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白色果實->章節

日誌雜文——彙總(三)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致同道和:大家好!)———

(本系列至第十一章“衝突——思想的延伸”為止是其上半部,從本章第十二章“文明發展中的思想提升”開始是其下半部,真心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成長,也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援!

在每個執筆的夜晚因有你們的相伴而變的有意義,在每次需要答案時因為有你們而能堅持,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答案,在這個路上有人相伴真的很不錯!

文明發展中的思想提升

如此偉大的人類文明發展程序,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思想基礎,是不能完成的。以前,沒有足夠的抵抗消極力量的思想準備,這是文明發展中的一大缺陷,使之消極力量的破壞行為往往產生更大的影響。有了對消極力量的抵抗以後,思想的傳播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說深入。大多數人,是從消極力量的破壞行動那裡聽到其訊息的。這也是一種動員,但這是消極悲觀者替我們做的,不是我們自己做的。偏遠地區聽不到消極悲觀者吼叫的人們,至今還是靜悄悄地在那裡過活。這種情形必須改變,不然,關乎人類文明存亡與否的戰爭就得不到勝利。決不可以再輸消極力量一著,相反,要大大地發揮這一著去制勝敵人。這一著是關係絕大的;其他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這一著實在是頭等重要。人們有了堅定的思想基礎,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破壞力不足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衝突困難的前提。要勝利,就要堅持抗爭,堅持統一團結,堅持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步伐。然而一切這些,離不開人們思想的進步。要進步又忽視人們自身的思想層次,叫做“南其轅而北其轍”,結果必然取消了勝利。

怎樣才能提高人們的思想層次呢?

首先是把爭端的目的告訴各組織和人民。必須使每個思想者每個人民都明白為什麼會有這衝突,破壞行為和他們有什麼關係。抗擊消極力量的目的是“驅逐消極悲觀主義,建立自由平等向上的新世界”,必須把這個目的告訴一切軍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擊消極力量的熱潮,使幾十萬萬人齊心一致,為共同的文明奮鬥。

其次,單單說明目的還不夠,還要說明達到此目的的步驟和政策,就是說,要有一個思想體系。現在已經有了人類共同體意識和其相關的很多著作,如我們這本書就是為這一目的而努力著,我相信很多讀者也應該是一樣的想法,應把它們普及於更多的人更廣的範圍,並動員所有的人們實行起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思想作為基礎,是不能將人們對消極力量的抵抗進行到底的。

其次,怎樣去動員?靠口說,靠傳單佈告,靠報紙書冊,靠戲劇電影,靠學校,靠民眾團體,靠幹部人員。現在紛繁喧囂的文化思想中是有一些具有這個意識的,滄海之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眾口味,神氣和民眾隔膜,必須切實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思想傳播就夠了,抗擊消極力量的衝突中的思想的傳播是經常的。不是整套思想背誦給老百姓聽,這樣的背誦是沒有人聽的;要聯絡人類文明發展中具體的情況,聯絡老百姓的生活,把對自我思想層次的提升,變成習慣。這是一件絕大的事,人類文明的發展就要靠它才能實現。

——————(上章回覆)——————

抗爭結果

這裡不是說爭端要實現什麼,那是最終的目的,與消極力量抗爭的最終目的就是“建立自由平等向上的新世界”,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裡說的,是作為人類思想的延伸產生的爭端,兩方相殺的戰爭,它的結果是什麼。爭端的結果不是別的,就是“為了儲存人類文明,而消滅消極力量”(消滅消極力量就是改變其悲觀主義,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當然消極力量所期望的結果一定是相反的。古代發生衝突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用矛用盾,現在科技進步了,思想變了,武器也改變了,但應不能完全避免武力。任何進攻,都是消滅消極力量的主要手段,同時做好對積極力量和人類文明的保護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消極力量的,同時也是為了儲存人類文明的發展,因為如不消滅消極力量,則人類文明的發展將受到威脅甚至被毀壞。防禦,是直接為了儲存人類文明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退卻,屬於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而追擊,則是進攻的繼續。

