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蚌珠兒->章節

47、第二十八回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細仔將吳行首的枇杷洗了,細細的挖了核子,撥了皮兒,切了這才端到顧昭面前,顧昭咬了一塊,唔了一聲道:“好甜,味兒挺好的。”

吳行首一喜:“七爺喜歡,我那裡還有半車,都是等隨隊的時候,跟入京的果商買的,具是剛下樹的新鮮果子,本想帶回老家,取個新鮮,小人一會叫他們都送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顧昭失笑:“好好的,我吃你半車果子做什麼?不必了。”

吳行首連連搖頭:“七爺您是貴人,也是我上輩子祖墳子不知道怎麼了,立對了位置,冒了青煙兒,貴人才吃我獻的一口果子。您可千萬給小人一點臉面,我回去了,這次也好跟他們吹吹,那上京的貴人,也吃了我獻的果子。”

顧昭笑笑,心裡卻不喜歡這樣交流,他彆扭,於是便岔開話題問他:“吳行首,走南闖北的,定然見過萬千的行當,我平日都關在家裡,也不得出去……”

正說著,門外卻又人急步上了臺階,敲敲門,細仔將門開啟,卻是顧昭在京裡的南貨行的二掌櫃。他一進門,擦擦汗,看下吳行首,顧昭笑笑說:“說吧,怎麼這麼急,可是出了什麼事兒。”

二掌櫃從懷裡取了竹筒,揭開蓋子,取出一張空白信箋紙,紙上蓋了海神號的戳子道:“今兒上午,有一老者拿著這信來,取十萬貫。”

顧昭眼神閃了一下,問:“可給了?”

二掌櫃搖頭:“還少幾萬貫,要到莊子那邊調,博先生叫他明日來取,那人行跡十分……”

“我知道了,你回去對博先生說,來人再來,便與他說,若不夠,再多幾萬貫也使得。”顧昭插嘴,顯然不想他多說。

二掌櫃點頭,接了遞過來的信箋,又原樣踹了進懷裡,施禮之後,想立刻趕回去。

顧昭叫住他:“你且等等,我寫一封信,你帶回去給來人,他知道轉交給誰。”

說罷,細仔立刻在一邊磨了墨,顧昭提筆寫道:

阿潤:別京一日,不知你身體可好了,自今晨早上別京,已始彌日思儂,自你我相識,總別遠會稀……

顧昭寫到這裡,卻覺得實在寫不來古文的行文方式,他有一肚子的話想叨叨,於是思想了一下,又落筆道:

這一日,一直在懊惱,只悔那日少寫了幾卷,恨自己只有兩手,若有七八只手便好了,可是我若長了七八只手,怕是你也不要我了,不但不要,可能還會招來你前寺的啞巴和尚鎮壓了我。

今日出門後,天氣一路晴好,暢順無風,只路邊多見村莊倉舍大多損毀荒蕪,可見,大梁戰事已傷國之根基。不過,這些與我們卻也沒有什麼干係。

這一路還未及遇到好景色,就不寫給你了,不過是遇到三五禿山,也不巍峨,更無奇峰,快馬一過漫天塵土,吃得一嘴,好不苦也。後遇一木器行首,姓吳,人有趣,能言善道,說些野趣,方解些寂寞。你莫擔心,這吳行首,發白,面有皺,紋深如寺崖後深壑,不見底。他若一笑,有蚊蟲飛過,可夾死。他送得我一盤琵琶,味甚美,待我回去,便買一些帶去,與你一起嘗之,若回得晚,琵琶沒了,大概會趕上櫻桃,到時你一粒,我一粒,此刻想想就絕妙不可言。

