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第七百四十三章文壇官司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李來高的婚事辦得轟轟烈烈,成為京中美談。相比之下,十二月十六日潘和義的親事就遠遠不如了,清田司的上官江安義、劉逸興等人只送來了賀禮,李來高更是不聞不問,其他的同僚倒是結伴前來道賀,但沒有一個主管到場讓這場婚宴不免讓人詬病。

潘和義這段時日結交的朋友不少,不過多是些七八品的小官,要不就是好高談闊論的“雅士”,楚安王府的文學丁楚帶來了王爺親筆所書的“佳偶天成”四個字,被高高地懸在大堂之上,看著賀客們羨慕的眼光,潘和義總算感覺自家的婚禮與眾不同。

在潘母的眼中,兒子的婚禮無疑是盛大的,她精心為兒子挑選的媳婦是秘書監著作郎(從五品上)湯喬智的嫡次女,婚禮當天有楚安王的賀禮,到賀的不是朝庭官員就是文壇名士,兒子這回既有面子又有底子。

等新人進了洞房,賀客散去,潘母在燈下統計著收到的賀禮,光銀兩就高達二千五百多兩。潘母小心地將銀票和銀子收好,有了這些錢應該能靠近皇城的地方買套宅院,這樣兒子當差就不用辛苦走那麼遠的路了。

對於這門親事潘和義總體還算滿意,岳父是朝中清流,官雖不高但在士林中頗有聲望,對他也十分賞識;妻子容貌雖然一般,但知書達禮、溫婉柔順,心中閃過思晴的樣子,潘和義自嘲地想娶妻娶德納妾納色,將來再納一個漂亮的妾室了卻遺憾便是。

鄭制,官員本人結婚,給假九天,程期十天。新婚第三天,潘和義便去了清田司當差。潘母和妻子都很支援,國家大事為重,年終政務繁重,不能因私廢公。

先到江安義的官廨拜見,江安義淡淡地勉勵了幾句,讓他不必急著辦差。回到自己的官廨,屬下的官吏紛紛前來道賀,閒話中潘和義得知比他前幾天成親的李來高仍未上差,據說每日攜著新婚妻子遊山玩水,吃喝玩樂逍遙渡日。

潘和義心中不爽,板起臉來讓屬員勤於王事,清理職田是天子關注的大事,不可因為年關將到而生出懈怠之心。一通教訓下來冷了場,屬吏們紛紛藉機離開,留下潘和義一個人坐在官廨中生悶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悶坐片刻,潘和義起身如廁,路過一間官廨時聽到裡面傳來的風言風語。

“……原本江大人對他很器重,還想著把夫人的師妹嫁給他。可是這位心氣高,想著攀高枝,想辦法搭上了楚安王,一封《請罷職田疏》撈了個七品的職田署令,這回江大人看他不順眼了。得罪了上官,就算楚安王賞識,估計也在清田司呆不長了。”

“按說江大人不是忌賢妒能的人,他怎麼捨近求遠,要把奏疏獻給楚安王,江大人難怪還會隱沒他的奏疏嗎?”

“這你就不懂了,我聽說這封奏疏是江大人喝醉了酒說給他聽的,這位奪了江大人的主意,怎麼還敢讓江大人知道,所以才走歪門斜

道。看著一臉正氣,其實一肚子男盜女倡,呸,什麼玩藝。咱們好心前去道賀,他倒好,板著臉一通教訓,無非是看李大人過得舒服,心中不爽罷了,小人哉。”

潘和義聽得渾身發冷,真正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己這點小心事在旁人眼中顯露無遺。尿都驚沒了,潘和義悄步回到官廨,細思對策。

公案上高高地堆放著案牘,潘和義的臉隱在案牘之後,這張往常激揚著的臉顯得陰森。手中拿著份公文,腦海中卻在想著眼前的困境,事由奏疏而起,關鍵卻在江安義,將江安義打壓下去才是解決困境之道。

潘和義時刻關注著京中動向,知道江安義到東宮被太子拒見的訊息,天子忙於北伐之事也很長時間沒有召見過他,眼下江安義正處於低谷期,正是對付他的好時間。眼中寒光閃現,既然撕破臉就用不著講情面,江安義在姜州韓家莊遇刺後,韓家家主韓勁松送了一批韓文正公批准的珍本給江安義,當初江安義說看完後將書籍歸還,可是後來潘和義留意到江安義將這些書帶回了京中。

潘和義嘴中發出壓抑地冷笑聲,韓文正公何等聲譽,江安義居然敢藉機欺壓他的後人,這件事宣揚出去江安義在士林中的名聲就臭了,如果江安義成了斯文敗類,天子就算再信寵他也不會為他得罪天下讀書人,自己再在清理職田上做出點成績來,用不了幾年便可取而代之了。

