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章節

第650章 樹倒猢猻散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對貳臣要不要講信義?

這又是一個爭議話題。

一句話又引出了士子和國子生的大型辯論,有人支援江天一,認為欺騙貳臣小人不算欺騙,那叫伸張正義,也有人認為信義就是信義,不能因物件不同採取雙重標準,雙方各執一詞,誰也駁不倒誰。

最後連王家彥也被辯麻了。

不知道該不該欺騙洪承疇這些貳臣。

但是崇禎內心的準繩卻從未動搖過。

江天一提出法理不外人情,但是崇禎作為一個穿越者,最討厭的就是人情,正是因為這個人情世故,將整個社會編織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關系網,身處關系網中的人,無論想要做點什麼事情,哪怕只是求個醫、讀個書,都得到處找關係。

同樣也正是這個人情世故,將各種社會亂象以及違法亂紀都給遮掩了起來。

於是投機鑽營者盛行於世,為人正直、能力出眾又不擅鑽營者卻倍受排擠,久而久之就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破窗效應。

若如此,這個國家就完了。

大宋是這樣沒的,大明也是這樣完的。

甚至連近代的中華民國也是這麼亡的。

太子爺在上海灘鐵腕反腐結果遇到了最大的人情世故。

而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因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破除了人情世故,真正做到大公無私,無論什麼事都嚴格按規矩來。

不管將來怎麼樣,也不管能不能搞成,反正崇禎作為穿越者的宏偉目標之一就是破除人情世故,實現真正的儒表法裡,也即法治。

就是用儒家的那一套準則來教化國民。

但是在治國層面,必須採用法家準繩。

所以崇禎並沒有過多參與今晚的辯論。

事實上更多時候,崇禎也只是充當一個聽眾。

因為他的身份太過於敏感,他是當今的皇帝,而且還披著“煤山悟道”的光環,所以說他一旦下場參與辯論,很快就會讓反方謹言慎行。

散場之後回到宿營的帳篷,崇禎突然間問道:“高伴伴,你是不是收禮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高起潛嚇得勐然一個激靈,趕緊跪地上求饒:“萬歲爺,老奴可是啥都沒有說,更沒替洪承疇這些貳臣求情。”

“起來,朕說過治你罪了?”崇禎沒好氣道,“告訴朕,都有誰給你送禮?”

“萬歲爺,那可就多去了。”高起潛扳著手指著細數道,“頭一個是洪承疇,第二個就是吳三桂,還有姜瓖、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王輔臣等等,其他的還有不少,只是老奴一下子想不起來名字,總有三十來個吧。”

“有三十多個?”崇禎搖頭笑道,“這個就叫樹倒猢猻散。”

“對對,就是樹倒猢猻散。”高起潛連聲附和,“多爾袞這顆大樹已經倒了,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這些猢猻沒了主心骨也就該潰散了。”

頓了頓,高起潛又小聲問:“萬歲爺,老奴該如何回覆這些猢猻?”

“你是在試探朕的口風麼?”崇禎笑吟吟的說,“又或者說你想教朕做事?要不然你就教教朕,該如何處置這些猢猻?”

“萬歲爺,老奴何敢有此等狂悖之念。”

高起潛剛起身,聞言又嚇得跪倒在地,心忖道,萬歲爺現在真是慧眼如炬,他心裡但凡有點小心思都會窺得一清二楚。

當下高起潛又忙不迭說道:“老奴這就將貳臣所送的金銀珠寶上交內務府,今後再不敢收受別人禮物,一分都不敢收。”

崇禎笑了,老閹貨還挺機靈的。

也就難怪,那麼多皇帝會喜歡用太監。

一來太監就是皇帝的家奴,可以動輒打殺。

二來有些太監確實也聰明伶俐,而且也很有能力。

不過他崇禎絕對不可能再給太監掌握權力的機會。

至於洪承疇、吳三桂、姜瓖這些猢猻,還是趁著這個機會一併都收拾了吧,真要是留著他們反而更麻煩,主要是收拾這些貳臣也不費什麼事。

……

崇禎不想給這些猢猻重歸大明的機會,福臨卻很擔心這些猢猻會反清復明。

尤其洪承疇,接到聖旨已經快半個月,卻仍舊盤踞在天津衛不肯率師回京,這就不由得不讓福臨起疑心。

於是福臨又給走到半路的遏必隆和索尼各下了一道旨意,讓他們改道天津,先跟洪承疇大軍會合再回京。

至六月上旬,索尼、遏必隆率八旗主力先後到達天津衛。

洪承疇因為遲遲等不來崇禎答覆,便也絕了反水的念想,當即點起幾十萬滿漢大軍跟索尼、遏必隆返京。

這裡必須多說一句,洪承疇就算反水,也帶不走多少人。

多爾袞對八旗軍制的改革還是靠譜的,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將領與士兵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因為恩賞田的緣故,再加上父母妻兒大多都在北京城內,所以說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以及綠營兵的戰鬥意志還是非常堅定的。

