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備前宰相->章節

第八十三章 壬辰倭亂(16)第一次平壤之戰(下)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其實這一戰怎麼都不能說是勝利,日軍雖然守住了平壤城,但是第一軍團主力戰損嚴重,幾乎可以宣告小西行長的徵朝之役結束。

反觀明軍這邊,雖然主力損失1/3,但是戰力尤在且軍容較為整齊,不然也不可能面對日軍的追擊依舊有餘力反擊了。

所以綜上所述,明軍撤出平壤更像是戰略性撤兵,雖然在戰術上失敗了,並沒能拿下目標平壤,但是在戰略上儲存了實力。

反觀日軍這邊雖然保住了平壤,但是在戰略層面上卻是失去了主動權,是切切實實的戰敗了。

而在祖承訓看來自己也並沒有戰敗,從平壤逃出來之後,帶領剩下的明軍經由順安向北撤兵,半夜抵達安州城外。

安州是彼時朝鮮平安道兵營所在地,也是朝鮮部隊聚集阻擋日軍進一步北上的大本營。

剛剛回到城內,他便將朝鮮翻譯喚來,讓朝鮮翻譯對朝鮮都元帥金命元這麼稟告道“五今日多多殺賊!雖史儒不幸戰死,蓋因天時不利也,不能殲賊,當添兵更進。告知爾等宰相,勿憂!浮橋亦不可撤!”

然而嘴巴有多硬,身體就有多誠實。

當日金命元不再安州城內,祖承訓隨即以需要與朝鮮王和金命元商議進一步作戰部署為藉口帶著明軍繼續向北撤退。

撤到嘉山時候,與另一隊郭夢徵所部會和,清點兵員、軍馬後發現只剩下2000餘人,軍馬不足1300匹。

關於明軍戰損的情況,與前面明軍戰敗的原因一樣,明人所書的《兩朝平攘錄》由與其他史料明顯的不一致,書中所說300騎兵僅有祖承訓等數十人身免,大軍全軍覆沒。

長期以來,這個說法在中國流傳很廣,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甚至成了明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這是萬曆朝鮮之戰中少有的敗仗。

但是試想一下若是真的如書中所寫的那樣,祖承訓喪師辱國,自己僅以身免,又怎麼可能在後來被重新重用呢?早就在回到逃回來不久便被砍了震懾三軍了。

根據朝鮮《宣祖昭敬大王實錄》記載,明軍陣亡人數大約是300人,這是朝鮮王李昖命禮曹判書盈根壽詢問後得到答覆。

這一點與日本的歷史記錄是可以相互應證的,根據松浦家臣《吉野甚五左衛門覺書》的記錄:“明軍聯合韃靼6萬騎入平壤,折損2000騎而還。”

很明顯吉野甚五左衛門在這裡對戰況進行了誇張,但是也沒有如《兩朝平攘錄》所記錄要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而根據左賀縣立名護屋城博物館所藏的小西行長向秀吉稟告的書信,明軍也不過被斬殺了1000多人,日軍自身戰死50~100人罷了。

可以理解日軍對戰果和自身戰損的春秋筆法,但饒是如此依舊沒有如《兩朝平攘錄》所記錄要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就連日本人都不敢所自己殺了3000明軍,讓明軍全軍覆沒。可是在明國自己的歷史記錄中卻將其堂而皇之的記載於其上,更在今後數百年中被中國學者奉為主流。

有的時候真的不知道這些人到底見不見得自己的軍隊好,戰敗了之後瘋狂的找原因挽尊,好似是在為自己的軍隊呼喊。

但是在記錄戰損情況的時候,卻又比敵人還要誇張,好似自己這邊不死完不能全其義一樣,實在不能理解。

然而祖承訓回到義州之後,並沒有如他所說的找朝鮮王李昖和金命元商議再次出兵的事,反而帶兵進一步退過了鴨綠江。

出征時候3500人,折了大幾百人的祖承訓自然要給大明朝廷一個說法。

他向楊紹勳告狀說是一營朝鮮軍隊投靠了日軍,反過頭來攻擊自己,才使得自己戰敗。

而對朝廷派來聯絡朝鮮的官員徐一貫說是因為看到了朝鮮將領李薲(pín)似乎與日軍有聯絡,,他怕朝軍與日軍有勾連,這才帶著大軍提前撤退。

在他撤兵後不久,日軍還追了出來,要不是自己機敏擊退了追兵,恐怕軍士就要淪喪在平壤了。

事實上事後楊紹勳詢問其麾下將士,得到了與祖承訓一樣的答覆說,有穿著朝鮮軍軍服的朝鮮人在城內與他們作戰,甚至有人拿弓向他們射箭。

彼時朝鮮人並不知道祖承訓給大明提供了這樣的報告,朝鮮王李昖甚至再派人要求遼東將祖承訓再次派來朝鮮與日軍作戰。

這一行為在楊紹勳眼中就好似朝鮮與日軍早有聯絡,要將祖承訓及麾下所部害死一樣。

隨即他當場對著來聯絡的朝鮮官員怒斥道“自古以來,安有大國為小國勞動許多兵馬,救濟急難於數三千裡之外者乎?

