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重生之主宰江山->章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兵出有名,師直為壯,言乎遠,言乎近,熟無忠義之心?為人子,為人臣,當念祖宗之憤。”

讀著南宋直學士李壁為韓侂胄起草的這份伐金詔書,顧同一面感慨,李壁文采非凡,出口成章,另外一方面,卻也為宋兵出戰感到擔憂。

回顧歷史上的開禧北伐,始於開禧二年四月,止於嘉定元年(公元108年)初,耗時三年,但是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坎坷曲折不斷。

從宋朝來看,自伐金詔書所下,丞相韓侂胄便分劃戰區,將紹興和議之中約定的宋、金邊界——淮水,大散關一線分作東、中、西三個戰區。

東路統帥是兩淮宣撫使鄧友龍與山東京東路招撫使郭倪,亦是北伐的主戰場。湖北京西宣撫使薛叔似與京西北路招撫使趙淳、副使皇甫斌是中路統帥;四川宣撫使程松與四川宣撫副使兼陝西河東路招撫副使吳曦是西路統帥。

從戰爭初期來看,南宋方面不宣而戰,打了金兵一個措手不及,先是東路軍前鋒畢再遇長驅直進,攻克了泗州(今江蘇臨淮東),中路軍也傳來利好。此番情況下,韓侂胄以為恢復之期指日可待,五月,便讓寧宗正式頒佈伐金詔。金朝被迫作出反應,在南京(今河南開封)恢復河南行省,由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僕散揆全權負責對宋戰爭,東、中、西線分別由紇石烈執中、完顏匡和完顏充任方面之重。

但是自女真人反擊之後,戰事的進展令南宋方面氣短。

中路統帥之一的皇甫斌唯恐落後,率軍北攻唐州(治今河南唐河),被金軍一舉擊潰;他再派步騎數萬進攻蔡州(今河南汝南),又在溱水大敗,損兵二萬餘人。韓侂胄大怒,將其安置南安軍。

泗州大捷後,東路主帥郭倪派其弟郭倬進攻宿州(今安徽宿縣),以田俊邁為先鋒;同時命畢再遇率精騎直取徐州。田俊邁僅七天就兵臨城下,郭倬大軍也隨即趕到,合圍宿州。沿邊忠義軍奮勇肉搏登城,城下官軍嫉妒功落人手,竟從下往上放冷箭,攻城便延滯了下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時值兩淮雨季,宋軍營帳積水數尺,金軍又偷襲焚燒了宋軍的糧餉,兼旬豪雨,加上飢餓,十天後宋軍不戰自潰,向東南敗退,被金軍圍困在薊縣(金安徽宿縣東南)。郭倬乞和,金軍以縛送勇將田俊邁為條件,郭倬照辦。金軍雖準其撤離,但還是剿殺俘虜了約半數的殿後宋軍。多虧畢再遇率精騎扼守靈璧,才確保大軍撤回泗州。宿州之役是北伐以來最嚴重的慘敗,在東路主戰場上,宋軍已喪失進攻性作戰的實力和可能。

西線主帥程松雖一度奪得方山原與和尚原等要隘,卻仍被金軍奪回。另一主帥吳曦兩次進攻秦州(今甘肅天水),也都大敗而返。

東、中、西三路大軍均遭失敗,韓侂胄這才明白他倚用的是一批怎麼樣的酒囊飯袋,繼皇甫斌之後,鄧友龍、郭倬等也先後受到居住或安置的處分,郭倬終因縛送田俊邁而被斬首。蘇師旦以迎合用兵進拜為節度使,他招權納賄賣將鬻帥的事也被揭露了出來,抄出金銀財物數量之大令人咋舌,韓侂胄將其除名,安置韶州(今廣東韶關)。

韓侂胄讓江南東路安撫使丘崈出任兩淮宣撫使,部署長江防線上的三衙諸軍分守江淮軍事要地。丘崈有些軍事才能,也主張對金復仇,北伐前韓侂胄曾拉攏他共取功名,他反對貿然用兵,以為這是“僥倖以求萬一”。但等到北伐喪師,韓侂胄不得不起用他來收拾敗局,所幸的是丘崈識大體,接受北伐大任。

秋高馬肥之時,金軍在東、中、西三個戰場轉入戰略進攻,兩淮仍是主戰場。紇石烈執中攻克淮陰以後猛攻淮東重鎮楚州(今江蘇淮安),宋軍拼死固守,畢再遇遣部夜襲淮陰,焚燒金營糧草,又多次襲擾進圍楚州的金軍,故而楚州久攻不下。僕散揆親率行省大軍進克安豐軍(今安徽壽縣),轉攻六合。東線右翼金軍由紇石烈子仁率領從滁州(今安徽滁縣)一線攻至真州(治今江蘇儀徵)一帶,與僕散揆大軍會師,屯駐真、揚之間。十二月,真州失守,郭倪放棄揚州,渡江南逃,兩淮州縣幾乎盡陷敵手,建康、鎮江一葦可航。

