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梭1368->章節

第三十七章 教育產業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這次的圓桌會議與之前第一次不同,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將眾人各自瞭解到的遠東帝國近一年來各方面的動態和進展對大家進行彙報和總結,好讓所有人都能在短時間內獲知各方面的近況。

首先進行彙報的是李靈珊和顧沁負責的教育部門。

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重要性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包括隔壁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大明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內數以千計的國子監監生就可說明這個問題。

陸遠自從到這兒的第一天起,就將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從最初以顧五四和顧小七為首的二十名家丁開始,連院工下人們都無一例外必須要能寫會讀,還得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後來為了吸引顧家莊的適齡兒童入學,還自掏腰包搞免費午餐。為了讓那些閒賦在家無所事事的女性們接受教育,不惜用肥皂之類的貨物以利誘之,循序漸進。

為了搞教育,搞自己的教育,陸遠一行人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教師不夠,自己每天親自去上課!沒校舍,建!適齡兒童讀不起書,貼!教師的工資,發!沒課本書籍,自己當搬運工來回運!對於有本事,有一技之長的能人異士,更是不問出處,直接高薪供著。

為的,就是教育,讓他們把自己的本事傳授出去,而不用擔心會像以前一樣“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

以林三、方一九、徐銀匠、最早為陸遠等人鑄炮的鐵匠金天功和林牧之類為代表的各高階技術人才就是極典型的例子,他們這些人現在在學校裡上課的時間比正在自己幹活的時間要長的多的多。甚至有一批當初幫海匯寺幹活的各類工匠,陸遠都可以不計前嫌納為己用,讓他們去傳授自己的知識,手把手的將自己的專長本領教給一批又一批後起之秀。

凡是與教育相關的產業,陸遠一貫是不計回報的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每年的教育經費只要李靈珊動動嘴皮,陸遠和其他所有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一概透過,就連主管財政的鄭紀都從沒有發表過一丁點的反對言論。

這樣做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教育支出每年都在猛增,從在下沙莊園的每年消耗四千兩,直至去年已經達到了四十五萬兩,幾年時間翻了足足一百多倍。

若是不瞭解的旁人看起來,四十多萬兩一年的教育費用實在太過誇張,但陸遠等人明白這筆鉅款那是省不得的。

學校不比工廠,工廠可以進行統籌規劃,劃出地開辦園區,學校則不行,不可能讓孩子們每天來回走幾十公裡路去縣城上學。學校必須遍及各地,鄉鎮府縣哪兒都不能少。校舍要蓋,課桌板凳、書籍紙張、教育裝置什麼都缺不了,這些都得花銀子。

而且有礙於現在的教育政策,適齡兒童的基礎教育那是不要錢的,但教職員工的薪水卻很高,就別提教師了,就是看門的大爺和保潔大媽也得發一份月佃吧。

有了基礎教育不算,還得在各府縣設立中高級別的學校。基礎教育那是掃盲和灌輸理念,高等學院出來的才是真正可用的人才。

僅是以上這些花銷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但這就完了嗎?沒有,還要扶持相關的教育產業。首當其衝的就是印刷產業,隨著學校和教育規模越來越大,陸遠

等人不可能再永久性的當搬運工,書籍紙張必須得自給自足。

可這個年頭哪有什麼印刷廠?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陸遠等來自從到了這兒,才真正認識到宋真宗趙恆的這首《勸學詩》和普通的老百姓真是一點鳥關係沒有,書和紙張,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那就是奢侈品,連吃飯都吃不飽,有什麼資格去買書,有什麼資格能放下手中的鋤頭去安安靜靜地看書讀書?所以能讀得起書的,都是世家大戶,都是那些已經在朝為官的官宦人家。晉升之階對百姓們來說依舊是無稽之談!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陸遠就得花大筆的銀子去扶持發展印刷產業,讓紙張和書籍不再讓老百姓覺得高不可攀。

有了紙張和書本,還得有書寫工具。隨著書籍紙張的小型化和標準化,以往的毛筆就不再適合日常書寫了,這樣一來就必須得使用新式的書寫工具,也就是鉛筆或是鋼筆。

對於這類既小巧又便宜的文具用品,陸遠等人自然可以大肆採購,可這畢竟是消耗品,用於政府辦公確實可以,但採購再多,也不能買上成百上千萬支圓珠筆或是水筆供應所有百姓消耗吧?不僅是新式的文房四寶,還有統一度量衡所必須要用到的直尺、軟尺甚至捲尺三角尺之類的各種用品,這些也不可能完全靠著幾輛卡車來解決,還是得保證自給自足。

雖說眾人不能指望立即生產出什麼鉛筆鋼筆圓珠筆,甚至是什麼能夠自動供墨水的鋼筆式毛筆或是兒童使用的各種色彩的蠟筆,不過老式的沾墨式的鋼筆卻已經能夠自行生產了,畢竟總不能一直用雞毛或是鵝毛筆來書寫文字。