應該指出:在衝突中,消滅消極力量是主要的,儲存積極力量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消極力量,才能有效地儲存積極力量最終儲存人類文明。因此,作為消滅消極力量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消極力量之輔助手段和作為儲存積極力量自身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現實衝突中,雖有許多時候以防禦為主,而在其餘時候以進攻為主,然而從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體來看,對消極力量的主動進攻仍然是主要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怎樣解釋衝突中不畏懼勇敢面對一切呢?豈非與“儲存積極力量自身”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衝突是流血的思想,是要付代價的,有時是極大的代價。部分的暫時的犧牲(不儲存),為了全體的永久的儲存。我們說,基本上為著消滅消極力量的進攻手段中,同時也含了儲存積極力量的作用,理由就在這裡。防禦必須同時有進攻,而不應是單純的防禦,也是這個道理。

儲存積極力量消滅消極力量這個爭端的結果,就是我們進行對抗的本質,就是一切行動的根據,從技術行動起,到戰略行動止,都是貫徹這個本質的。衝突的結果匯出衝突的基本原則,也是一切行動,行為的原理原則,一點也離不開它。

抗擊消極力量的每位思想者,不能離開積極力量與消極力量兩方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去討論問題,也不能離開這個衝突結果去指導行動。兩方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展開於衝突的行動中,就變成互相為了儲存自己消滅敵人展開。我們的行動,在於力求每次爭取不論大小的勝利,在於力求每次解除敵人一部分消極思想,阻止敵人一部分破壞計劃。把這些部分地消滅消極力量的成績積累起來,成為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大的勝利,達到最後驅除人類中混雜的消極力量,保衛積極力量,建設自有平等向上的新世界使人類文明達到新高度的最終目的。

——————(上章回覆)——————

衝突中的幾種情況

現在來研究抗擊消極力量時的具體的策略。我們已說過了,抗擊消極力量的策略方針是在人類文明發展將是永續性的基礎之上建立的,是的,這是完全對的。但這是一個大的方向,還不是具體的方法。怎樣具體地進行抗擊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的答覆是:在第一和第二種階段型別中即消極力量之進攻狀態和保守狀態階段下,應該是在防禦大政策中有效的進行出擊攔截和突擊搗毀的進攻策略,在文明持續發展中對消極力量的攔截和搗毀的速決戰,政策面的防禦和行動上的出擊。在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政策面上的反轉。

由於悲觀主義者具有消極力量的強破壞性,而積極力量往往表現出文明發展中文弱的一面,消極力量是採取主動進行破壞的進攻方針,我們則居於相對的防禦地位。消極力量企圖採取以速決戰的方式整體上阻斷人類文明的發展步伐,我們應自覺地採取相應的政策做好人類文明發展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的準備。所有這些,都是由消極力量具有很強的破壞力這個特點造成的。這是一方面的情形。

然而在另一方面,則適得其反。消極力量破壞力雖強,但整體資源不足。積極力量雖文弱,但地域廣大、人數眾多、整體資源充足。這裡就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消極力量以有限臨無限,就只能以一部分大城市、交通便利和易於行動的地方為目標。由是,在其選取攻擊的區域,則空出了廣大地面無法控制,這就給了積極力量以廣大的活動空間。第二,消極力量以少數臨多數,在整體上便處於多數的包圍中。消極力量各團體組織對人類文明發展進行破壞,表面上消極力量處於主動進攻狀態,我們處於被動防守狀態,消極力量是尋找進攻目標,我們是被動的攻擊物件,看起來我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變地域廣和人類的大多數兩點為長處,不簡單的做區域防守,採用靈活的出擊攔截,以絕對的優勢對他絕對的弱勢,幾萬幾十萬人對他一萬人,幾路對他一路,從破壞組織行動中的外線,突然包圍其一組人員而攻擊之。於是消極力量在大方向上採取主動攻擊,單在對組織破壞行動的攔截作戰上,就不得不變成被動的防禦。積極力量整體上防禦政策,在具體的出擊攔截中就變成了主動進攻一方。對其一組消極力量如此,對其他組也是如此。

