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暴明->章節

第四十六章 電白留守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朱千戶同深井鎮千戶所得軍丁們休息了一天,一大早,吹著軍號。

朱千戶準備出發東校場,望著滿珠江岸堤上的軍丁們,休息了一晚上的朱千戶是志得意滿,朱千戶初次領兵出遠門,士氣最重要。

按照兒子的方法,“瘋馬,打旗旗子,唱軍歌,我們就穿過廣州府到東校場,駕。”

說著,朱千戶就打馬向軍丁佇列走去。

姓馮的叫瘋馬的家丁頭目,吩咐朱千戶的家丁歸隊,就唱《咱當兵的人》這首歌是朱浩給鐵血會的青年做的歌,朱千戶在後花園是聽過,很喜歡歌詞。

這次朱千戶領兵在外,朱浩就叫鐵血會的年輕人給那些老家丁唱歌,你別說老家丁還真有人物,一學就會,還比那群青年要好多的,朱浩聽了讚不絕口。

在來廣州府的路上,老家丁們教手下的軍戶們唱歌,那起風的在海上三天裡,是唱的爛熟。

姓馮的叫瘋馬的家丁頭目,站在石墩上,“一,兒,三,唱起來,咱當兵的人。”

軍丁們在老家丁們的皮鞭下,拼命的吼出來,朱千戶覺得刺耳,慢慢的軍丁也受到旋律感染,這時朱千戶才感到滿意。

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只因為我們都穿著樸實的軍裝

自從離開了家鄉就難見到爹孃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都是風華正茂,都是熱血兒郎

一樣的足跡留給山高水長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風霜

為了大明的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

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贏得榮光

一樣的風采在大明的旗幟上飛揚

咱當兵的人就是這個樣!!!

往東校場的路上,朱千戶騎著馬站在官道旁,瘋馬擰過朱浩在上川島製造的水壺給朱千戶喝。

朱千戶注視著人頭湧湧開進東校場的沙井鎮千戶所全營兵力:步兵600人;

騎兵50人;

輜重車伕150人;

各級軍官,侍從,傳令,90人;

共計官兵890人。

裝備火器:50枝,

其中鳥銃150枝;

眼槍100枝;

大小佛朗機共4挺;

各種火炮(紅夷,神飛,滅虜等等)8門。

裝備車輛:偏廂車8輛(戰車)。

其他的都是長槍手、藤牌手等等裝備冷兵器的士兵,沙井鎮千戶所全營兵力雖然少了一點,但是他們裝備很是精良。

朱千戶感到自從兒子朱浩被水侵過之後,變了一個人,成熟了。

尤其在今年,更是關心起全家人了,像這次朱千戶出征朱浩就費心操勞。

朱千戶他知道,兒子朱浩有錢,有想法,沙井鎮的那些出征的軍戶們,一聽說是大少爺給他們換裝備雖然是欠著朱浩的錢,但是兒子朱浩說了。

一個是保證防禦,一個是多拿戰利品,尤其是人口,大少爺開買賣的掌櫃也跟著隊伍,聽說一個年輕男子給一貫錢,婦女兒童,老人給00到500百文錢,這次出征軍戶們都擦拳磨掌。

老家丁手裡的做工精良的盔甲。

朱浩是軍戶的人手一套,就是老土了些,沒有多餘的只有半個甜瓜頭盔,外加一件鎖子盔甲,還帶著幾樣附件。

明代武將的軍戎式樣如同唐代的窄袖寬袍。朱千戶為了操典穿的是特別的軍服:朱千戶的袍子上是無領、無扣、右衽(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將右襟掩覆於內叫右衽),裹襟與外襟在前身重疊時大幅交叉,以勒帛和腰帶在胸前和腰部系束。

這種軍服多為品級較高的將帥使用,誰讓朱千戶又升高了,這次透過曹明府的運作官升二級,這次去操典就是去領銜的。

他的十個百戶穿的是低級別軍官的軍服,他們後衣較短,沒有胯袍,衣服襯於鎧甲內,穿鎧甲時一般只穿身甲和腿裙,戴鳳翅盔、幞頭、巾和小冠。

牛車上還拖著,十個百戶和老家丁的朱浩製造精良的盔甲。

到了明代末期是重型鎧甲和輕型鎧甲地位交替的時期。

重型鎧甲是為了增加抗衝擊力,提高保護效能,但重型鎧甲穿著笨拙,不便於實戰,逐漸被淘汰。

而朱浩的板甲,是用了合金打造而成,在同等防護下不但有重型鎧甲的防護力,還輕便。

另一種輕型甲,綿甲便應運而生。明代的布面甲從元代繼承而來,制作方法分為兩種,一種以布為面裡,中間綴以鐵甲,表面釘甲釘。

另一種制作方法就是綿甲,它經過特殊工藝做成,綿甲柔軟、輕巧,在表面還綴有大量的銅甲泡和鐵甲泡,輕便靈巧,蘸溼後還可以抵禦初級火器的射擊。

明代的鎧甲以金、銀、黑色為主,明洪武初年,守邊軍士穿著棉襖,旗手、衛軍等穿紅絆襖,這種戰襖有紅、紫、青、黃色四種服色,它作為區分不同兵種的依據。

明代後期,因為綿甲以緞布為冕,色彩較多,所以綿甲的顏色也多種多樣。不過,幞頭顏色仍是黑色。

明朝的戎服以紅色為主,還有紅笠軍帽,正德年間設東西兩官廳,其都督江彬戴的正是紅笠。《明史·輿服志三》說,戎服因“武事尚威烈,故色純用赤”,間以紫、青、黃、白等顏色作為配色。