中路金軍直逼漢水,宋軍統帥趙淳竟自焚樊城,龜縮襄陽。樊城既失,襄陽屏障盡撤。開禧三年大年初一,完顏匡向襄陽發起猛攻,南宋新任京湖宣撫使吳獵派驍將孟宗政馳援,才得解圍。西路金軍先後佔領了軍事重鎮和尚原與川蜀門鑰大散關。比起宋軍北伐來,金軍南侵倒是節節順利的。

就在大散關失守的十六天後,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公開亮出叛旗,自稱蜀王,向金稱臣,更使南宋戰爭危局雪上加霜。

吳曦是吳挺之子,吳璘之孫。吳氏兄弟在川蜀抗戰中建立了吳家軍,吳玠死後,吳璘代領其軍。由於四川在地理、財政上的相對獨立性,紹興年間兩次削減兵權未對吳璘採取措施。吳璘死後,其子吳挺繼任蜀帥。吳氏三世帥蜀,引起有識之士的憂慮。紹熙四年(119年),吳挺死後半年不置蜀帥,後因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的建議,召吳曦入朝遷任殿前副都指揮,奪了吳家軍世襲的兵權。吳曦總想回去當土皇帝,先走陳自強的門路,嘉泰元年終於被任命為興州都統制兼知興州。其後他向蘇師旦納賄,恰逢韓侂胄物色西線統帥,吳曦成了副帥。不過,自命非凡的吳曦從來沒有把因巴結自己與韓侂胄套上近乎的主帥程松放在眼裡。

吳曦任西線副主帥後,女真人便將其列為策反的目標,送去一封誘降書,並派遣密使勸降。心思大動的吳曦隨即派密使赴金,表示只要封其為王,他就可以獻出階、成、和、鳳(分別治今甘肅武都、成縣、西和,陝西鳳縣)等關外四州。金朝沒有立即做出反應,直到發起全面反擊後,才決定接受吳曦的獻降,指望藉此控制四川,令戰局徹底改觀。歲末,吳曦先後派人赴金營獻上降表與告身,完顏綱命使者帶上詔書與金印,至罝口(今四川略陽西北)立其為蜀王。

雖有部將勸阻,但是吳曦主意已定,投靠金朝之後,便立即派兵奪取設在宜昌(今四川廣元西南)的四川總領所倉庫。並致書駐兵興元(今四川廣元)的程松,命他知趣的離川。程松接函,竟置川蜀四路江山與人民於不顧,倉皇逃出三峽。開禧三年正月,吳曦正式在興州(今陝西漢中)即位,繼張邦昌、劉豫後當上了金國第三個兒皇帝。

利州東路安撫使楊甲募死士晝夜兼程赴臨安告變,朝野為之震動。此前成都府路安撫使楊輔也曾密奏吳曦必反,當時韓侂胄還不相信。等到吳曦叛蜀之後,朝廷以為楊輔必能討叛,密詔任命他為四川制置使,授權相機行事。不料吳曦根本不買帳,將楊輔移知遂寧,楊輔只得棄離成都而去。

可喜的是,官員昏鄙,但是不乏忠義之士暗中籌劃討叛義舉。監興州和江倉楊巨源聯絡義士三百人,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與其兄李好古串聯了軍士李貴等數十人,準備行刺叛賊吳曦。兩項排合,楊巨源和李好義接上頭後,秘密聯絡吳曦任命的偽相安丙作為內應,佈置討叛大事。

安丙原是隨軍轉運使,吳曦叛變後,他以為枉死無益,表面接受偽職,但是暗地裡卻等待時機。經過一番策劃,安丙命人起草了一份討叛的“密詔”,聲稱來自楊輔,以此號召忠義之士。二月下旬,李好義率七十四個敢死之士突入偽蜀王宮,大呼:“奉密詔誅反賊,違抗者滅其族!”吳曦僭位僅四十一日即被誅殺。

吳曦之叛是韓侂胄用人失誤造成的一次浩劫,直到吳曦被誅的露布送達臨安,韓侂胄才放下了心頭的巨石,即日拜安丙為四川宣撫副使兼知興州。這次平叛,楊巨源、李好義首倡之功最大,但安丙卻在奏報中將首功據為己有。其後,安丙忌功妒能,先是坐視吳曦餘黨毒死李好義而不加追究,繼而指使親信殺害楊巨源而誣以謀亂自刎。蜀中忠義之士無不扼腕流涕,義憤填膺,一時在此人心洶洶。安丙上奏自求免職,朝廷怕把他逼上吳曦叛亂的老路,保留了他宣撫副使的要職。

