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暴明->章節

第二百一十九章 第二鑄幣廠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原來朱含山金礦場是戰狼大隊的二號基地,主要是負責西江流域十萬大山的行動。屋裡的戰狼第三中隊的軍士長看到,韓亮中尉進了值班房,立馬就立定敬禮。

韓亮中尉職位是戰狼大隊長,上尉孟保羅的教導員兼是第三中隊的隊長。韓亮中尉是韓亮不是指導員而是教導員。指導員是連級幹部,教導員是副營級幹部。

可見,朱浩大少爺很重視他的戰狼,在鐵血軍內部級別上,比其他部隊要高出那麼半級。

“隊長,你回來了,財政部的處長東海和工商部的處長陸魏敏跟金礦場廠長於虎,在一號金礦洞,等你。“

“我知道了!”韓亮中尉指了一下大胖子傅明,“叫,長官好!”

那個軍士長看著大胖子傅明,極不情願的叫了一聲。大胖子傅明難堪的臉瞬間緩和了,他拍著那個軍士長的肩膀,“好,好好,都是為了鐵血軍!”

那個軍士長心裡想,這位醃呸貨前兩個月不是戰俘嗎!怎麼著!居然當上鐵血軍的中尉軍官了!韓亮中尉帶著大胖子傅明給那六十幾個預備役安排好宿舍就,一人踩著一步腳踏車往一號金礦洞這邊踩來。

一早,到了朱含山金礦場的財政部的處長東海和工商部的處長陸魏敏,在朱含山金礦場廠長於虎和顧問老礦工崔二的帶領下來到了一號金礦洞,這邊的小峽谷。

廠長於虎和顧問崔二帶著東海和陸魏敏向兩個看守小峽谷的鐵血會士兵敬了一個禮,就走進了這條崎嶇不平的馬路。灰白色的馬路上面通向珠含山小峽谷的新挖的幾個金礦洞。六月的天氣在山裡,風吹過陽光照耀的珠含山,陽光也失去了溫柔,人們只感覺有些冷,在這個珠含山,最為熟悉這裡的還是廠長於虎,他帶領著東海一行向馬路的上端走去。

陸魏敏走在這一行人的中間,此刻他才注意到了這座金山的全景。他昨天旁晚來到這裡的時候,只感覺這個地方太過喧鬧,所能看到的只是依稀靠這馬路兩側的鯨油燈光的金礦洞的大體位置,根本看不到金山的景色,此時到了白天,金山的全景一點不落地呈現在了他的眼前。

當陸魏敏跟隨著於虎一行人沿著小路走到坡頂時,因為這個小峽谷內沒有草和樹木阻擋視線,人們的眼界非常開闊,心情隨之寬廣起來。拐了一個灣就聽到瀑布流水聲,轟隆隆,轟隆隆。

瀑布是珠含山的溪流匯合而成,在流經斷層凹陷等地方時垂直地從高空跌落而形成的,非常壯觀有氣勢。小峽谷好大的瀑布,一行人下了坡頂沿著瀑布岸,上川島的工匠們在瀑布的水潭砌了水壩,然後在下游引出許多的水渠,水渠旁邊修了堤壩,各種各樣的水力機械正在執行,水錘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不絕於耳。

他們走到一處大拱棚裡,廠長於虎在旁邊說道:“上次大少爺畫的圖紙,我們經過復原改進,誕生了比上川島還好的一種水力軋輥機。它可以同時壓數塊熟鐵,銅,銀金板。顧問崔二抽調了幾個最出色的工匠,這個機器很有用,使我們的制幣水平要比上川島鑄幣廠鑄幣要好,大小厚薄精良,損耗很少。”

一行人都知道,大明朝從洪武八年就有紙幣,可到了今天,那大明寶鈔朝廷自己都不承認,就更別說在民間了,簡直比廢紙都不如。大明幣制以紙幣為主出世還有用,現在變成廢紙一張了。大明寶鈔早就將大明朝的信譽敗的一乾二淨。所以,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銅錢銀錠好啊!於是,大明朝各個皇帝都鑄造了不少銅錢,且品類繁雜。

朱氏鑄錢,自大中始,開始背文紀地紀值,這是明代銅錢的一個特徵,一直影響到清末鑄錢。且明代錢幣,一反往朝,均為通寶,而無元寶,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諱。自洪武之後又鑄了永樂、宣德、弘治、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等貨幣。

尤其是崇禎年間的銅幣,崇禎通寶,崇禎元年(168-164年)始鑄,戶工二部進崇禎新錢式,帝令每錢一文重一錢三分,務令寶色精彩,不必刊戶工字樣。錢文真書,通寶之“通”字有單點、雙點之分。有小平、當二、當五,又有當十型大錢四種。小平錢徑一般.~.6釐米(實測最大徑.6釐米),重約~6克;當二錢徑一般.7釐米,重.7克;當五錢徑.釐米,重6.克,南都錢較輕。其間的輕重沒有什麼規律。