明代很重視軍事檢閱和禮儀儀式,出現了專門的禮儀鎧甲。檢閱軍隊或進行禮儀展示時,從事儀衛活動的侍衛官戴鳳翅盔、鎖子甲。

錦衣衛戴金盔甲,將軍著紅盔青甲、金盔甲、紅皮盔戧金甲和描銀甲等。

將軍、錦衣衛都腰懸金牌,持弓箭矢、佩刀,執金瓜、叉、槍。禮儀鎧甲色彩鮮豔;兵器明亮鋒利,在陽光下閃著金光、銀光,將士們儀表堂堂,氣勢壯闊,威風凜凜專用於檢閱軍隊的。

那個沙井鎮的軍戶朱浩給他們是機器加工的精良鎖子甲。在朱千戶看來除了聖上的守衛宮廷的部隊以外,就數他這八九百號人穿的是全甲全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千戶一直以來,是能低調就低調,經過兒子朱浩的培訓,大明的江山風雨飄搖中,有兵得是大爺,該高調就要高調,誰拍誰啊!

朱千戶思考了一晚上,保命要緊,還有他這八九百號軍戶是他鄉裡鄉親有得還是親戚,是全甲全盔就全甲全盔吧,一想到跟曹明府談論國事朱千戶就是惆悵。

明朝的閱兵,每年年終考閱一次,三年大閱一次,也稱“小閱”和“大閱”。朱元璋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他頒發《教練軍士律》,從制度上保證了軍事訓練的質量。

當然這是在明朝初期,大明末期十年有沒有一次大閱還成問題。

今年要不是廣西的瑤亂,朱千戶還怕繼續當他的千戶,沒想到廣西的瑤亂一起,朱千戶升官了,正四品,明威將軍,電白留守。

朱千戶最滿意就是這個電白留守,電白縣城原來是神電衛城,成化四年(1468),電白縣治遷入,衛城成為了縣城。

現在修築成了磚石城,朱千戶到過電白縣城。

電白縣城周圍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開設四座城門,上面各建有城樓。另外還建有敵樓四十座,角樓四座,鋪舍三十二間。

萬曆三年(1575),知縣王許之在城外建起十二座敵樓。萬曆十年(158),知縣張希皋把城牆增高三尺,城面上的馬路裝上三尺五寸的陽橋。護城河擴充套件到寬三丈九尺,深一丈七尺。

電白縣城經大明多年建設,成為高州、寧州(吳川)、雙魚(陽江)、信宜、陽春等5個守衛千戶所的指揮中心。

粵西沿海規模宏大的海防要塞,轄額官兵民壯,馬匹、弓兵數百,另外在沿海蓮頭、雞籠山、博賀立炮臺,置大炮1門,額設千總一員,戰守兵80多名。此外尚有艟艚巡哨。

東校場的閱兵臺白雲山的東脈靠著珠江而建,東校場的閱兵臺東、南以玄武岩砌築,檯面呈直角三角形狀。最高處.1米,南北長10米,東西最寬6米。

建有江鏡亭,北邊、東邊都是珠江,廣州府的將領就是在這裡觀看演兵的,演兵結束了以後,朱千戶即可上船開赴梧州。

巡撫沈猶龍,沒有升堂而是換了一身便裝帶著姓宋的師爺,來到廣州城東校場。

巡撫沈猶龍站在百米高的山崗上,閱兵臺在他的東面,看著朱千戶的軍丁高唱著歌,士氣恢弘走到東校場北面,安營紮寨。

巡撫沈猶龍問宋師爺:“這是那裡的隊伍,好生驚龍活虎。”

宋師爺眯著眼,看了半天,才在朱千戶的軍丁安營紮寨的旗幟上發現了一個朱字。

那個電白留守朱千戶不是還沒有擺印嗎,四月一號操練這時巡撫沈猶龍宣讀聖旨,朱千戶才能上任,現在朱千戶還沒有加明威將軍銜。

朱千戶是正五品,五節將軍,是最低階的將軍,大明朝一般正五品的將軍可以打旗號,但朱千戶內心裡還是小心謹慎,就在旗幟上寫了一個朱字。

“好像是一個朱字,”宋師爺回頭稟報巡撫沈猶龍。(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霍格沃茨的血族教授我只想當影帝術士領主和魔女大人我真不是什麼中單大腿啊伏波我在全職法師裡近戰穿越之星際寵妻末世之我有八條命我用99條性命通關三國全世界的鬼都找我趕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