以上兩點,都是從消極力量是少數積極力量是大多數這一特點發生的。又由於消極力量人數雖少,乃是有明確破壞目的的,積極力量人數雖多,乃是不希望看見破壞發生的,因此,在具體的行動中,我們不但應以多數圍擊少數,阻止其破壞行動實施,還須採取速戰的方針減少行動帶來的損失。為了實行速戰,一般應不打擊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是消極力量之排查目標,而打擊以有足夠證據證明之消極力量。阻止其破壞行為,迅速有效最大限度上縮小打擊範圍。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銷燬其破壞計劃;打不好,也增加了其實施破壞行動的成本,對之有所顧忌消減破壞力。一戰如此,他戰皆然。不說多了,每次都能將消極力量的破壞性控制在這樣的條件下,就能大大地沮喪消極力量的精神,振起積極力量的士氣,號召世界人民的響應。這樣,在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到與消極力量具體的對決上就變成速戰了。消極力量之以破壞性行動阻止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的妄想,經過許多次因積極力量的阻止而造成的失敗,就不得不改為長久的計劃。

上述這樣的行動方針,一句話說完,就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這對於我們之大政策方針“堅守對文明的防禦”說來,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實現這樣的政策方針之必要的方針。如果行動方針也同樣是“固守的持久的防禦”,那就完全不適合消極力量之有限積極力量相對之無限、消極力量具有較強的破壞力積極力量則反應了一定程度上文明的文弱性這兩種情況,那就決然達不到大的政策目的,達不到總的文明發展目標,而將為消極力量所擊敗。所以,我們歷來主張全球性大的防禦區塊,其力量針對著消極力量每次破壞行動之力量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採用上述方針,與對方周旋於廣大空間之上。這種方針,不但是常規防禦用得著,突擊檢查也用得著,而且必須要用它。不但適用於衝突的某一階段,而且適用於衝突的全過程。政策反轉階段,文明發展之技術條件增強,消極力量大面積實施破壞性行為這種情況即使完全沒有了,我們仍用多倍力量從外線採取速決的進攻,就更能收大批俘獲的成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是常識中包含的真理。

如果我們堅決地在行動中採取了“外線的速決的進攻”,就不但在衝突上改變著雙方之間的優劣形勢,而且將逐漸地變化著總的形勢。在衝突中,因為我是進攻,對方是防禦;我是多數力量,對方是少數力量;我是速決,對方雖企圖持久發動破壞,但不能由他作主;於是在消極力量方面,強項就變成了弱項,優勢就變成了劣勢;積極力量方面反之,弱項變成了強項,劣勢變成了優勢。在取得許多這樣的勝利之後,總的雙方形勢便將引起變化。這就是說,集合了許多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勝利以後,就逐漸地增強了自己,削弱了對方,於是總的優劣形勢,就不能不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到那時,配合著積極力量自身的其他條件,再配合著消極力量內部的變動和國際環境有利形勢,就能使雙方總的形勢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優敵劣。那時,就是我們實行政策反轉的時機了。

衝突是力量的競賽,但力量在衝突過程中變化其原來的形態。在這裡,主觀的努力,多爭取勝利,少犯錯誤,是決定的因素。客觀因素具備著這種變化的可能性,但實現這種可能性,就需要正確的方針和主觀的努力。這時候,主觀作用是決定的了。

——————(上章回覆)——————

衝突之方法

上面說過的衝突中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中心點在於一個進攻;外線是說的進攻的地域,速決是說的進攻的時間,所以叫它做“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是打擊消極力量保證人類文明能正常發展的最好的方針,也即是所謂運動戰的方針。但是這個方針實行起來,離不了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三個問題。