而爾國將官,不此之思,皆落後不肯上陣,獨驅吾兵犯賊。且賊中多有善射者,說汝言語,穿爾等軍服,是何等意思?”

楊紹勳的話就差明著質問朝鮮是不是與日軍勾結坑害大明士兵了。

面對楊紹勳的質問,朝鮮使者只能承認有部分朝鮮人以身事賊,成為了跟在日本人屁股後面的朝奸。

聽到楊紹勳質問的李昖非常害怕,急忙派出官員去大明解釋。遼東巡按御史李時孳(zī)與遼東巡撫郝傑接受了朝鮮方面的辯解,並表示這可能的祖承訓想要推卸戰敗責任而對朝鮮的汙衊,讓朝鮮方面放寬心,大明不會怪罪。

然而雖然話是這麼說,也沒見大明那邊對祖承訓有什麼特別多懲處,很明顯此前朝鮮使者面對楊紹勳質問抖落出來的話起了作用,讓大明對朝鮮的疑心變重了。

退一萬步講,祖承訓和麾下明軍又分不清哪邊是朝鮮官軍,哪邊是日方朝鮮僕從軍,看到穿著朝鮮軍服,說著朝鮮話的人對自己動刀子,很容易認為是友軍背盟,因而從前方撤退也沒有做錯。

這麼看來,李時孳與郝傑對朝鮮官員說的話,更像是一種安撫,儘可能的拖延日軍入明的時間,等到大明騰出手來,就算朝鮮與日本方面聯手了,也能一起收拾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小西行長在平壤之戰之後,對明軍作出了一下的評價“熟雲明軍無勇?(此戰)勝負在天。今雖敗歸,其實甚勇難當雲。”

可見在平壤之敗後,明軍的戰鬥力給了小西行長很深的印象,讓他清楚的認識了對方的戰鬥力。

還記得出征前秀吉對明國的評價嗎?

當日秀吉有言:“至於漢土,文弱成習,不能當我武必矣。”

然而事實是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才堪堪擋住明軍的攻勢,這還是明軍陷入不利的情況下,日軍依舊不能拿下明軍。

後來其不止一次的詢問朝鮮嚮導,日軍是否能戰勝明軍,由此可見經過平壤之役對他的打擊很大,直接把他的自信打沒了。

恰逢此時,建州女真酋長努爾哈赤派麾下馬三非前往明國朝貢。馬三非替努爾哈赤向石星稟告說努爾哈赤是忠勇好漢,麾下有旗本三四萬眾,步卒五萬餘人,可以提朝廷入朝“徵殺倭奴,報效朝廷。”

然而石星卻已經看出了努爾哈赤的野心,認為他別有所圖,因此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勒令其不準出建州邊界。

很多人認為後金是在萬曆朝鮮之役之後,看到了明廷的虛弱才開始反明的。

其實努爾哈赤自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征伐天下的步伐。

從其13副鎧甲起兵的時間點,也是萬曆十一年(1583年)其父、祖死於明軍征討王杲之子阿臺,進攻古勒城亂戰之後。

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發動攻擊,取勝並生擒李岱。

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爾哈赤在對蘇克蘇滸部、董鄂部取得勝利之後,又劍指蘇克蘇滸部左鄰之哲陳部。

努爾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陳部界凡城,但因對手準備充分,努爾哈赤無所斬獲。

四月,努爾哈赤再率綿甲兵五十、鐵甲兵三十徵哲陳部。敵軍雖眾,但畏於努爾哈赤一方之勇勐,士氣大衰,紛紛潰逃。努爾哈赤追至吉林崖,大獲全勝。

萬曆十四年(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

萬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該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今新賓縣永陵鎮二道村)。

萬曆十五年(1587年),努爾哈赤再攻哲陳部山寨,殺寨主阿爾太,又派額亦都攻打巴爾達城。隨後努爾哈赤領兵攻打洞城,城主扎海投降。至此,哲陳部完全被努爾哈赤吞併。

萬曆十六年(1588年)九月,蘇完部長索爾果、董鄂部長何和禮、雅爾古部長扈爾漢率三部軍民歸附努爾哈赤,使其聲勢大震。

其後,努爾哈赤再戰兆佳城,斬城主寧古親章京。同年,努爾哈赤攻克完顏(王甲)城,消滅了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對手完顏部。經過5年的征戰,努爾哈赤相繼征服建州5部。