吳曦之死,對金朝戰略反攻是沉重的打擊。僕散揆在戰略反擊佔據優勢後,適時放出了和談的氣球。韓侂胄得到訊息,正愁議和無門,便派出使者進行接觸。金方提出的條件是南宋須稱臣割地,獻首禍之臣韓侂胄。韓侂胄當然不會接受這一條件,便中斷和談。丘崈建議繼續與金朝議和,侂胄一怒之下罷免了他,改命知樞密院事張巖代領其職,準備與金朝打下去。

開禧三年正月,金方統帥僕散揆病死,左丞相完顏宗浩接替其位,宣稱將親率大軍攻打襄陽。韓侂胄大為恐慌,命張巖招募議和使臣,重開與金和談。弱國無外交,誰都不願意攬這一差使,好不容易起用了蕭山縣丞方信孺。

方信孺出使金國,完顏宗浩折服於他的辯才,讓方信孺帶回五款議和條件:割地、稱臣、歸戰俘、罪首謀、增歲幣。南宋方面不同意前二款,表示可以接受後三款,當然,首謀是以蘇師旦、鄧友龍和皇甫斌來頂缸。方信孺再使金營,雙方距離太大,和談陷入僵局。

方信孺往返折衝,據理力爭,完顏宗浩沾不到便宜,下令將他關押起來。但方信孺毫不畏懼的表示:“拘禁金國是死,辱沒金使也是死,還不如死在這裡!”完顏宗浩無奈,只得放他南歸覆命。南歸之後,方信孺向韓侂胄轉達金方議和條件,說到第五條時語氣支吾,在韓侂胄追問下,才慢悠悠說出:“欲得太師頭!”韓侂胄惱羞成怒,連奪方信孺三官,把這位當時最出色機辯的外交使節貶到臨江軍居住。同時,韓侂胄惱恚地決定“有以國斃”,即把整個國家捆綁在他的戰車上,意圖同歸於盡。這一不負責任的決策,自然引起了廣泛的不安。反戰派開始結成了聯盟,代表人物是楊皇後與史彌遠。

楊皇後是宋寧宗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皇后韓皇后於慶元六年(100年去世,韓皇后為韓侂胄表親,韓皇后死後,作為其曾叔祖的韓侂胄自然少了倚恃。當時在寧宗的嬪妃中,楊貴妃與曹美人俱受寵愛,宋寧宗趙擴久久拿不定主意讓誰入主中宮。韓侂胄見楊氏為人機警而頗任權術,有點忌憚她,建議寧宗立柔順易制的曹美人為皇后,同時竭力隔絕楊貴妃與外朝的通籍往來。楊貴妃知道底細後,從此便對韓侂胄銜恨在心而不露聲色。嘉泰二年,楊氏略施心計,擊敗了曹美人,被寧宗冊立為皇后。

對於韓侂胄大力支持的開禧北伐,這位楊皇後從一開始就以為失之輕率,表示反對,但是惱怒女真人的宋寧宗趙擴並沒有聽信她的意見。

史彌遠是南宋孝宗朝名臣史浩之子,時任禮部侍郎,兼任寧宗皇子趙曮的老師,官銜是資善堂翊善。趙曮為燕王德昭的十世孫,寧宗生了好幾個兒子都先後夭折,才立他為皇子的。翊善之職有利於史彌遠透過皇子傳達內外朝的訊息與動向。他是主張議和的,而當時欲議和,非除去韓侂胄不可。要把這事搞定,以禮部侍郎的地位還差一截,必須藉助地位更高的同盟者。開禧三年四月,被韓侂胄罷免的錢象祖再次入朝擔任參知政事。錢象祖為相,史彌遠立即與之結成反韓聯盟。

暗藏心思的史彌遠,在開禧北伐進入失敗之後,歷陳局勢的危急,透過皇子趙曮的口說給寧宗聽,還建議罷黜韓侂胄。寧宗聽後並未不表態,因為一直依賴韓侂胄的他,擔心離開了這一權臣,便會失去依靠。皇子趙曮在楊皇後鼓動下瞅機會再向寧宗進言,楊皇後也在一旁附和,寧宗仍是一言不發。但是心思歹毒的楊皇後擔心宋寧宗會向韓侂胄出賣她的密謀,畢竟韓侂胄大權在握,若要反擊,還是易如反掌的。於是,楊皇後決定找一個堪當大任的朝臣聯手搞掉韓侂胄。她讓其兄楊次山物色人選,次山找到了史彌遠。

