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到劉辯的三國->章節

171劉伯溫的九字真言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龍頭是東北走向的紫金山,龍脖子位於太平門,龍身子由富貴山向西,沿城牆至九華山、雞鳴寺,再延伸至傅厚崗、鼓樓,進入五臺山,龍尾巴則在冶山道院。”

“而‘虎踞’也有跡可循。虎頭的位置在閱江樓,挹江門、八字山是虎身子,清涼山、馬鞍山是虎的後腰和屁股。秦始皇對秣陵王氣採取鎮壓之後,不久史官們又講,東南王氣出現除秣陵外,按其鬥牛分野,最值得懷疑的是雲陽(即今丹陽)。因此秦始皇根據方士指點,將雲陽所有道路全部挖斷,使直道變為彎路,故以後雲陽道路多曲。在此同時,又組織軍力、民力,開鑿雲陽北崗,達到崗破氣洩的目的。最後再將雲陽縣名更名曲阿,更名也是一種洩漏王氣的辦法,”

“只是秦始皇這些手段都沒有破亂這裡的龍氣,反而是將這裡的龍脈給影藏了起來,這些地區的龍脈還逐步的修養起來,到了現今因為天下出現變故,才導致他被你看到吧。”劉辯堯機靈聰明,接上了劉伯溫的話。

“是的,陛下,而這隱藏起來的龍脈他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諸侯或者是割據勢力得到他的時候會給擁有者的主公家族帶來災難,可能會是妻離子散,或者是父兄不得好死,後代爭權奪利等不好的結果。我師父在我為出山的時候就測出這個徵兆將會降臨在吳郡孫氏家族,也就是孫堅一家,可是等我下山之後推測了一下,看到的卻是孫堅一家的命數得到了改動。而是堂弟你坐擁了江南之地。這秣陵的隱形龍脈他這個不好之處對於你來說就是最好的保護膜,我推算過,隱形龍脈和你的潛龍之象相匹配就成為了最好的九五之尊的奠基石。因此我才為你推薦將秣陵成為你的王城之選。”

劉辯在劉伯溫的忽悠之下都產生了將都城從襄陽改遷之秣陵的想法,最後將劉辯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只是將秣陵縣升了級,將他定為一郡之地,更名為金陵郡。

“現在顧雍對金陵的修建也完成了,我實施的遷民實邊也得到了很好的成績,不知道還有什麼要做的?”

劉伯溫呵呵一笑,示意劉辯不要著急:“陛下稍安勿躁,經過伯溫深思熟慮,決定為你獻上九字之言,你若能善用,必能在建漢室,統一河山。”

“哪九字?請伯溫大哥細說。”

“高築牆,廣積糧……”劉伯溫搖動羽扇,娓娓道來。

劉辯一愣,呃,原來劉先生也玩盜版啊?最後三個字難道是“緩稱王”,可是我現在已經是皇帝了,難不成要自削封號麼?

“早——稱——皇!”,劉伯溫一個字一個字的吐了出來。

“高築牆、廣積糧、早稱皇?”

劉伯溫點頭:“然也!在秣陵高築城牆,吸納百姓,招兵買馬,廣積糧草。進可以爭霸天下,退可以自保江東,即便不能重振漢室,也可以半隅偏安,如此便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殿下乃是先帝之子,登基之時名正言順,受命於天,乃真龍天子也。雖被董卓廢去,但民怨沸騰,諸侯對洛陽的傀儡天子多有不服,殿下正可以乘此機會在江東登基,建朝開制,大封諸侯,登高一呼,天下必有響應。何必仰人鼻息?”

聽了劉伯溫的一番話,劉辯頓時熱血沸騰,本來以為自己要當皇帝,至少得等到掃平江東之後,按照劉伯溫的分析,再下去一年半載自己就可以登基稱帝了。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口號他朱元璋也用過,在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時,旗下有一叫朱升的謀士,給朱元璋提了九個字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是指,建立一個強大而鞏固的根據地;廣積糧,當時雖然朱元璋佔據的江淮之地是富庶之地,但當時自然災害嚴重,更重要的是,所謂“糧草先行”,戰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略儲備;緩稱王,元朝末年,各地烽煙四起,緩稱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單獨面對元朝的鎮壓,同時,利用小明王的聲勢,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支援。

劉伯溫打出了底牌,“再說守江必守淮,陛下在金陵建都稱帝,必然會使徐州刺史陶謙壓力,陶謙這人在先朝文帝,景帝或者是武帝年間就是能吏,這人沒有稱王稱霸的野心,你可以在洛陽有變的時候派人去和他談判。許諾他在金陵留了一個好的位置,讓他心甘情願的把徐州交給你。這樣就打通了開往中原的大道,加上你之前所佔據的豫州,就是在北方建立了屏障。接下來攻取司州,關中,包圍西蜀之地,派遣兩隻偏師以北路經漢中南下,東路攻取巴郡收復益州,先完成南方的統一。休養生息之後收復河北,幷州和幽州。最後西征雍涼之地。”

守江必守淮,為什麼了,守衛長江必須要先防守淮河流域,因為守衛長江的直接目的是保住長江中下游的武漢、上海、杭州、南京等重要城市,而淮河流域是這些城市的門戶,如果淮河流域丟掉了,那麼這些城市將會無險可守,因為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強渡長江這樣的河流並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且淮河流域有豐富的經濟資源和人力資源,如果丟掉了也是一件極為可惜的事情。

