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第六百六十六章重回澤昌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進入七月,行期將至,江安義不再關心京中的風風雨雨,安心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每天陪娘聊聊天,跟孩子們玩耍一陣,和表兄弟們一起打打獵,喝喝酒、品品茶、吹吹風,日子過得無比快意。

同樣深感快樂的是李書儀,平山鎮有太好玩的、好吃的、多好看的,每天睜開眼有那麼多玩伴在一起,早忘記了要回家。妍兒也覺得還是住在平山鎮舒心,李鳴鋒數次提出回家,被江黃氏一再挽留,李書儀更是堅定的不肯,妍兒的心也動搖了。雖然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畢竟不過才二十一歲,當然希望呆在娘身邊,還有嫂子、表兄妹等一大幫的親戚在一起說說笑笑,勝過在張莊操持家務百倍,於是試探地跟李鳴鋒提起,要不讓他先回去,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再住上一陣時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鳴鋒只得怏怏地獨自回家,江黃氏得知女兒肯多留些時日喜出望外,吩咐江安義替妹子蓋棟新宅,這錢不能省,江安義欣然應諾。妍兒想到將來就算不住在平山鎮,一年之中也有不少時日要來探親,丈夫住在孃家不習慣,有棟自家宅院更為方便,哥哥不差錢,推辭了一下,便半推半就的答應下來。擇吉日良辰破土動工,別人買不到地,江家手中卻囤積了大量的荒地,李宅定在江府的五十丈開外,打個噴嚏都能彼此聽見。

張克濟安排女婿何希桂先行起程進京,拖家帶口加上二十個家丁和二十名僕婦,行程快不了。珍兒聰慧,有她幫著石頭,張克濟倒是很放心。

七月初八,朝庭封賞的旨意頒至,加封江安義平山男爵,蔭封其長子江晨智為儒林郎(正九品上)。按照《鄭勳制》規定:“一品子蔭正七品上;二品子蔭正七品下;正三品子蔭從七品上;從三品子蔭從七品下;正四品子蔭正八品上……”江安義的化州刺史是正四品下,其嫡子江晨益按制蔭封為給事郎(正八品上)。

官場上有句話,升官易得爵難,雖然只是最末等的男爵,也給江家上下帶來了巨大的歡喜,江安義知道有了爵位即便將來犯了罪也能減輕處罰。餘知節身為戶部尚書,深得天子信任,力推清仗田畝合稅為一,豐盈了國庫,替朝庭解決了許多難題,在他建武二年六十歲生日的時候才被天子特旨加封為新齊男,可見晉爵之難。

前來傳旨的是江家的熟人,當年傳旨貶謫江安義去富羅縣的那位路懷恩公公,將聖旨交給江安義手中,路懷恩笑吟吟地道:“恭喜江大人,年紀輕輕便晉封爵位,前程似錦。”江安義請路懷恩到書房喝茶,收到江家送來的千兩銀票,路公公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江安義在寫給天子的奏摺中特別提到了興凌縣碼頭幫的那些人,並向天子討封,碼頭幫幫眾幫著他阻止鍾山寨的賊人,重建興凌縣;為了送信給林華縣,六名碼頭幫的漢子冒死從興凌縣漂至林華縣,六人僅剩下馬陽一人,如果天子拒絕了自己的懇求,自己真沒臉再見鐵頭陀等人。

“江大人不忘故人,令咱家欽佩。”拿了江家的好處,路懷恩自然要回饋些情報,笑道:“除了我前來德州,另有一人前往端州頒旨,江大人問及的碼頭幫

天子亦有封賞,咱家記得碼頭幫幫主鐵柱是晉升翊麾校尉(從七品上),與手下願從軍的壯士編入府軍效命;那位報信的馬陽拔為興凌縣縣尉,其他因報信身死的漢子賞其家人二百兩。”

一邊喝著茶,路懷恩將他知道的封賞訊息還都告訴了江安義:熊以安晉封明義男,調任工部員外郎;袁德成晉升三階,以六品下的官階暫理江南轉運司一職,其縣令之職由縣丞暫理;李玉波晉升三級,成為江南轉運司司丞;興凌縣主薄周臻晉升兩級,暫理興凌縣縣令之職;龍衛州統紀大濤調任京城,屆時再加封賞;義士趙信(趙哥)等人分別賞銀五十至二十兩不等。

這個場面是江安義所樂見的,賞功罰過天子聖明。路懷恩道:“此次封賞江大人顯得薄了些,出京前路公公曾交待咱家萬歲有句話交待你,‘厚積薄發方能長遠’,萬歲爺對江大人你可是信寵有加。”路懷理口中的路公公是宮謁太監路明理,他轉達的話自然不會有假,江安義心裡暖洋洋的,有天子一句話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送走傳旨欽差,江家大肆慶祝,一連熱鬧了三天,最高興的莫過於冬兒,自己的兒子也是九品官了,無形中壓過彤兒一頭。冬兒生性柔婉,相較而言欣菲和彤兒都是強勢之人,在化州欣菲能幫著丈夫處理事務,彤兒打理生意,冬兒有時會感覺自己最沒用幫不上丈夫的忙。回到平山鎮,孝順婆婆、和睦妯娌、打理家事,冬兒感覺自己如魚得水,兒子晨智受封,更令她生出揚眉吐氣的快感,就連丈夫要離開的傷感也沖淡了幾分。

