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第七百一十五章公卿論戰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朝庭有制,五品以上京官有奏可以直接面奏。江安義到清田司將近幾日各州的呈報清田的情況整理成冊,然後帶著冊子到紫辰殿面聖。他特意選了巳末時分,這個時候天子應該議完了朝政,有些話私下更好說。江安義料得不錯,天子已經移駕御書房,通稟進去後,天子賜見。

四月將過,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御書房東西兩側的欞窗被推開,陽光灑落在石方真的錦袍上,袍上的團花惟妙惟肖,隨著衣服的拂動花枝搖曳,彷彿要從衣服上綻放開來。

江安義將奏冊呈上,口中將各地奏報的官田情況陳報了一番。石方真隨意地翻看著,道:“朕這段時日忙於北伐之事,對清田有所疏突,江卿能夠毫不懈怠,朕甚感欣慰。”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臣的本份,不敢當萬歲的誇獎。”江安義恭聲道。

石方真看著江安義,感慨地道:“本份二字說來輕飄,要做到卻不易,滿朝文武能謹守本份的有幾人。江卿是豐樂九年的狀元,一晃十四年了,歲月催人老,朕當初還年富力強,如今華髮已生,常感時不待我。”

江安義沒有出言安慰,略思片刻,正容道:“萬歲英姿蓋世、立業宏達,致治之美比肩高祖,正是統率臣等武定四方、佈德天下、成就千秋偉業之時,何以語出頹唐,感懷歲月,自失雄心。”

石方真先是一愣,隨即笑道:“好你個江安義,朕一時失言讓你抓個正著,你就不怕朕治你個犯君之罪。”

“國有諍臣不亡其國”,江安義從容答道:“臣受聖恩深重,此生願為諫諍之臣。”

石方真感嘆道:“江卿願為諍臣,朕願做明君,願你我君臣共創大鄭盛世。”

感慨幾句,江安義躬身道:“萬歲,近日京中針對微臣的謠言四起,臣不勝惶恐,特意寫下條陳表明心跡,請萬歲明察。”

說著江安義把事先準備好的條陳雙手奉起,石方真縱聲大笑,道:“江卿可是天下第一高手,更兼文武全才、國士無雙,不少人盼著江卿入閣拜相,怎麼讓區區流言嚇壞了。”

有龍衛、暗衛為耳目,京中的風吹草動石方真一清二楚,針對江安義的褒貶甚囂塵上,石方真怎麼可能不知,他甚至知道天下第一高手的讚譽出自風雷門少掌門康千峰之口,江安義的大舅子李世成在四處宣傳江安義國士無雙,而那些貶低江安義的人也是各懷居心。在石方真看來,無論褒貶,來說是非者皆是是非人,當整個風潮的中心隱隱指向楚安王府時,石方真感到些許不安。

劉維國接過江安義的條陳,石方真看了看,江安義在條陳中講述了爭端的起由,表示無意在江湖上爭強好勝,只想平靜地為國效忠,與家人相守,至於入閣拜相的妄言不值一辯等等。

這些東西石方真其實心中有數,放下條陳安慰江安義道:“江卿的難處朕已然知道,朕會想辦法平息謠言,江卿且放寬心,多

等幾日。”

第二天,紫辰殿商議完朝政,石方真把江安義的事提了出來,讓大夥議議該如何平息京中這股邪風。

御史大夫黃平率先道:“萬歲,臣早有意彈劾江安義,他身為國家大臣,不顧體統與江湖人物爭雄,惹出這些是非來,臣以為當責罰江安義平息風潮。”

太子石重偉反駁道:“父皇,兒臣問過江師事情原委,此事因風雷門孫桐踩踏江師家眷進京的馬車所引發,期間又有江湖人對江師之妻欣菲口出輕薄,惹得欣菲施以薄懲。風雷門倚仗父皇詔江湖人時京為國效力的旨意,居然糾結江湖人前往江府堵門要脅,江師不得以才與江湖人約定三戰論理。從整件事情來看,江師只是被動應戰,以黃大人的之意是要江師忍氣吞聲、自承失敗才好?江家戰勝風雷門,有人別有用心詆譭江師,望父皇明察,黃大人提議責罰江師的提議是是非不分的無稽之談,還望父皇明察。”

石重偉毫不客氣地指責黃平,是因為御史臺在朝堂上多次彈劾忠於太子的官員,而黃平是宣武侯黃永盛的義子,擺明車馬是楚安王一脈的人物,石重偉哪會對他客氣。

黃平被石重偉的話說的滿面通紅,跪倒叩頭道:“萬歲,臣身為御史大夫,剛才的話是出於一片公心,並非有意針對江大人,太子對臣頗有成見,臣請辭去御史大夫一職,請萬歲恩准。”

石方真一皺眉,道:“黃平,朝堂議事各抒己見,太子的言辭雖然有些過激,你也不用動不動就致仕,且站在一旁聽聽別的人怎麼說。”

黃平訕訕地起身迴歸朝班,太子得意地彎了彎嘴角,卻看到石方真板著臉瞪了他一眼,心中一虛,連忙垂下眼瞼做虛心狀。

石方真的目光從石重偉的身上掠過,落在另一旁的石重傑身上,道:“楚安王,你以為如何?”

