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啟高一->章節

第325章 無垠的高度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老豬,你看了《舌尖》嗎?”

“什麼舌尖?”

“靠啊,你竟然連《舌尖》都不知道,你太out了吧!《舌尖上的中國》,譚張拍的紀錄片,講各種好吃的,拍得不要太好看!”

“有這麼好看?”

“你晚上看了就知道了,在中央一套,十一點半。”

“行吧,我晚上看看。”

……

“黑貝,你看了《舌尖》嗎?”

“看了看了,你也在看《舌尖》啊。”

“那是當然,我是探長的鐵桿粉絲,能不看嗎。”

“探長就是牛,紀錄片原來還可以這麼玩,確實很好看。講故事尤其講得好,不是單調的在記錄美食,還有很多食物之外的內容。”

“嗯嗯,我老爸說了,這部紀錄片最好的地方,就是六分美食記錄,四分人文點綴。光是記錄美食算不上一部優秀的紀錄片,但是透過美食去講述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點滴,這是最令人深刻的地方。”

……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持續播出,全中國都颳起了一股美食風。這股風潮,出乎太多人的意料之外。

韓志東意外,本來是希望能拍一部質量尚佳的紀錄片,結果一不小心就點燃了激情。

張大鬍子意外,他混跡影視圈幾十年,自己也從事過紀錄片相關工作,對國產紀錄片的狀況一目瞭然,從未想過國產紀錄片現在就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結果《舌尖》還真就來了次讓人瞠目結舌的高水準。

蘇莎同樣意外,雖然她盲目信任張譚的才華。但是也不至於第一次拍紀錄片,就趕英超美了吧。

很多人意外。不僅僅是意外這部紀錄片的質量,更意外的是收視率。

第一集就破了3點門檻。達到3.425%收視率,創下了《魅力紀錄》欄目今年的收視記錄。

第二集更是破了4點大關,達到4.122%收視,創下了央視紀錄片自2000年以來最高的收視率,而且領跑全國同時段收視率。

緊接著,第三集的收視率新鮮出爐,趕上今天是週五,明天就是雙休日,看電視的人更多。收視率再度暴漲,達到了4.826%,這無疑又創造新高度。在並非黃金檔期的深夜檔期,一部紀錄片,竟然收視率比平時的電視劇收視率還要高。

著實讓人不可思議。

“難道《舌尖》這是要破5嗎?”央視的頭頭腦腦們都有點坐不住了。

之前說紀錄片翻不起大浪的趙建軍,臉色也是不好看,4點收視率也就罷了,頂多是個小火的片子,在央視扎堆的作品裡。不算什麼。但是深夜時間段5點的收視率,這就是現象級的表現。

一但破了5點,他能想象到,這部紀錄片會給央視帶來怎樣的衝擊。

國家現在一直在提倡。要搞軟實力,軟實力從何而來?軟實力如何彰顯?很明顯文娛產業是軟實力的重要一環。美國用好萊塢文化侵略全世界,中國政府當然也想要推廣中國文化。只是一直無力。

現在有了一個苗頭,可以想象。上面會如何重視。

趙建軍心中煩悶:“真要破5的話,我還真不好壓韓志東了!”

他這個副臺長都慌了。身為韓志東的競爭對手,錢偉英的慌張更甚,前天才得到趙建軍的保證,美滋滋的要上升到全域性高度,坐著七套總監的美夢。這才隔了兩天時間,美夢就成噩夢了。

上午公佈收視率的時候,他分明感受到了,臺裡的同事,對韓志東的熱情,開始超過自己了。

“******!一部紀錄片,憑什麼這麼火!”

“這不合理!”

甭管合理還是不合理,《舌尖上的中國》確實如大火一般蔓延。週六晚上,第四集播出,第二天的收視率出爐,再度驚嚇了無數人。

5.047%,一個大家猜測到了,但是不敢相信的高度。

瘋狂的破5收視率!