十一月,史彌遠接到楊皇後指命,分別與參知政事錢象祖、禮部侍郎衛涇、著作郎王居安和前右司郎官張鎡串聯密謀。張鎡是紹興大將張俊之子,主張幹掉侂胄以絕後患。楊皇後以寧宗名義頒御筆給史彌遠與錢象祖:“韓侂胄已與在外宮觀,日下出國門。殿前司差兵士防護,不許疏失。”錢象祖當夜找到了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出示了御筆,讓他選派士兵誅殺韓侂胄。夏震在謀殺韓侂胄的政變中的地位作用,與紹興內禪時郭杲相似,兩人都位居殿帥之職。

次晨,夏震派出的部將夏挺率兵士將韓侂胄在上朝途中截獲,挾持至玉津園夾牆甬道中用鐵鞭擊殺。大約就在對韓侂胄採取行動之時,楊皇後才向寧宗透露了訊息,寧宗立即批示殿前司追回韓太師,楊皇後以死相威脅,向寧宗哭訴侂胄殺兩國百萬生靈,還要廢掉自己與皇子,寧宗這才作罷。

以史彌遠為首的政變派之所以必置韓侂胄於死地,是要以韓侂胄之死作為向金求和的籌碼,同時也是為了登上權臣的位置。就在韓侂胄被殺的當天,錢象祖就將這一訊息移牒金國河南行省。政變前派往金朝的王枘繼續承擔議和使命。金朝收到南宋誅韓的牒報,看出對手的軟弱退讓,便向王枘重申議和五款條件,強調必須以韓侂胄的頭顱贖回淮南之地。

嘉定元年(108年)初,王枘回朝轉達了金朝函首的要求,寧宗御批“未欲輕從”。其後,二府宰執有過一次詳議,侍從、兩省、臺諫官也有過一次集議,儘管有人指出送交頭顱的做法有辱國體,但迫於所謂公論,寧宗無原則的放棄了自己的初衷,同意將韓侂胄梟首函送金朝。金章宗在京城舉行了獻受首函的慶祝儀式,將韓侂胄與蘇師旦兩顆頭顱高懸在旗杆之上示眾。

嘉定元年九月,宋、金嘉定和議終於達成,主要條款為:宋帝與金帝的稱呼由侄叔改為侄伯;宋向金所納歲幣由二十萬兩匹增至三十萬兩匹,另致金國犒軍銀三百萬兩;宋金邊界維持戰前原狀;宋向金函送韓侂胄、蘇師旦首級。嘉定和議雖免去了稱臣割地的難堪,但在雙方關係與歲幣數額上卻比隆興和議倒退了一大步,而函首乞和更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奇恥大辱。

回想整個歷史上開禧北伐的過程,顧同即為歷史感慨,也為製造這段歷史的韓侂胄感慨。

史學家常說,南宋一朝,高宗有北伐之臣,卻無用兵之心,孝則空有北伐之心,但奈何卻無伐金之臣,反觀到寧宗一朝,雖然有韓侂胄鼎力支持北伐壯舉,但是與孝宗一朝一樣,空有其心,卻無其力。

開禧北伐,之所以失敗,固然有韓侂胄方面的種種因素,例如準備不足,措置乖張,用人失當等等。但更深刻的原因卻是:金人入主中原以後,雙方“時移日久,人情習故”,與南宋在政治地緣上形成了一種勢均力敵的抗衡態勢,雖然交手時還有上下手之分,但誰也吃不掉誰。回顧金主完顏亮南侵的失敗、隆興北伐的失利與開禧北伐的結局,不論率先發動的是哪一方,從來都沒能如願以償過。其中雖有偶然因素的作用,卻也深刻表明紹興和議後宋金對峙是一種穩定的地緣政治的產物。如果沒有雙方國力的明顯消長,或者外來力量的強力干預,平衡態勢絕非那麼容易打破的。

“高宗朝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寧宗朝既無恢復之臣又無恢復之君。”

對著無盡長空,顧同輕輕一嘆,歷史終歸只是歷史,既然上天讓他回到了這個時代,那麼這場戰爭,不管是過程還是結局,都要發生改變,勝利,不只屬於女真人,也屬於熱血從未冷卻的大漢民族!(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我的身後是諸天萬界都市之全面升級系統至尊全面兌換系統全面兌換快穿炮灰不用慌,宿主她是撩人狂命運之誓網遊之徵服天堂第三天堂獨行在天堂1988從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