歸而言之,這每年的教育以及相關產業的經費是少不得的。既然投入如此巨大,那成效如何?花了銀子總得看到一點效果。這就是今天李靈珊和顧沁給眾人帶回來的訊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總而言之,相較於成效來說,這些銀子投入的並不虧。

新式教育的推廣和普及效果奇佳,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新入帝國的那些地區都已鋪開。這其中就要說到陳寧。

陳寧被陸遠委任為浙江總督,上任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普及教育。為了在第一時間進行教育改革,讓適齡兒童入學,等新造校舍完工後是來不及了,所以陳寧用了一種很粗暴但又高效的手段,兩個字:強徵!

他不僅劃出了土地抓緊新造擁有操場和教學樓,食堂之類的標準化校舍。更是直接徵用原先的府學、縣學和各類分佈民間的大小書院。甚至,直接搞動。遷,當然他搞動。遷不是為了推平老房子蓋什麼新大樓,而是將原先的大戶人家遷走,徵用了屋舍變成臨時的學校。如此一來,一邊上課一邊造樓,可謂是雙管齊下。等新的學校投入使用,再將這些被徵用的屋舍重新交還給原戶主。其實等於就是租,花了多少銀子租呢?

呵呵,Zero!一分錢都沒花!能被陳寧看上的房屋,可想而知都是富家大戶的宅邸,那

些豪商大戶又不傻,誰還能得罪一省的總督大人,大不了自己拖家帶口的去別院住個一年半載。反過來,自己的房子能被看中那是福氣,遠東這麼濃厚的商業氛圍,再加上在總督大人面前博得了好感,那早早晚晚都能把這一部分虧損的銀子給賺回來。

陳寧的方法給劉鑑杜宗這些後來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經驗,可以說能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讓那些學生入學上課,都得虧了陳寧。

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令陸遠等人感觸最深的並不是技術學院又畢業了多少工匠、又有多少百姓擺脫了文盲,新建了多少與之相關的工廠作坊,而是遠東帝國迎來了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軍樂隊和交響樂團。當然以目前遠東的狀況短時間內還無法生產所需的樂器,大大小小的樂器暫時都是由陸遠等人運來的,不過好在樂器不是消耗品,哪怕價格貴些總是有底的,普通類似於吉他之類的樂器哪怕一次性訂購個五百把,也花不了幾個錢。而且這些樂器只要保養得當,壽命很長,恨不得都能用個幾十上百年的。

雕刻、繪畫、舞蹈、音樂等等小眾藝術文化的蓬勃發展,才真正說明了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掃盲,而是已經慢慢地開始踏入正規,並向著專業化與多元化挺進。

對於有了自己的軍樂隊,施成自然是喜笑顏開:

“哈哈哈哈,好好好,這樣就不用每次出征都拖著那些個廣場舞專用的行動式音箱了。這逼格立馬就上了好幾個檔次,哈哈哈哈!贊贊贊!”

李文斯頓瞧著手舞足蹈的施成無奈地問道:“你別好啊贊的,施頭,你今天去哪兒了?”

“今天活活跑了一天,可把老子給累壞了,兩條小腿都快抽筋了!”

“不至於吧,你到哪兒都開車,還能到抽筋的程度?!”

施成一擺手反駁道:“哎,你們不知道我這一天多忙,老清老早先去的軍馬場,然後到劉玉文哪兒轉了一圈。之後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就去了塘橋造船廠,之後又去了高橋那邊高家行的兩家造船廠。然後中午再從那邊直接過江去趙一傑的海防司令部和最早的海軍造船廠轉了一圈,和趙一傑吃了頓便飯,下午去視察了海軍陸戰隊的軍營。”

李文斯頓感嘆道:“我去,你今天這一圈轉的可夠大的。”

“什麼啊!你以為這就完了?考察完那邊老子馬不停蹄再趕到松江城,宋達陪著又考察了那邊的軍事駐地和新兵營。特麼你說我腿是不是得跑抽筋了?!”

“哈哈哈哈!”

陸遠笑著給施成扔了一支煙說道:

“你腿痠不酸我不知道,但王平貴這路修的好我算是看出來了。要是沒這些個道路,你怎麼可能只用一天時間轉了這麼多地方。”

施成連連點頭附和:“對對對,這倒是真的!王平貴確實有一套,不愧為辦實事搞基建的能手。以前小時候總聽爸媽說什麼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我看咱們這裡一年不到就大變樣了,根本就不需要三年嘛!”

陸遠見施成又開始越扯越遠,趕緊把話題轉移回來:“行了,先別研究王平貴的活幹的好不好,你逛了一天有什麼收穫?給我們分享分享。”

相關推薦:聯盟最強導師穿越成年獸兇獸飼養手冊替身寵妃是個小作精大明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