…………

皇城東側景風門,理匭監衙門,門可羅雀。曾經萬眾睹目的所在成了聾子的耳朵,讓每個衙門內辦差的官員五味雜陳,要不是天子礙於顏面不肯裁撤,理匭監早就要關門了。

當初進理匭監的能人不少,眼見理匭監變成了冷水衙門,三十個理匭使找門路走了二十個,底下的小吏被借用了大半,匿大的理匭監成了個空殼子。

別的人能走,理匭監的左右監正大人沒有天子的旨意是走不了的,右監王克復想明白了,反正天子看他不順眼,好差使估計輪不上他,在理匭監樂得清閒;左監魏懷超可傻了眼,他一門心思地從御史臺跳到了理匭監,當時何等的意氣豐發,甚至有意謀奪澤昌書院黨魁之位,如今呆在理匭監沒人答理,後悔莫及。

光祿寺卿方林賓成為澤昌黨魁之後,往日不常出席同窗聚會的魏懷超走動得很勤快,多次委婉地向方魁首表示,讓他助力自己外任。魏懷超盤算自己是正四品下的官員,如果外任按慣例能向上遷升一級,正四品上便是中州刺史了,即便做個下州刺史也勝過在理匭監裡無所事事。在外任做個五六年,將來再尋機調回京中,到時候方林賓年歲已大,自己還是五十歲出頭,正好有機會接任澤昌黨魁。

苦心總算得到了回應,方林賓答應替他向太子進言,年後薦才時替他說話。不過吏部尚書段次宗鐵面無私,方林賓讓魏懷超最好能做

出點實跡來,在年考的時候爭取在中上以上,到時候也有拿得出手的推薦理由。

大鄭的年考分為內考和外考,內考由天子直接對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的考課,外考則由吏部考功郎中和員外郎對四品以下的官員功過善惡進行考課,魏懷超的理匭左監是正四品下,屬於外考範圍。每年的十一月底考課結果交由吏部尚書稽核,然後呈送政事堂兩位相爺過目,年後根據考課結果對官員進行獎懲遷黜。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再有幾天就要封印放假了,考課的結果肯定出來,估計已經送給相爺了。

吏部自段尚書到任後,整肅過好幾次,建武三年考中郎中上官清徇私舞弊,被段尚書奏明天子直接貶斥為民,受遷累的考功司官吏多達十八人,現在沒人再敢在考課上做手腳。理匭監這一年什麼事都沒有,能得個中平就算不錯了,魏懷超這些日子愁得長吁短嘆,卻無計可施。

理匭使賀知力攜了本公文進來,稟道:“魏大人,你讓下官注意可有什麼重要的舉告,下官今日開啟銅匭,發現了一份舉報清田使司江安義的舉報信。”

“哦,快快拿給我看。”魏懷超眼神一亮,伸長胳膊接過舉報。這封舉報是匿名,信中舉告江安義欺壓韓文正公後人,索要韓太保留下的珍本、文稿,是為文賊,為士林不恥。

看罷舉報信,魏懷超尋思了片刻,問賀知力道:“識力,你看這封舉報信是真是假?”

賀知力不動聲色地道:“是非真假自要查問過方知。”

魏懷超暗罵賀知力油滑,聽聞年後此公要調回刑部,大概不想說錯話得罪人。揮手讓賀知力退下,魏懷超手捊鬍鬚沉吟思索,江安義從禮部員外員竄起,十幾年已經官在其上,說不妒忌那是不可能的,他曾數次暗中對付江安義,都以失敗告終,而折在江安義手中的人物可不在少數,朝堂之上便有工部尚書盧家林、御史大夫李明益,理匭少監周思和原本大好前程,如今在黔州的小縣裡苦熬著,自己若要對付他,還真得仔細思量著。

拿起那封舉告信再從頭看了一遍,信中言之鑿鑿應該不假,魏懷超心想如果是舉告江安義收授金銀那鐵定是汙告,但如果說是韓文正公留下的書籍珍本和手稿,倒極有可能。

細細地思忖了一番,魏懷超心中有了計較,極可能是江安義在韓家莊遇刺,韓家後人為了避禍,送給江安義先人的手稿極有可能,魏懷超知道韓文正公的手稿對讀書人致命的誘惑,換了自己對送上門來的書籍也不會放過。

江安義拿了韓家的書這件事應該是真的,至於具體的情況是怎樣魏懷超可不想去管。魏懷超露出笑容,手指在舉報信上輕輕地敲擊著,這封舉報信出自京城,知曉此事的多半是隨江安義前往姜州清理官田的人,那這封舉報信八成是出自職田者令潘和義之手了。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