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2002之奈米人生->章節

第四十五章 核聚變研究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這一次海嘯的破壞力確實非常大,因為這次的地震規模很大,最後被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1960年智力大地震以來最強的地震,也是史上第二大強震,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範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利亞及模里西斯、留尼汪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義哲,你說人類科技如此發達,為什麼地震就這麼難預測?我看過一本書,書上介紹過我們國家曾經成功預測過一次地震!”夏衣問道。

“你說的應該是1975年的海城地震吧,地震預報愛好者和民間科學家總是喜歡提起這次地震的成功預報。”陳義哲搖了搖頭繼續說道,“海城成功預報地震不是完全建立在科學推理的結果上,而是充斥著偶然性和牽強附會的成分!它主要是透過500多次前震判斷出未來會發生大地震,然而全球90%的破壞性地震沒有明顯的前震。所以,海城地震成功預報是極其偶然的事情。想想若是真的有辦法成功預報,就不會有第二年的唐山大地震那麼多傷亡發生。”

陳義哲繼續解釋道,“其實地震之所以難預測,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是地球現階段的不可入性,人類對地下發生的變化,目前只能靠地表的觀測進行推測,而這種推測很單一。

第二點,是地震孕律的複雜性,在不同的地理結構環境,不同的時間階段,不同震級的地震都顯示出相當負責孕律過程。

第三點,是地震發生的小機率下,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地震,有些還是比較大的地震;但是對於一個地區來說,地震發生的重復性時間是很長的,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進行科學研究的話,就需要統計樣本。而這個樣本的獲取,在一個人的有人之年非常困難。”

“可是為什麼總聽到地震前會出現動物異常現象?是不是動物就可以預測地震?”此時的夏衣問道。

“所謂的動物異常現象,其實都是民間流傳,而且大都是馬後炮,後知後覺的成分!地震發生後基本會有三種傳播方式,一種是縱波,一種是橫波,還有一種是面波。縱波傳播的速度最快,可達6到7公里每秒,而橫波和面波的傳播要慢得多,而地震的破壞效應主要是由面波帶來的。如果動物們真的能感覺到異常,那很可能是它們感知到了先期到達的縱波,所以出現異動。”

看著夏衣就像小學生認真聽講的樣子,陳義哲笑道,“就像雷雨天的時候,有些人看到了閃電,有的人聽到了雷聲,而看到閃電的人要比只聽到雷聲的人早一些知道打雷的發生,而這僅僅只是早一點知道,而不是提前預測。”

在陳義哲看來想要預測地震,其實比起製造可控核聚變裝置還困難。

因為地震的發生,有諸多的因素,其中要監測的資料不僅僅是地球本身,還有地球外面的兩個傢伙,太陽和月亮,

跟海平面一樣,地球表面會因為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產生像潮汐一樣的高低起伏。在目前的研究中,團隊發現在這一迴圈的某些特定階段,更有可能發生低頻率地震。

當太陽、月亮和地球成一條線時,地球表面的潮汐是最強的,這一引力可以導致地殼拉伸和壓縮。一些斷層比其他斷層對潮汐力更加敏感,斷層的朝向,相對地殼的距離等因素也會影響這一敏感度。

如果人類真的研製出成功預測地震的裝備,陳義哲相信,那這個時候的人類科學技術非常發達,因為這表明了人類以及深入地球內部,地球的內部構造情況人類每分每秒都監控著,而有這技術,相信人類早已經走出地球了。

“那是不是地震就無法預測了?”夏衣繼續問道。

“只是現階段還沒有這技術而已,人類現在能做得便是提高建築得抗震能力,做好這方面的知識的教育工作。居住在地震帶上的居民,更應該對地震有憂患意識,要有防災的意識。”陳義哲想起了後世汶川地震發生時,北川基站倒了,電話打不出去,24小時內一點訊息沒有。

而北川就在地震帶,如果縣政府哪怕預備有一部衛星電話,把現場情況及時和外界溝通,那麼救援人員的進入就會早很多,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就會減少很多。

這次大海嘯中最大的傷亡就在印尼這個國家,而對於這個國家,陳義哲一直沒有多大的好感,畢竟陳義哲也看過98年的排華事件的圖片。

因此,這一次陳義哲並沒有捐款給印尼,而是捐給了在這次大海嘯中遭難的其他幾個國家。

不過這一次的印度洋也給他提了個醒,讓他想起了幾年後國內發生的汶川大地震。

當然,陳義哲不可能去製造預測地震的儀器,如他先前說的,這其中的難度他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不過比起這個,陳義哲有個更簡單的方法,既然提前知道地震的大致時間,那就人為製造動物異象,以陳義哲的能力,這點他還是很有辦法的。

……

為什麼陳義哲覺得預測地震的儀器比起可控核聚變裝置更加難造,原因便是陳義哲這段時間正在地下的實驗室裡研究可控核聚變的裝置,兩者陳義哲讓天啟計算了一下,天啟得出的結果便是目前階段研究核聚變比研究地震儀的成功機率高得多。

核聚變技術的最大難點在於如何把反應堆做到小型化如何控制聚變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並且如何在穩定狀態下持續工作源源不斷地輸出能量。

按照現有的主流技術方案,核聚變必須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中才能進行,故這方面的研究統稱為“熱核聚變”。

熱核聚變的兩條途徑是磁場約束核聚變和慣性約束核聚變。磁場約束下的核聚變需要較高的溫度形成超高溫等離子體,而慣性約束下的核聚變需要強鐳射能量流,一般條件很難達到,因此為利用核聚變能帶來很大困難。熱核聚變的研究通常需要投入巨資,並建造昂貴而龐大的裝置。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獲得過任何成功。

除此之外,也還有若幹種別的聚變方案。

比如說冷核聚變,19世紀八十年代時,曾有科學家提出冷核聚變的議題,最終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可以在公開場合穩定的進行實驗,此議題以科學謊言告終。

而冷核聚變的基本原理,便是使用鎳粉和氫氣在幾百攝氏度的情況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且此化學反應具有良好的自保護功能,當化學反應的溫度過高時,鎳粉融化,使得反應停止,因此不會出現反應無法受控進行使得溫度過高損壞裝置或造成爆炸等危險。

為什麼陳義哲直接跳過核裂變而研究核聚變,其實主要的原因便是:無論是熱核聚變的氘這種燃料物質,還是冷核聚變鎳粉和氫氣這兩種物質,比起鈾來,陳義哲更容易得到。

相關推薦:唯我獨法21世紀星際走私時空走私從2000年開始未來圖書館我的重返2002網遊之開局獲得神級傳承我的馬甲有點多我在美漫世界有一個商店當無限降臨異世界的魔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