前面已說過了自覺的能動性,為什麼又說主動性呢?自覺的能動性,說的是自覺的活動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這種人的特點,特別強烈地表現於衝突中,這些是前面說過了的。這裡說的主動性,說的是行動的自由權,是用以區別於被迫處於不自由狀態的。行動自由是處理爭端的命脈,失了這種自由,積極力量就接近於被打敗或被消滅。一個有思想的積極者被消極力量綁架,是這個思想者失了行動自由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結果。一個組織或國家的戰敗,也是一樣。為此緣故,衝突的雙方,都力爭主動,力避被動。我們提出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以及為了實現這種進攻戰的靈活性、計劃性,可以說都是為了爭取主動權,以便逼對方處於被動地位,達到儲存自己消滅對方之目的。但主動或被動是和雙方攻擊力的優勢或劣勢分不開的。因而也是和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分不開的。此外,也還有利用對方的錯覺和不意來爭取自己主動和逼對方處於被動的情形。下面就來分析這幾點。

主動是和攻擊力的優勢不能分離的,而被動則和攻擊力的劣勢分不開。攻擊力的優勢或劣勢,是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政策的主動地位,自然以政策的進攻為較能掌握和發揮,然而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主動地位,即絕對的主動權,只有以絕對優勢對絕對劣勢才有可能。一個身體壯健者和一個重病患者角鬥,前者便有絕對的主動權。如果消極力量沒有許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變出幾百萬至一千萬大兵,財源源源不斷,又沒有內部和外部的矛盾,又不實行野蠻政策招致世界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種絕對的優勢,它便有一種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絕對的主動權。但在歷史上,這類絕對優勢的事情,在衝突的結局是存在的,衝突的開頭則少見。衝突也有以相對的優劣或平衡狀態而結局的,那時,衝突則出現妥協和對峙。這種不穩定的平衡態並不多見。所有這些,都是衝突的結局,而非衝突的開頭。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的最後結局,可以預斷,消極力量將以絕對劣勢而失敗,積極力量將以絕對優勢而獲勝;

但是在目前,則雙方的優劣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消極力量因其具有強的破壞力、組織力這些有利因素,對於積極力量表現出文明文弱的一面,佔了優勢,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動權的基礎。但是因為它的能量資源等等數量不多,又有其他許多不利因素,它的優勢便為它自己的矛盾所減殺。及到積極力量,又碰到了積極力量的地域廣大、人數眾多、各方力量的支援和堅強的抗爭,它的優勢再為之減殺。於是在總的方面,它的主動進攻地位就變成一種相對的優勢,因而其主動權的發揮和維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對的東西。

積極力量方面,雖然在破壞力的強度上是劣勢,因此造成了政策上的某種被動姿態,但是在地域、人數和各種資源的數量上,並且又在內部的團結一致,卻處於優勢,這種優勢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減殺了自己破壞力等的劣勢的程度,使之變為政策上的相對的劣勢。因而也減少了被動的程度,僅處於政策上的相對的被動地位。然而被動總是不利的,必須力求脫離它。行動上的辦法,就是堅決地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和發動對消極力量的藏密區域進行突擊檢查,在速決的打擊行動和突擊檢查中取得許多區域性的壓制消極力量的優勢和主動地位。透過這樣許多行動的區域性優勢和區域性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政策面上的優勢和政策面上的主動地位,政策的劣勢和被動地位就能脫出了。這就是主動和被動之間、優勢和劣勢之間的相互關係。

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之間的關係。如上所述,我之相對的政策劣勢和政策被動地位,是能夠脫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們許多的區域性優勢和區域性主動地位,去剝奪對方的許多區域性優勢和區域性主動地位,把他拋入劣勢和被動。把這些區域性的東西集合起來,就成了我們的政策優勢和政策主動,敵人的政策劣勢和政策被動。這樣的轉變,依靠主觀上的正確指導。為什麼呢?我要優勢和主動,敵人也要這個,從這點上看,衝突就是雙方以人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作籌碼,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競賽結果,有勝有敗,除了客觀物質條件的比較外,勝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正確,敗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錯誤。

