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重生香港做大亨->章節

第十六章 武俠小說的錢途問題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各位,加把油,還差一位就可以上首頁簽約作者新書榜了,收藏推薦多多支援啊。收藏也快破千了,就推薦票整得讓人尷尬啊,拜託各位多多投票,叩謝!)

當曾經風靡華人世界的大眾文學——武俠小說,已經自金庸、古龍的巔峰時期的百花齊放,淡褪到逐漸的黯然無光。

尤其是各種強勢傳媒和流行文化開始在世界上大行其道,佔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之後,失去光環的武俠小說已淪為閱讀領域的弱勢族群。

不過,八五年的香港,亦包括臺·灣,卻仍有無數讀者沈緬於武俠魅力獨特的世界,並企盼它的盛世再度降臨。而且不光是八五年的港臺地區,就是從八五年到2012這十七年間,無論是港臺亦或是內地,又有哪個地區的讀者不再期盼武俠小說的再度盛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應該說,後世網路上的網絡小說,既屬於武俠小說的範疇,又不屬於武俠小說的範疇,令人感覺似是而非。不過絕大部分的讀者都已經知道了,周興盛也很明白,真正的武俠小說已經沒落了,後人只能想象著它的風光,但是卻已經不可能將的風光再度延續了。

一直到2012,後世的小說發展明確無誤的證明了這一點。後來者,網絡文學的興盛,只能夠說是將武俠中的那種“俠義”的精神給繼承了,其餘的差不多全都改變了,應該算作是新派武俠。

只是,武俠小說再沒落,很多人都看不到頭,尤其是八五年這時的港臺地區,依然為了武俠出路而奮鬥寫作的武俠作者們寫一本撲一本,不僅出版社不願意出版,就是以武俠小說起家的《明報》這時也很少連載武俠作品,想出頭沒門路,比後世的撲街作者的情況還要悽慘,起碼有某點的大平臺在,只要堅持,總有機會出頭。

但是,周興盛既然琢磨了開來要寫一本武俠小說賺第一桶金,那他就不會輕易放棄,也沒有理由放棄。

困難是有的,但前途還是大大光明的,憑著前世十幾年看武俠小說的生活,相信困難還是能夠克服的。

琢磨了一會後,周興盛就下了樓,走到街道不遠處的一個報攤點,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在自己房間裡翻箱倒櫃半天才找到的五十塊港幣,全部買了報紙。

“老闆,這裡是五十塊,給我每份報紙都來一份,要刊登了武俠小說的!”周興盛說著,將五十港幣遞到了報攤點老闆的身前。

老闆明顯的一愣神,好一會都回不過神來。

“老闆,老闆·····”周興盛眉頭一皺,用手在老闆面前晃了晃。

“哦,好。”老闆醒悟了過來,臉上有著尷尬的神色,隱隱間還有這一絲畏懼,站起身來後,快速的在攤子上一份份平攤開來的報紙中挑選了起來,一手端著,一手挑揀。

周興盛瞧著奇怪,但隨即就明白了過來,臉上有著一絲苦笑,也有著一絲無奈,感情還真和他老弟說的一樣,鄰居都怕他呢。

換做真正社團人,這些人如此畏懼,自然是個高興非常,認為自己很威風。但周興盛卻清楚的很,這算個哪門子的威風啊?別人是鄙視性的畏懼,只是自認為武力不敵才如此。要真換做一個能打的,早過來暴揍他們一頓了。

更別說,他這樣的人在真正權勢、財富人士的面前,只能算個渣渣。就算是社團老大級別的大佬,在那些人面前,同樣是屁也不是。

牛逼哄哄的“賊王”張自強夠強夠兇悍了吧,接連勒索李嘉誠這等世界級的大富豪數億港幣,但結果怎麼樣?香港、澳門、內地,一個三方聯合嚴打就把他給斃了。

這個世界,始終是白道的天下。

《東方日報》、《香港日報》、《明報》·······,數十份報紙疊成一疊,周興盛從報攤老闆手中接過,也不說什麼,轉身就走了。

原地,只留下報攤老闆一臉的愕然神色,不停嘀咕著說道:“不是吧,狗屎盛今天是不是發神經了,突然之間對我都這麼客氣了?買報紙也會付錢了?平常可都是記賬的啊?聽說被人打昏過去兩次,難道是被打得腦震盪,發了神經?”