石重傑胸有成竹地道:“兒臣跟江大人不熟,卻喜歡誦讀江大人的詩詞,尤喜江大人所寫的那篇《松昌樓記》,由文知人,可見江大人忠君愛國、胸襟曠達,不是謠言中所傳的自大自狂的浮淺之人,父皇對江大人有知遇之恩,想來早已了然於胸。”

石方真微笑點頭,傑兒見識深遠,不為表象迷惑,讀書有成。石重傑面向石方真繼續侃侃而談,道:“不過,兒臣贊成黃大人的說法,為平息此事不妨對江大人稍加懲處。”

“喔,是何道理?”

“對北漠用兵是朝庭當前最大的事。”石重傑加重語氣,轉向站立兩旁的眾臣,道:“北漠人對我朝動向已有警覺,前去打探訊息的暗探損失嚴重,父皇才下詔召集江湖人為國效力,前往北漠打探軍情。”

“江湖人難以駕馭,江大人此時與江湖人發生衝突,定然會對父皇利用江湖人探聽軍情的決策造成影響。因此,兒臣以為事有緩急,應先以安撫江湖人為急,所以不妨先委屈一下江大人,給他一個小小的懲處,等北漠平定之後再行平

反。江大人赤膽忠心,父皇只要向他說明緣由,兒臣相信江大人定會欣然答應。”

“萬歲,不可。”段次宗急聲道:“楚安王的辦法看似有理,其實卻有傷大臣之心。臣以為執政以正,何須用什麼權衡之策,既然理在江安義這邊,萬歲就應該支援他,下旨徹查造謠生事之人,而江湖忠義之士知朝庭公正,更能明辯是非為國效力,至於那些心懷叵測之徒,當以朝庭律法治之。”

李明行恭聲道:“臣以為段尚書說得有理,江安義並無錯處如加懲處,恐怕涼了忠臣義士之心,而正中了那些造謠生事的人詭計。”

兵部尚書丁大為高聲道:“萬歲,臣贊成楚安王之見,對北漠用兵近在眉前,而北漠的軍情越來越少,屆時會給北征的將士造成巨大的損耗,以一人委屈換千萬將士的性命,臣以為有利於國家。等北伐功成之日,臣願向江大人跪地敬酒謝罪。”

朝堂之上分成涇渭分明的兩邊爭論起來,石方真感覺心神恍惚,搖了搖手道:“眾卿且退,容朕三思。”

回到御書房,石方真嘆道:“朕真的老了,精力不濟連決斷也變得猶豫起來,唉,老矣。”

劉維國接過石方真換下的龍袍,小心地交給身旁的小太監,陪笑道:“萬歲是變得深謀遠慮,更為成熟老到。”

“你這個老家夥,紫辰殿的爭論你也聽到了,朕想問問你,你說說誰有理?”石方真道。

劉維國恭聲道:“萬歲,老奴是個太監,不可談及政事,請萬歲收回聖命。”

“劉維國,朕只是想聽聽你的看法,並非讓你議政。你跟在朕身邊四十多年,你是什麼樣的人朕不清楚。兩個兒子各執一詞,朝中大臣公說公理婆說婆理,朕聽得頭都大了,你是朕的身邊人,最明白朕的心思,朕想聽聽你是怎麼想的,你這個老東西應該不會有私心。”

劉維國感覺心中暖洋洋的,萬歲爺說自己沒有私心,這是對自己最高的評價。想了想,劉維國開口道:“老奴沒什麼見識,也說不出大道理,只是知道兩邊吵架,把他們隔開讓他們見不到面就吵不起來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錯”,石方真笑道:“話糙理不糙,此乃釜裡抽薪之計。劉維國,你替朕解決了個難題。”

兩天後,石方真下旨,著暗衛副督統黃喜率領前來效力的江湖人趕往鎮北大營,設軍情司歸暗衛統轄,有意為國效力的江湖人可直接前往鎮北大營軍情司效命。緊接著旨意又下,命清田司使江安義率人前往姜州清查官田。

江府籠罩著離愁,一家人團聚不過十幾天又要分離,妻兒老小都十分不捨,好在姜州離京城不過六百裡,過兩個月就能返京,天子之意是讓江安義去避避風頭,讓京城的謠言止歇。

石方真召見江安義勉勵了一番,並命龍衛派人保護,誰也沒料到,一場針對江安義的刺殺正在籌劃之中。

(狀態不佳)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