七月十二日,江安義帶著黃柱啟程返京,從平山鎮到京城不到二千裡,時間上綽綽有餘。不過江安義要前往澤昌書院、拜見範師、前去李家,沿途還打算看看風景。難得有行萬里路的機會,江安義準備縱攬山河風光,順手再寫幾篇詩詞出來,前幾日俞縣令登門祝賀他晉封男爵時曾道久不聞詞仙大作,士林渴盼久矣。

仁州五羅山,風光秀麗如舊,豐樂八年離開澤昌書院後,一晃十三年過去了,江安義再沒有回過這裡,舊景依稀,人事早非。山長鄧浩南早已離開,現任雷州刺史;蘇子明蘇先生、凌旭凌先生被自己請去了黃羊書院,如今黃羊書院在士林中聲譽大振;與自己有仇怨的邵仁福去了孟州做司馬,施寧忠轉任了學錄,趙興風據說在齊州的一個縣城做縣丞。算起來還留在書院中的僅有紀言清紀先生、吳安政吳先生,至於馮管幹、段齋長、侯典揭這些人素日沒有交往,江安義也不會留意。

來到五羅山腳,發現滿是青衫學子,這才想起今日是七月十五日,是書院招收新生的日子。牽著馬跟在人流緩步上山,石板大道平整寬廣,山門前空場上停滿了車馬,入口處圍著一大群人,那些唸唸有詞、昂首向天的場景讓江安義啞然失笑,當年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滿懷著希望和憧憬,一心進入澤昌書院踏上青雲之路。

把韁繩交給黃柱,江安義擠進人群,澤昌有入門三試,他想看看今年入門首試是什麼?一張桌子擺放在門前,入試題目寫在紅紙上,擺在正中間,“詠夏五言詩一首”。

桌後端坐的先生不認識,看年紀比自己大上幾歲,正拿著一疊詩作品讀。前來澤昌書院就讀的多是秀才,做詩對他們來說是件小事,詠夏的題目很普通,多數人曾經做過,那位先生看得飛快,邊看邊吟誦出聲,“……摺扇搖清涼,悠然夏夜長,不錯,透過;……蟬噪人不煩,心靜自然涼,明年再來……”

江安義等了一會,看人流不斷沒有止歇,這要等到什麼時候。清了清嗓子,江安義衝著那先生拱手道:“先生,江某不是入試的學子,是來訪友的,紀方清紀先生是在下的朋友,還望通融一下讓我進去。”

“這廝年紀不小,臉皮夠厚,居然說是紀先生的朋友,紀先生年近五旬哪有這樣的朋友。”

“方才還有人說他是荀山長的學生,還不是一樣被拒之門外。”

那先生哂笑道:“你這招已被無數人用過,休想矇混過關。崔某不管你是不是紀先生的朋友,要想入內,吟首詩來。”

江安義感覺到周圍射來的鄙夷眼光,自己被人當成鑽漏子的小人了,略一思索,江安義開口吟道:“無機成旅逸,中夜上江樓。雲盡月如練,水涼風似秋。鳧聲聞夢澤,黛色上昭丘。不遠人情在,良宵恨獨遊。”

那崔先生開始還微笑著端坐,聽到“水涼風似秋”時挺身站起,拱手作恭敬之狀,等江安義吟完,崔先生訕然笑道:“崔毅烈有眼不識高人,錯把先生當成矇混過關的小人了。丁宏才,你領這位先生去找紀先生。”崔先生身後站著五六名澤昌學子,從身上的衣著來看,是來做些雜務掙貼補的寒門子弟。

走在長長的青石甬道上,身旁的丁宏才熱心地介紹起書院的情況來,澤昌十景變成了十八景,江安義發現當年重陽節與李東鳳、林義真鬥菊詩的卓望鋒居然成了一景-卓望風雨,丁宏才滿是感慨地道:“江師兄當年在卓望亭上寫下‘膏梁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溼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的名句,激勵我輩寒門子弟奮發向上。這些年像江師兄這樣的師兄們反哺書院,書院的規模比起十年前擴大了數倍,山下多了千畝良田,山上多了三進院落,一處藏書樓。先生多達十八人,學生已過千人,以前每年僅招收八十人,現在擴招至一百八十人,而且寒門學子佔到了六成。”

江安義嘴角掛著矜持的淺笑,重溫著記憶深處熟悉的畫面,最後在藏書樓下站住腳,抬頭仰望,銅鐘依舊在。

丁宏才以為江安義未曾來過澤昌書院,熱情地介紹道:“此處是我書院一景--書樓醒鍾,上面有座前朝所鑄的青銅鍾,鍾身上鑄有夫子語,每逢大事敲響銅鐘,聲傳十餘里,先生不妨登樓看看。”

站在書樓頂端再次眺望書院,這只美麗的蝴蝶在青山綠水間停歇,江安義知道一輩輩澤昌學子在這裡振翅高飛,名揚天下。

風吹動衣襟,心躍動不止,江安義滿是衣錦還鄉的喜悅,雖然他知道這樣的想法很幼稚,這種近乎炫耀的舉止會遭到士林的嘲諷,可是心卻在雀躍歡呼:澤昌書院,我江安義回來了。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