我們承認衝突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機率性”。但人類衝突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行為,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等先哲的話仍是科學的真理。錯誤由於對彼己的無知,衝突中的特性也使人們在許多的場合無法全知彼己,因此產生了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的不確定性,產生了錯誤和失敗。然而不管怎樣的衝突情況和衝突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種情報的獲取,繼之以思想者的聰明的推論和判斷,減少錯誤,實現一般的正確指導,是做得到的。我們有了這個“一般地正確的指導”做武器,就能多打勝仗,就能變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這是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之間的關係。

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由此可知,雙方攻擊力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之一,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待經過雙方爭奪,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在爭奪中,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化優勢為劣勢,化主動為被動。一切看似強大的消極力量打不贏先進弱小的積極力量,可見單是某種優勢還沒有確定主動地位,更沒有確定最後勝利。主動和勝利,是可以根據真實的情況,經過主觀能力的活躍,取得一定的條件,而由劣勢和被動者從優勢和主動者手裡奪取過來的。

錯覺和不意,可以喪失優勢和主動。因而有計劃地造成對方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錯覺是什麼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錯覺之一例。“聲東擊西”,是造成對方錯覺之一法。在優越的民眾條件具備,足以封鎖消息時,採用各種欺騙對方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對方於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的苦境,因而喪失其優勢和主動。“兵不厭詐”,就是指的這件事情。什麼是不意?就是無準備。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我們說計劃籌備之消極力量好打,就是因為對方在不意即無準備中。

這兩件事——造成對方的錯覺和出以不意的攻擊,即是以衝突的不確實性給予敵人,而給自己以儘可能大的確實性,用以爭取我之優勢和主動,爭取我之勝利。要做到這些,先決條件是優越的民眾組織。因此,發動所有一切反對消極力量的人,提高自身思想層次,對消極力量進行廣泛的防禦,同時即用以封鎖消息,支援積極力量,使消極力量無從知道我們將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攻擊他,造成他的錯覺和不意的客觀基礎,是非常之重要的。保護人類文明的發展,不需要虛假的仁義道德。我們要把消極力量的眼睛和耳朵儘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瞎子和聾子,要把他們的破壞行動策劃者的心儘可能地弄得混亂些,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近乎於瘋子的行為,使其早日覺醒用以爭取積極力量的勝利。所有這些,也都是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之間的相互關係。戰勝消極力量是少不了這種主觀指導的。

現在來說靈活性。靈活性是什麼呢?就是具體地實現主動性於衝突中的東西,就是靈活地採取行動。靈活地採取行動這件事,是衝突的中心任務,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在衝突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衝突的勝利。組織防禦力量等等固然困難,但制定行動則更加困難,特別是在消極力量已經具有很強的破壞力的情況之中。做這件事需要極大的主觀能力,需要克服衝突特性中的紛亂、黑暗和不確實性,而從其中找出條理、光明和確實性來,方能實現指揮上的靈活性。

抵抗消極力量的基本方針,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執行這個方針,有力量的分散和集中、分進和合擊、攻擊和防禦、突擊和鉗制、包圍和迂迴、前進和後退種種的戰術或方法。懂得這些策略是容易的,靈活地使用和變換就不容易了。這裡有時機、地點、行動人員三個關節。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於人之情況,都將不能取勝。例如進行某一次行動,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了對手以預防條件;打遲了,對方已發動破壞,對文明形成了傷害。這就是時機問題。地點的選擇要增加行動的成功性。這就是地點問題。以某人的思想體系可以很好的摧毀消極力量的意志,讓其驚醒。這就是人員情況問題。