從萬曆十九年(1591年)正月開始,努爾哈赤揮師東向,攻取鴨綠江路。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末,其藉著支援被加藤清正攻略的珠舍裡部和訥殷部之機,相繼征服珠舍裡部和訥殷部,將長白山部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進而,他出兵奪取東海部。

可以說自萬曆十一年(1583年)開始,努爾哈赤就一直在征伐建州、海西女真諸部的道路上。

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

史書上記錄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bǎi hé),以控制局勢。

很難想象努爾哈赤憑什麼可以在這樣的方針下到處征伐不受節制,最後演變成一大獨大的局面的。

也難怪會有說法說努爾哈赤是李成梁養子的說法,雖然這一點從未見於明、清、朝鮮史料之上。

雖然努爾哈赤崛起的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來自其自身的奮鬥,但李成梁的縱容和失算也是成就努爾哈赤統一建州的客觀原因之一。

努爾哈赤掩埋父祖被殺之恨,對明朝表現出一副十分恭順的樣子,使得李成梁誤以為努爾哈赤既可以為明朝所用,又成不了氣候。

李成梁甚至一度產生了依仗努爾哈赤之兵侵佔朝鮮而自立的野心,於邊事常常敷衍。

只要努爾哈赤對明廷表忠,即“保奏給官”,甚至“棄地以餌之”,因此被宋一韓、熊廷弼等廷臣所參劾。

當時朝鮮兵曹判書李德馨曾對此評價到,“其(努爾哈赤)志不在小,助成聲勢者李成亮(梁)也。渠多刷(送)還人口於撫順所,故成亮奏聞獎許。馴至桀驁雲耳”。

此外,在努爾哈赤統一建州的這幾年內,李成梁把遼東重兵集中用於對付海西女真和韃靼勢力,大敗二者。海西女真葉赫、哈達等部連遭三次重創,葉赫貝勒楊吉砮、清佳砮均被殺;李成梁攻打遼東蒙古諸部,連獲大捷十次,斬首五六千級,但遼東明軍亦損失嚴重。

這在客觀上為努爾哈赤統一建州減少了幾方面頗具威脅性的外部干擾。

平壤之役之後,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損失嚴重,軍士士氣低落,徹底失去了出城掃蕩的動力。

朝鮮方面看到這一情況,認為明軍雖然突襲平壤未能得勝,但是城內日軍也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7月17日左右,有平安道義兵開始聚集在平壤城周圍,想要多為陪都平壤,為日軍所敗。

但是根據敗軍的情報說日軍的火銃已沒有當初犀利,多用弓失退敵,可能是兵員受損嚴重或火銃損耗過盛之故。

這份情報給了朝鮮官軍奪回平壤的信心,都元帥金命元太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了。

他隨即命令平安道巡查使李元翼、巡邊使李薲(pín)招募散卒訓練為軍,並將其待到平壤北邊的順安。

又讓別將金應瑞逼**壤西側的江西,命令平安道水軍統領金億秋率領水軍封鎖大同江阻斷日軍南北聯絡。

7月25日,朝鮮軍兵分三路攻打朝鮮,起初打的很順利,朝鮮軍甚至已經攀上了城頭。

駐守在此的小西行長發現勢頭不對,馬上鼓舞士氣親自帶人衝出城外與朝鮮軍野戰,在他的鼓舞之下日軍士氣有所恢復,將朝鮮軍擊退。

由不得小西行長不出死力啊,蜂須賀家政因為宜寧之敗被改易的結果就在眼前,若是自己就這樣被朝鮮軍趕出了朝鮮,或許自己也會如他一眼面臨改易的命運吧!

對於小西行長而言,輸給明軍並不可恥,更何況他在明軍的突襲下守住了平壤,拋開戰損比不說,此戰他在名義上確實是勝了的,到了兩腳羊朝鮮軍這裡,自己怎麼可以戰敗呢?

要是如此朝鮮軍也僅僅是小敗而已,尚且可以儲存餘力準備下一次進攻,又或者保留軍力駐守抵禦日軍。

可是朝鮮軍隊沒有祖承訓所領的明軍的組織度,竟然在日軍的追擊之下由敗退轉變為潰敗,更有朝鮮軍一看到日軍隨即望風而逃。

此戰之後小西行長第一軍團再次損失600餘人,斬獲朝鮮軍首級3000餘級。雖然勝了,但是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真的沒有了再前進的能力。

相關推薦:天寶伏妖錄直視古神一整年和前任上戀愛綜藝後我紅了魔法世界的道家真人軟飯天王種田練武平天下我從海賊開始連通異界從海賊開始的直播之旅從海賊開始的噬魔從海賊開始征服多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