因此,如果淮河流域被來自北方的勢力奪取了,而這個勢力又想向江南進軍,那麼南方的勢力一般來說就只有招架之功,甚至會隨著長江防線被突破而迅速崩潰。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隋文帝滅亡陳朝、宋太祖統一中國、元朝滅亡南宋、國共解放戰爭等等。

劉伯溫的一番話使劉辯頓時有種醍醐灌的感覺,雖然他是個穿越者,但身在廬山中當局者迷之,縱然絞盡腦汁也看不到這一步,這應該就是智力和眼界的差距吧。那些兩千後的憤青以為自己穿越之後,可以輕鬆掃平亂世的想法實在是夜郎自大。聽了劉伯溫的一番話,劉堯頓時熱血沸騰,本來以為自己要當皇帝,至少得等到掃平南方之後,按照劉伯溫的分析,自己可以先登基稱帝,藉著復興漢室的旗號來收攏心向漢室的地方勢力。

“哎呀……伯溫大哥大才,朕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聊聊幾句箴言,便讓我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劉辯心悅誠服之下,站起身來向劉伯溫施禮道謝。怪不得這個年代的霸主都要招攬大批謀主,看來這謀士的作用決不在衝鋒陷陣的將軍之下。

“哎呀,先生之才勝過子房、姜尚,從今以後大哥便是本王的首席軍師,助我登上寶座之時,定以三公之位相授。待天下平定之時,必以王爵封之。”

劉辯起身向劉伯溫致謝,同時給他畫了一個大餅,希望在收買劉伯溫忠心的時候還能獲得他的愉悅。

“謝陛下厚恩,基必然庶竭駑鈍,全力輔佐陛下!可是這王爺的爵位我可不敢受之。”劉伯溫亦是起身回禮,對於劉辯的任命欣然接受,同時也拒絕了封王的承諾。

“有何不敢,伯溫大哥,你與我都是光武帝的子孫,同時劉氏宗親。只是高祖皇帝曾經說過非劉姓者不得封王,你可沒有包括在內。而且我也認為當年高祖皇帝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其他功臣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可以封王,大不了不讓他掌權而已,把他列入智囊團裡面就行了吧。”劉堯作為現代人,對於自己這個便宜的老祖宗劉邦可是沒有什麼好感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楚漢戰爭時期,劉邦為了網羅各股軍事力量,與楚軍爭奪王位,曾分封了一批異姓王。他們在漢軍大旗之下,使劉邦終成帝業。其後,他認為異姓王終不可信,而僅能利用。因此他成帝以後,先後以種種藉口除掉異姓王,同時又分封劉氏子侄為王。並與群臣刑白馬之盟下,立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作為鞏固西漢中央政權的輔助手段。劉邦將異姓諸王清滅後,發現漢朝的控制力還只能停留在關中地區,在邊疆地區卻顯得鞭長莫及,因此大封同姓諸侯王,實行郡國制,以保劉氏江山穩固。然而隨著呂后勢力日大,其擔憂漢室江山被呂氏奪去,因此在其晚年與劉氏諸王殺白馬為盟,以策萬全。

白馬之盟的本意是鞏固漢家天下,但卻反而因為過於依賴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漢文帝時,先後發生了濟北王和淮南王的叛變;而漢景帝時更發生了七國之亂。但最終這些叛亂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勝收回封國的官吏任免權,削弱了封國的實力。其後漢武帝頒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實力被大幅削弱,變成一種虛銜。結果劉邦白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為訓言留下。

史家一般認為劉邦在登上皇位後害怕被奪權,並為了使其後代不用受到功臣壓迫,因此剷除開國功臣,並訂立白馬之盟。這反映其擁有著“家天下”的私慾,亦開創了後代各朝開國君主屠殺功臣的先河。

作為現代化的精英人士,劉辯可不認同劉邦的這種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做法。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劉伯溫聽的時候,劉伯溫也沒有再說什麼,只是看著他的眼神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只在那一瞬間卻也被劉辯給捕捉到了。

只是讓劉辯感到遺憾的是,系統並沒有提示獲得了劉伯溫的愉悅點。看來這高智商的人和赳赳武夫不一樣,簡單的加官進爵並不能讓他們從心裡真正愉悅,要想獲得劉老師的10個愉悅點,還得再下點功夫。

大家又閒聊了大半個時辰,劉辯談性仍濃,看看木盆裡的炭火已經燒透,劉辯道:“時候不早,諸位便與寡人同去吃了午飯繼續出發吧,路上寡人也好向伯溫大哥繼續討教。”

“諸位,這位是劉基劉伯溫先生,從今以後就是我軍的軍師了。”等大家吃過飯,劉辯就召集了校尉以上的將領到帥帳進行軍議,把新任軍師介紹給眾將相互認識。“自今日起,我軍的戰略規劃就由伯溫先生主持全域性,郭嘉郭奉孝為副手,望諸將好生配合,勿要衝撞先生。”

相關推薦:重生:風起19881990我在香江開出租囚龍熱血傳奇之點石成金雲遊仙境舊夢塵事釣個皇子當老公隨身帶著洞天仙境網遊之仙境傳說一個人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