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思想者的出產品。靈活不是妄動,妄動是應該拒絕的。靈活,是聰明的思想者,基於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這個勢,包括敵勢、我勢、地勢等項)而採取及時的和恰當的處置方法的一種才能,即是所謂“運用之妙”。基於這種運用之妙,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能較多地取得勝利,就能轉變雙方優劣形勢,就能實現我對於敵的主動權,就能壓倒對手而擊破之,而最後勝利就屬於我們了。

現在來說計劃性。由於衝突所特有的不確實性,實現計劃性於衝突,較之實現計劃性於別的事業,是要困難得多的。然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勝利。衝突沒有絕對的確實性,但不是沒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我之一方是比較地確實的。消極力量之一方很不確實,但也有朕兆可尋,有端倪可察,有前後現象可供思索。這就構成了所謂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衝突的計劃性就有了客觀基礎。隨著科技的進步,又使衝突的計劃性增大了可能。但由於衝突只有程度頗低和時間頗暫的確實性,衝突的計劃性就很難完全和固定,它隨衝突的運動(或流動,或推移)而運動,且依衝突範圍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行動計劃之各依其範圍和情況而確定而改變,是衝突指揮的重要關節,也即是衝突靈活性的具體的實施,也即是實際的運用之妙。抵抗消極力量的思想者們,對此應當加以注意。

有些人,基於衝突的流動性,就從根本上否認衝突計劃或衝突方針之相對的固定性,說這樣的計劃或方針是“機械的”東西。這種意見是錯誤的。如上條所述,我們完全承認:由於衝突情況之只有相對的確實性和衝突是迅速地向前流動的(或運動的,推移的),衝突的計劃或方針,也只應給以相對的固定性,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和衝突的流動而適時地加以更換或修改,不這樣做,我們就變成機械主義者。然而決不能否認一定時間內的相對地固定的衝突計劃或方針;否認了這點,就否認了一切,連衝突本身,連說話的人,都否認了。

由於衝突的情況和行動都有其相對的固定性,因而應之而生的衝突計劃或方針,也就必須拿相對的固定性賦予它。任何行動決策都有其一定時間的固定性。否認了這點,衝突就無從著手,成為毫無定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這也是、那也是的衝突相對主義了。沒有人否認,就是在某一一定時間內適用的方針,它也是在流動的,沒有這種流動,就不會有這一方針的廢止和另一方針的採用。然而這種流動是有限制的,即流動於執行這一方針的各種不同的衝突行動的範圍中,而不是這一方針的根本性質的流動,即是說,是數的流動,不是質的流動。這種根本性質,在一定時間內是決不流動的,我們所謂一定時間內的相對的固定性,就是指的這一點。在絕對流動的整個衝突長河中有其各個特定階段上的相對的固定性——這就是我們對於衝突計劃或衝突方針的根本性質的意見。

在說過了政策上人類文明有一個相對漫長的發展過程對於消極力量而言文明處於防禦狀態和具體的行動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又說過了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之後,我們可以總起來說幾句。抵抗消極力量應該是有計劃的。行動計劃即政策方針的具體運用,要帶靈活性,使之能適應衝突的情況。要處處照顧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以便改變雙方之間的形勢。而一切這些,都表現於行動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同時也就表現於政策上在人類相對漫長的發展程序中對消極力量的防禦之中。

——————(上章回覆)——————

衝突行動的幾種形式

作為衝突內容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政策方向性、政策整體過程的相對漫長、政策整體防禦思路中的行動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在衝突形式上就表現為運動出擊。運動出擊,就是正規人員在長的路途和大的地區上面,從事於行動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的形式。同時,也把為了便利於執行這種進攻而在某些必要時機執行著的所謂“運動性的防禦”包括在內,並且也把起輔助作用的據點清查和關卡設防包括在內。它的特點是:正規人員,行動中的優勢力量,進攻性和流動性。