所以說洪承疇反水頂多帶走少量家丁。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們也是差不多。

他們原先的部曲早被多爾袞拆得七零八落。

就這樣,一方面遲遲等不來高起潛的答覆,一方面手中的兵力又實在有限,不足以讓他們擁兵自重,所以當索尼、遏必隆先後趕到後,洪承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些貳臣便絕了念想,只能硬著頭皮跟著索尼他們回京。

六月十五日,索尼、遏必隆與洪承疇所率大軍抵達通州。

索尼和遏必隆雖然是主戰派,但還是知兵的,駐軍通州就足見他們的本事,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與北京形成犄角之勢,明軍就處於腹背受敵之境。

此時聚集在通州的清軍兵力,有7萬八旗滿洲,2萬八旗蒙古、11萬八旗漢軍、4萬綠營加20萬練勇,共計44萬人馬。

一夜之間,通州就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兵營。

北京城內則有2萬八旗滿洲加上10萬練勇。

與此同時,大明也再次增兵,又從南京調來兩個步兵鎮。

到六月中,除去留在大沽口到北京之間保護糧道的第2鎮,聚集在朝陽門外的明軍已經達到了7個步兵鎮加1個騎兵鎮,18萬5千餘人。

到了這時,明清兩軍的決戰已經是箭在弦上。

……

可范文程、寧完我卻還沒有死心,拉著剛剛回京的洪承疇,三個人一起進宮找到布木布泰,試圖說服太后出面叫停這場決戰。

“奴才等給太后請安。”洪承疇三人跪地請安。

“平身吧。”布木布泰示意三人起身,又問道,“亨九先生進城之時沒遭受危險吧?最近的這一個多月,明軍的斥候可是極為囂張。”

“回太后,奴才並未遭受危險。”洪承疇答道。

“明軍已然解除對北京的封鎖,都撤回朝陽門外的大營了。”

“那就好。”布木布泰欣然說道,“先帝在時常與哀家言道,先生乃國士,攝政王對先生也是推崇備至,所以先生若有個好歹,對於大清就是莫大損失。”

“奴才愧不敢當。”洪承疇又說道,“太后,奴才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先生乃是國士,所獻必是治國良策,所進必是金玉良言。”布木布泰道,“哀家謹在此洗耳恭聽。”

洪承疇肅然說道:“明軍火器犀利且兵鋒正盛,渾河大敗、大沽口兩次失利,還有谷亭鎮之大敗,足可以證明如今之明軍已非昔日之明軍,我大清兵與之決戰難言必勝,奴才以為當下還是應避其鋒芒,待其師老兵疲被迫退兵之時再追而擊之。”

“奴才等亦附議。”范文程、寧完我也齊聲說道,“此時萬萬不可與明軍決戰。”

布木布泰笑了笑,溫言說道:“哀家沒什麼見識,可多少也讀過幾本漢家史書,華夏史上確有不少這等先例,在北方外族大軍大舉南下之時,南方之漢人王朝常堅守不出,待外族大軍師老兵疲再擊之,如淝水之戰、南宋採石磯之戰以及釣魚城之戰便是因此而勝。”

“太后所言極是。”洪承疇說道,“對於軍力居於弱勢一方,深溝高壘不與之戰,待強敵師老兵疲再追而擊之,乃是唯一方略。”

布木布泰反問道:“然而可曾有反例?”

“反例?”洪承疇一下沒能反應過來。

布木布泰又說道:“在華夏的歷史之上,可有北方的外族大軍深溝高壘不與戰,最終將南方的大軍給拖垮的?”

“這個?”洪承疇頓時語塞。

歷史上好像真沒有這等先例?

范文程連忙說道:“稟太后,歷史上之所以沒有此等先例,乃是因為漢人不好戰,而北方外族尚武,其族人皆驍勇善戰,所以歷史上經常是北方外族大軍壓著南方的漢人打,然而南方的漢人卻鮮少有反擊之能力。”

“所以,大清為何就例外呢?”布木布泰笑道,“歷史上的北方外族大軍,從來都是壓著南方的漢人軍隊打,怎麼到了我們大清就變了呢?就變成南方的漢人軍隊壓著北方的外族大軍打了呢?這怕是說不過去吧?”

本书作者其他书: 抗日之特戰兵王 我在亮劍當戰狼 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抗日之全能兵王 披著羊皮的惡狼 娶個督軍做老婆 楚漢爭鼎 混在三國當軍閥 三國之袁氏梟雄 秦漢
相關推薦:九龍天尊末世之我的身體能進化我的身體有扇門我的身體被穿過我的身體藏著詭無限大雜燴絕境重生,我,創造了一座城市我創造了魔網時代藏珠緋聞纏身,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