周興盛表現大異平常,以至於最後他見著手上的五十港幣,手都有些發抖了。

周興盛自然不知道報攤老闆的既激動又懷疑的複雜心情,這個時候的他已經回到了家裡,正一份又一份的翻著買回來的報紙。

既然要寫武俠小說,這個時期的武俠小說行情肯定要做一番仔細瞭解的,到底前途和錢途怎麼樣,不能夠憑著後世的記憶去猜測。再者,他前世的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生,而等到他有了鑑賞能力的時候,這個時期出版或是連載的武俠小說早就見不到了。

“嗯?《戰將》、《刀巴記》、《四大名捕會京師》?溫瑞安?”隨手拿起一份報紙《東方日報》,連載武俠的專欄裡,周興盛看得眼神一凝,暗暗吃驚。

一份《東方日報》,居然有溫瑞安的三個武俠專欄,《七大寇》系列之《戰將》、《神相李布衣》系列之《刀巴記》、《四大名捕》系列之《四大名捕會京師》!

怎麼可能?

溫瑞安是誰,武俠小說迷的周興盛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古龍接班人”的這個大眾讚譽,還有溫瑞安自己說的“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這番霸氣側漏又令人無語吐血的話,武俠迷們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至於不認識溫瑞安的,很多人也讀過和看過溫瑞安的作品,紅遍兩岸三地的《四大名捕》

就是他寫的了。

要是一般人見到溫瑞安的這種情況,肯定認為溫瑞安是位大家,是位高手;不過就武俠迷來說,溫瑞安的名氣要遠遠低於他本身,實在是溫瑞安的名氣譭譽參半,以至於大多數武俠迷都不太認可此人,也對他沒有太多的瞭解。

特別是因為溫瑞安力圖接過古龍的交接棒,在武俠小說上大肆突變,最終導致聞名遐邇的“古龍體”被割裂得支離破碎,異化掉之後。不僅“古龍體”的新派武俠走到了死衚衕,就是溫瑞安自己,也變得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最終,導致後輩武俠迷多數都不認可他,他的作品除了有限的幾部之外,大多數都不曾去看。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更是被批評得一無是處,棄之如敝屣!

一個被八零後武俠迷棄之如敝屣的溫瑞安,居然在《東方日報》這樣的香港頭號報紙上有三個武俠專欄,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如何能不令周興盛這位八零後大吃一驚。

不過轉念再想想,雖然溫瑞安後期乏力,但能被大眾評為“金梁古溫”中的“溫”,也可見溫瑞安在巔峰時期的巨大影響力了。這個時候,正是溫瑞安的巔峰時期,在《東方日報》有三個專欄,其實也說得過去,不值得太驚訝。

唯一令周興盛尷尬之餘有些驚訝的是,原以為八五年的港臺武俠小說界已經是沒人了,誰曾想還有個如日中天的溫瑞安。可見,八零後就是八零後,有著很大的所知侷限,特別是他這位內地八零後。

可喜可賀的是,終歸如今的武俠還算吃香,只要寫出一定的水準,大眾還是會慷慨解囊的。

周興盛終於有了一絲高興,或者說是興奮,寫武俠小說這個決定,貌似錯不了。

相關推薦:大小姐的近身保鏢重生之我真不是男神不想當勇者的我變成了女神當剩女變成聖女我的舍友居然變成了女生重生在臺灣臺灣娛樂1971請回答火影我在聊齋當縣令是心跳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