有任何人願意加入黃巾軍,只是被叛軍強行裹挾,然後放火燒掉了他們的村莊,導致這些人無家可歸。然後被叛軍武力逼迫,才讓他們淪為了“青州黃巾”。

面對這些曾經的子民,劉辯這個大漢天子肯定不能袖手旁觀,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想辦法解決糧食問題,是劉辯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因為缺少糧食,這些從任城、曲阜一帶跋涉了五百多裡來到劇縣的百姓沿途每天只能吃兩頓飯。一路走來,體格孱弱染病死亡者不在少數。

站在城頭,望著成群結隊的難民在衙役的指揮下有順序的紮營開挖河道。只是短短幾天的時間,就聯通了當地三條河道的航運。

“既然要做皇帝,就不能讓自己的治下發生大規模饑荒,朕一定要竭盡能幫助這些難民度過這場難關!”

劉辯回頭問身邊的淮陰縣丞:“糧倉中還有多少糧食?再均出來一些給百姓每日增加一餐吧。這樣高強度勞作下可是很耗費體力的!”

縣丞一臉為難的道:“回陛下的話,淮陰縣糧倉中的糧食已經僅剩五萬石,這是供應當地衛所軍隊的軍糧。不能擅動啊!”

劉辯臉色如霜,問身後的衛疆道:“江東運輸的糧食走到哪裡了?”

“回陛下。因為江淮地區暴雨連綿,一直被困在壽春一帶。無法前進。而且這批糧食十萬石已經被雨水淋溼,為了避免發黴,可能還需要天晴之後晾曬一段時間。估計……再有一個半月才能進入徐州!”衛疆有些沮喪的回答道。

“還要一個半月嗎?看來短時間是指望不上了!”劉辯站在城頭。任憑烈日炙烤,搖頭喃喃自語一聲,“幸好有了糜竺送來的三十萬石糧食,至少可以讓這些難民維持三個月,一直到秋天吧?”

劉辯又問道:“糜竺的運糧隊伍走到哪裡了?”

“回陛下的話,來自下邳的運糧隊伍估計再有六七天左右就能抵達淮陰縣了!”負責哨探這一條線的裴東來躬身答道。

“還好!難民的生死就全部寄託在糜子仲身上了,這批糧食絕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劉辯欣慰的點點頭。大聲的吩咐衛疆:“朕命你率騎兵三千,即刻向南接應糜竺的運糧隊伍,務必安然無恙的送到這裡。不得有誤!”

“諾!”衛疆答應一聲,快步下了城頭。當即便從城中駐軍中點起三千騎兵,揚鞭策馬,捲起一路煙塵,向北而去。

劉辯再次把目光轉向縣丞:“雖然糧食緊缺,但朕也不能眼看著遍地餓蜉死在運河兩岸。再撥出兩萬石糧食均給百姓,讓他們每日吃上三餐。補充下身體。你看看這一個個餓的面黃肌瘦,朕於心何忍?”

“啊……再撥出兩萬石來,軍隊的餘糧可就只剩下十天左右了?餓死災民事小,動搖了軍心那可就是大事了!”縣丞作揖苦諫。

劉辯表情凝重,沉聲道:“胡說!軍心是大事,但災民的生死亦是大事!人命豈有貴賤?餘糧還能維持十天就夠了,那時候糜竺的糧食就送到劇縣城下了!”

劉辯頓了一頓,鄭重的道:“衛所軍隊有自己的田地耕作,今年徐州又是豐收之年,他們有自己的屯糧,難道還缺吃的嗎。自今日起,朕每天只用兩餐,粗粟米飯配一個菜餚即可!”

裴東來亦是跟著道:“臣願意效仿陛下,每日只用兩餐!”

在裴東來的帶領下,城頭上的御林軍齊聲呼應道:“我等願效仿陛下,每日只吃兩餐!”

劉辯三朝著城牆上的眾將士拱手致謝:“諸位將士,害你們跟著朕受苦了!”

相關推薦:重生:風起19881990我在香江開出租囚龍熱血傳奇之點石成金雲遊仙境舊夢塵事釣個皇子當老公隨身帶著洞天仙境網遊之仙境傳說一個人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