整個明代對鑄錢不甚重視,民間苦於錢幣匱乏,流通不便。因此私鑄小錢劣錢氾濫,官府也不禁。這個,輕重沒有什麼規律就叫朱浩大少爺,想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私自造幣。

朱浩半年前鑄造的1640版本錢幣,由於成色足、外觀好,自從朱浩的鑄造廠從沙井鎮移來上川島,產量大增已經在海商之間成了搶手貨,一個月火耗就有500兩白銀。

而,朱浩大少爺把那一百多萬兩銀子運到朱含山金礦場,成立第二鑄幣廠,用五臺大型水力軋輥機壓制大小厚薄精良,損耗要比上川島鑄幣廠還要少。

朱浩大少爺算過了,那一百多萬兩銀子運到朱含山金礦場,鑄造成崇禎銀元的話,就能有足足二十多萬兩銀子的火耗,摺合崇禎銀元五十萬兩有其。五十萬兩崇禎銀元在建三支第一艦隊還有富餘。

一般來講,大明鑄幣都有火耗。看官,可能聽說過火耗這個詞,大明交賦稅往往是實物,如穀物,絲織物等,但有時也會改徵銀兩和銅錢,而熔鍛碎銀時候可能會有損耗,官府就用這個名義來徵收多餘的銀兩,這些多徵的賦稅就稱為火耗。

火耗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原指碎銀融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損。而萬曆年間的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稅一律徵取銀子上繳國庫,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鍵就有了火耗。於是地方官府徵稅的時候,就多了這麼一條火耗錢。其實到底有沒有損耗,也只有官府自己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多收錢的藉口,這一招可謂流傳幾百年,長盛不衰,比明朝的歷史還要長,

地方官徵收火耗的時候往往都多徵收一部分。等到銀子充入國庫,就會略微剩下一些差額。皇帝收稅時,大明朝的官員不至於自己往裡頭搭銀子,有良心有dao德的,會拿這銀子造福一方,沒素質的就收入了自己的囊中。三年清知府十萬雪huā銀,這十萬雪huā銀從哪兒來的?無他,火耗!

不得不說,大明的官員發的工資也太低了些。低到令人髮指。朱元璋給官員們的工資是多少呢,一品大員一年1044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只有90石米。管理一個縣的縣官一個月的工資只是7.5石。這些收入他要拿去養老婆孩子,還要養一大批人。

就拿朱浩所在新寧縣的曹明府同志來說,曹明府同志兼任很多職務,他既是縣長,還是縣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財政局長,稅務局長,工商局長,縣施工隊隊長。分不了身的曹明府那他手下還有一大堆的長隨,分等級為大爺、二爺。大爺有門政大爺(看門的),稿籤大爺(簽押房磨墨的),下面是一群二爺,包括“發審”、“值堂”、“用印”等人,這些人是知縣簽押房裡的辦公人員,此外縣的重要部門知縣都會派人去看著,知縣還會帶著自己廚師、師爺。這一大幫子人都是曹明府的手下,全部要他養活。一個月只有7.5石的俸祿,大家就只好去喝西北風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曹明府有的時候還要迎來送往,逢年過節到處走動,俸祿是遠遠不夠的。可是就連這點俸祿,也打了折扣。曹明府好彩有假商人幫襯,私底下做了很多買賣到是使得,新寧縣的老百姓沒那麼多的負擔。朱浩大少爺覺得曹明府同志是好人一個啊!。當然曹明府還是要收火耗銀子。

通常來講,一般州縣的火耗大約每兩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遠一點的地方,火耗竟然數倍於正賦。有明一代,整個大明的經濟給人的感覺就是朝廷窮而民間富。實際上民間還真不富,老百姓都是勉強度日罷了。真正富的,還是那些個官紳。

所以說大明朝是封建社會有些欠妥,應該說其是封建生產力下的儒官一體本位制。火耗不是正稅,卻高於正稅,這現象簡直就是前無古人一沒辦法,誰讓火耗是大明朝自己獨創出來的呢?現在,朱浩大少爺得道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完全可以大幹特幹崇禎銀元,賺取火耗銀子

東海和陸魏敏來到一臺水力軋輥機旁邊,這時候那一臺水力軋輥機剛好軋輥出熱氣騰騰的九十九枚崇禎銀元。(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霍格沃茨的血族教授我只想當影帝術士領主和魔女大人我真不是什麼中單大腿啊伏波我在全職法師裡近戰穿越之星際寵妻末世之我有八條命我用99條性命通關三國全世界的鬼都找我趕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