……

《北亰娛樂信報》在頭版頭條報道了《舌尖》的盛況:“譚張新作《舌尖》開播造成轟動,紀錄片收視率超越電視劇。”

《中國青年報》同樣動作迅速:“深度解讀國產紀錄片的生存狀況,《舌尖》為何能脫穎而出受到喜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人民日報》的報紙上雖然沒有刊登,但是網站版卻發表了評論,高度評價《舌尖》的製作水準:“只有用誠意拍攝,才能打動觀眾。”

當然,也不是所有媒體都在吹捧,與張譚合作愉快的南方系媒體,《南方都市報》有了不同意見:“《舌尖》究竟是一部傳統的美食紀錄片,還是一部藉著美食販賣愛國情懷的政治宣傳片?”

報道中認為《舌尖》雖然拍得不錯,但是明顯是透過美食來美化中國,把美食片子拍成了政治宣傳片,認為這是對紀錄片的不尊重,云云。

似乎一單涉及到政治、愛國之類,南方系媒體就迅速暴露出了自己的屁股。

當然,南方系的所謂思考,並未衰減《舌尖》的熱度,這部紀錄片的確在宣傳中國,畢竟片名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然而看完紀錄片,觀眾心裡自會有一杆標尺,仍然喜歡這部紀錄片,並為裡面的人物故事溼潤眼眶,為裡面的各種美食口水直流。

“怒啊,這幾天看完《舌尖》,我感覺自己長胖了十斤!”

“片子就該這麼拍,為什麼國產片我們不愛看,因為那些導演都在自嗨,現在只有譚張是在為觀眾拍片子,不是幾個億的投資就是誠意,講好故事才是誠意!”

“看完《舌尖》,一股泱泱大國的得意之情,立馬盈滿肺腑。”

“喜歡《舌尖》不解釋!”

“以前對譚張無感,不喜歡那些神神叨叨的武俠,現在徹底路人轉粉,吃貨萬歲!”

“請這樣稱呼我們中國——大吃貨國!”

“吃貨的勝利,《舌尖上的中國》!”

“趕緊把片子推出去,讓老外瞧瞧,讓生活在黑暗料理界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食。”

中國有多少吃貨,很難界定清楚,但是民以食為天,大概沒有人不喜歡好吃的食物。

《舌尖》打動了吃貨們,吃貨們也彙報以每晚坐在電視機前流著口水支援。

所以週日這晚,儘管第二天大家要上班,還是有無數人熬夜收看《舌尖》。最終第五集的收視率定格在5.011%,比週六的收視率稍微降低了一丁點,好在,依然維持住破5的高度。

整個系列十一集正片加一集花絮,目前播放了一半不到,收視率就已經高不可攀,完全證明了《舌尖》的強大。高水準、高質量的內容,營造出高口碑,讓觀眾看過之後,就捨不得不看下一集。

不免,央視七套的紀錄片部門,最近很風光。

韓志東這個主任,也受到了記者的熱情採訪,在記者們詢問,當初與張譚合作拍攝《舌尖》的動機時,他這樣回答。

“我們總在說,譚張一次一次帶給大家意外驚喜,造成一個又一個熱點現象。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優質作品的基礎之上,他的成功,證明了在浮躁的時代,肯用心創作的人,才真正會被大家所肯定!”

“與譚張合作紀錄片,是我們的一個開始。我相信很多紀錄片工作者的專業經驗,不會比譚張差,而我們所欠缺的,恰恰就是把心靜下來,迴歸到故事本身。”

“我也相信,《舌尖》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美食紀錄片,更會是中國紀錄片事業的一次重大突破與轉折,它為我們帶來了最有益的嘗試。”(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種田練武平天下 破球之主 矩陣天王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龍騎士的快樂 大龍掛了 光能之王 樹冠之城 天空第一戰神 重卡戰車在末世
相關推薦:大明最後一個大帝電影角色避難所全球災變:蛙崽連夜為我偷避難所鬥羅之開局藍銀皇,武魂殿聖子龍門鏢局之玄夜江湖重生之網路巨頭科技壟斷巨頭大梁審刑官傳奇刑警質子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