嗯,你支的錢,我叫他們備好了,也不問你有什麼用處,只告你,萬萬不可委屈自己,只要你完好,不夠就多去支些,如此這般,放能令我安心,心心念之……

寫罷,顧昭將信箋封號,添了竹信筒蓋好,封了蠟,蓋了有自己名字的印記,是個梅花篆紋的七字。這才將信筒遞給二掌櫃,叫他將信箋交給來人。

細仔送二掌櫃去了,這屋子裡的吳行首一直不敢說話,雖聽得來人張嘴閉嘴都是十幾萬貫上下,就是這個數量已然震得他是魂飛魄散,腦子裡具是銅錢譁啦啦的落下,他將自己腦子裡的一串串的最大熟練翻倍往十萬貫上復加,加來加去竟然放了一屋子。

“吳行首想什麼呢?”顧昭見這老頭子,嘴巴嘟嘟囔囔的唸叨,便開口問他。

吳行首嚇了一跳,撲通跪下:“貴人面前,怎敢亂想。”

顧昭苦逼,躲了一下,心裡彆扭,沒辦法,便道:“

起來吧,若再這樣,你就出去吧。”顧昭又半躺下,想了想便對吳行首說:“往日雖然在上京閒逛,卻沒有把上京的店鋪細分,吳行首見過世面,見過各種行當,便於我說說解悶兒。”

吳行首這才站起,卻再也不敢坐了,他只站著,笑著說:“這貴人真是問對人了,旁個不說,上京小人常去,京裡三百一十行的行首見了小人,也都是要點點頭的。

小人如今幫你細細的說說,給貴人逗逗悶子,上京有三百一十行,有一百七十行不能念,怕念到汙了貴人的地界耳朵,咱說這東西兩市吧,有:布行,麻布行,木行,竹行,麻線行,清器行,金器行,金漆行,銀硃兒彩色行,咱西市賣雜物,有賣讀書燈的,醋碗兒的,印香託的,釘鞋洛的,修破扇的,修飛禽籠子的,截板尺的,解玉板的……”

吳行首在這裡賣見識才幹,嘴巴裡吐沫星子橫飛的唸叨,說的比說野書的還有勁兒,正當他數到三百零二行,身邊有人卻扯了他衣袖,悄悄拽了他出去,他一抬頭,顧昭一隻手託了腦袋,已經睡著了。

新仔小心的過去,輕手輕腳的扶著顧昭的腿往裡放好,又幫顧昭蓋好錦被,方解了幔帳合攏,開啟香爐子,燻了兩個果香餅子進去,熄了燈,衝門口噓了一下,細仔點點頭,抱著鋪蓋進屋,輕手輕腳的鋪了席子,攤開被子鑽進去後,新仔才出去合攏門。

顧槐子帶著一個年輕的家將過來低笑著聲問:“睡了?這一天折騰的,難為七爺了。”

細仔笑笑:“睡了,往日總要貼燒餅好久,今兒也奇了,動他也不醒,睡得香。”

顧槐子滿意的看看口乾舌燥的吳行首,便誇他:“一路閒了,便來陪我們小七爺說話兒,七爺喜歡你。”

吳行首也高興,笑笑滿口應了。

“我那裡有七爺莊子上出的好果酒,一會子給你兩壺,你拿去嚐嚐,跟你那個新買的女娘也好吹吹牛皮。”細仔很高興的與他們三人下樓,那帶來的家將,便搬了一把座位,悄悄的坐在顧昭門口守著。

第二天一大早,有驛站小吏,挨個院子喊了人,燒了熱水,將昨日客人定好的大餅子,肉乾用大籃子裝了送了幾籃子到顧昭車隊,顧昭給自己人都定了最好的乾糧,麵粉都是兩磨的麥粉,跟他出門定不會委屈到。

車隊再次上路,天色已經逐漸亮起來,顧昭在車裡又睡了一個回籠覺,他這般好睡,引得定九先生好不羨慕,他一把老骨頭都要顛簸散了,若不是昨夜好睡,他怕是扛不住,今日歇過來了,趕緊就去七爺的車裡,幹好本職工作為妙。

顧昭盤腿坐在車裡,看著攀爬上來的定九先生,怪可憐的,賺點錢容易嗎。

“定九先生何苦如此,多歇幾日,不必這般辛苦。”顧昭勸他。

“無事,無事,老夫也歇好了,來陪七爺說話兒。”定九先生爬上來,靠著一邊的車壁,喘了幾下。帶他來,愚耕很不高興,這行當也有競爭,定九決定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壓那孫子一頭,省的他總是吹,七爺給了這個,七爺給了那個的。

顧昭讓了一下,拍拍後車廂的板子:“這樣坐吧,省的你暈。”

定九先生無法,也怕一會撐不下,便道了謝,坐到後面,靠著訂了皮,裹了棉,包了鍛兒的壁板,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笑道:“還是這裡舒服,七爺到底是年輕,一日奔波,不見疲態。哎……好生羨慕啊,”

顧昭端了一邊的油桃遞給他吃:“這跟年輕沒關係,早以前,我愛往南邊跑,那邊還沒路呢,這點子罪也不算什麼。”

“七爺自是與他們不同。”定九倒是很佩服自己家這七爺,甭管怎麼亂,心志不亂,遇到事兒不慌,也能靠得住!他能玩,他玩的東西,這京中紈絝可玩不出來,可玩有什麼呢?人家有品格,人情為人,也是相當不錯的,定九先生認為能擔大責任的都是值得佩服的。

顧昭直至現在,都沒往經商這邊靠,一來他根本不缺錢,二來,他這身份不得行商事,他門下的商鋪都掛在畢梁立的名下,南貨鋪面是他目前,開門的唯一商鋪。也是覺得,南貨總是源源不斷運來,太浪費了些,素日他花錢粗氣,也要有個解釋,總要有一間興旺的鋪面。現如今,他的南貨鋪子是京中第一家,賣的都是別人沒有,沒見過的物事,每月大宗的流水能有幾千貫,單是獨門的果香香精,那是獨一家,一小瓶兒能賣到十貫錢。

顧昭嚴守這一種底線,就是絕對不去觸動這個時代,要知道時代有時代的路,你不能把白銀時代的東西往青銅丟,倒不是說他做人有什麼準則,而是,他懶,不耐煩這些。

也有商人,見賺的多,打了去南邊的主意,可惜,南邊,南邊大著呢,那邊連個目標都沒有,也沒個範圍,也沒顧昭這般在那邊有巨大莊子做墊底兒,最重要的是,沒有一條明確的道路,路線是個非常重要的詞彙,古代人出門,必然要探路,有了路方能四通八達。

不然,天大地大,連個路標都沒有,會迷失的十年幾都回不去。這不是瞎說,目前南邊,天大地大,綿綿百里熱帶森林到處都是,顧昭當初也受過罪,可他有大方向,知道那裡距離海洋最近!不然,一路平鋪,沒頭蒼蠅一般亂入,那山上住的都是少數民族,各民族的語言,圖騰都不同,講究也不同,且還未開化。有什麼,會什麼,換什麼,要什麼,北商皆不知,倒是有一些賣私鹽的想做這般買賣,可惜,大海邊,獨不缺的就是鹽,那些部落早就有這樣的手藝,井鹽,海鹽都會制,綾羅綢緞人家也不認這個貨物。有時候,少數民族更看重情義,恩,有情有義。

就拿顧昭的奶哥畢梁立來說,他在南方,有個相好,人家目前是部落的女首領,最稀罕畢梁立那一身的白肉,也許是,畢梁立那種默默無語的殘缺美觸動了她?也搞不懂誰搞誰,反正,畢梁立每年都要找倆月去那邊呆呆。那女首領的部落附近有銀礦,顧昭便命畢梁立便用酒,銅器,驢子,耕牛跟他們換。

且說定九先生坐好,閒話幾句,就取了懷裡的一卷帛布出來攤開道:“七爺,老爺說,你想聽聽上面的古,老夫早先在衙門的時候,倒是記得一些,寫了下來,您看看。”

顧昭看那一副密密麻麻的皇室宗師圖譜,頓時有些亂,皇室,皇室,這大梁的新皇室家族人還是很多的,光先帝就兄弟七八個呢,不出五服親戚,就更不要提了。

“沒事,不說其他家,我就停下先帝所出的這幾個,素日我住在平洲,後又去南邊闖蕩,也不注意這個,怕是以後常駐京中,一般的宗師便也罷了,就怕招惹了當權的幾個,給家裡闖了禍事,到時候哥哥也護不住我。”

定九先生更是敬佩,不為別的,就為七爺這份覺悟,這份清醒的紈絝保身之道,便是比他大一些的官宦子弟也未必懂得。

定九先生將帛布卷卷,剩下最後半尺之後開講:“這事兒,要從頭提提,早年,前朝蕩帝當政,驕淫奢侈,民間更是混亂,那年正趕上蝗災,天下便大亂了,那時候有句哀詞兒,是這般唱的,蕭蕭匹馬過隴西,隴西,就是咱現在去的地兒,這地兒,這一路也不富裕,怕是依舊有饑民。”

定九先生用手卷卷布帛,繼續叨咕:“滿目饑民不可看。十里路千家冢,一家人哭兩三般。幾多白骨滿乾坤,鴉啄骷髏血未幹(借鑑流民詩,作者不可考,有幾個版本,略改),說的就是那時候的慘狀,那時候咱大梁的先帝爺,還在平洲,那時候顧家也在平洲,先帝的先祖當初被前朝封過諸侯,有五十的封邑,傳到先帝,那是第十七代了。

那年蝗災,平洲也被波及了,不但蝗災,還有瘟病,那人死的埋都來不及埋,老夫先祖,有個姑姥姥,一家子百多口就是那時候死絕的。

一場災難,各地便有了流民聚集起來反了前朝,後咱先帝不忍看轄內百姓困苦,就聯合了平坦沈家的先祖一起起兵舉事。”說到這裡,定九先生壓低聲音迅速來了一句:“就是密王的父親。”

顧昭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先帝爺當時起兵的時候,還未成親,後來差不多成事的時候,蘇嶽的武氏願意將嫡女嫁給先帝,也就是現如今的武太後,武家舉家賣產助先帝大統。先帝後又有,燕,蓴,夏,安,四位貴妃,這四位先貴妃分出自延德王氏,南陽張氏,孟冶齊氏,只有安妃,是景郡人,早年有故事叫梧桐記,說的就是安妃救先帝的故事。”

“這麼說,先帝也沒幾個妃子,比史書裡的那些都強多了。”顧昭插嘴。

定九先生撫須呵呵笑:“那位皇帝不是三宮六院,先帝倒是真不多,要算起來,也有二十幾,所出子女,出太后嫡出的三位,庶出的王爺就有七位,公主也有五個。”

顧昭點點頭,想了下:“如今,上京依舊有實權的皇室王爺有幾位?公主有幾位?”

定九先生想了下:“若說,有實權的,先帝子女活下來的也不多,像越王如今就管著宗室。越王是今上的哥哥,是先帝早先跟府裡的袁氏所出,袁氏早死,後封嬪。四妃所出的勉王,涼王,英王,昌王,濟王,卻不在京,皆在各自封地呢,剩下的這位奕王便是最有權利的了,不過,奕王體弱常年在外修養,已經三年沒有在上京出現了,奕王名淳潤,太后所出……”

一隻手,毫無徵兆的從邊上伸出來,一把抓起帛布,定九先生嚇了一跳。

顧昭在宗室表上,仔仔細細的看了一會,終於找到那一行字。

奕王,趙淳潤!

本书作者其他书: 十貫娘子 提前預知的情 樂醫 十里人間
相關推薦:心理禁區靈魂禁區網遊之禁區邪神都市大仙尊都市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