文明發展中需要防禦的版圖廣大,人數眾多,但軍隊的技術和教養相對不足;敵人則兵力不足,但行動力和達到破壞行為預期目標的願望都比較強。在此種情形下,無疑地應以進攻的運動出擊為主要的作戰形式,而以其他形式輔助之,組成整個的運動出擊。在這裡,要反對所謂“有退無進”的逃避,同時也要反對所謂“有進無退”的冒險。

運動出擊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不但許可而且要求行動人員的大踏步的前進和後退。然而,自私懦弱者的逃避思維是沒有相同之點的,他們最終是有可能投靠消極悲觀主義的,那時倒有可能變的盲目“勇敢”了,實則只是被短暫催眠和麻痺了,本質還是懦弱的,沒有勇氣面對真正的自己和世界。衝突的基本要求是:消滅敵人;其另一要求是:儲存自己。儲存自己的目的,在於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儲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另一種思想也是不對的,即所謂有進無退毫無顧忌的冒險行為。我們主張以行動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為內容的運動出擊,其中包括了輔助作用的關卡設防,又包括了“行動中的防禦”和安全疏散,沒有這些,運動出擊便不能充分地執行。冒險行為是執行上的近視眼,其根源常是懼怕消極力量對文明造成傷害,個人英雄主義過於嚴重,這些是消極力量用於蠱惑人心的東西,我們則不需要,積極力量追求的是全人類文明的發展追求的是團結統一。冒險主義者不知道運動出擊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不但許可而且要求行動人員的大踏步的進退。

積極方面,為了陷對方於不利而利於我之作戰,常常要求對方在運動中,並要求有利於我之許多條件,例如有利的地形、好打的對方情、能封鎖消息的居民、消極力量的疲勞和不意等。這就要求對方的前進,雖暫時地喪失對部分地域的控制而不惜。因為暫時地喪失對部分地域的控制,是全部地永久地儲存文明和恢復對全部地區控制的代價。消極方面,凡被迫處於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積極力量的儲存時,應該勇敢地退卻,以便儲存行動中的執行力,在新的時機中再行阻擊敵人。冒險主義者不知此理,明明已處於確定了的不利情況,還要強調既定目標的完成,結果不但行動中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自身也不能儲存。我們歷來主張“誘敵政策”,就是因為這是造成最小損失抵制消極力量的最有效的政策。

抗擊消極力量的行動中,主要的是運動出擊,其次就要算突擊排查了。我們說,整個衝突中,運動出擊是主要的,突擊排查是輔助的,說的是解決衝突的狀態,主要是依靠正規人員,尤其是其中的運動出擊,突擊排查不能擔負這種解決衝突狀態的主要的責任。但這不是說:突擊排查在抵抗消極力量中的地位不重要。突擊排查在整個抗擊消極力量中的政策地位,僅僅次於運動出擊,因為沒有突擊排查的輔助,也就不能戰勝對手。這樣說,是包括了突擊排查向運動出擊發展這一個任務在內的。長期的殘酷的衝突環境中,突擊排查� ��停止於原來地位,它將根據情況把自己提高到運動出擊。這樣,突擊排查的作用就有兩方面:一是輔助運動出擊,一是把自己遭遇特殊情況時提高至運動出擊。

至於就突擊排查在抵抗消極力量的衝突中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持久的意義說來,它的地位是更加不能輕視的了。因此,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突擊排查的本身,不只有行動層面的事情,還有它的特殊的政策層面上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前面說過,抗擊消極力量分三種型別階段形式,第一種階段型別,運動出擊是主要的,途經排查和關卡設定是輔助的。第二階段,則突擊排查將升到主要地位,而以運動出擊和關卡設定輔助之。第三階段,運動出擊再升為主要形式,而輔之以關卡設定和突擊排查。但這個第三階段型別的運動出擊,已不全是由原來的正規人員,而將由原來的突擊排查人員從排查提高到運動出擊去擔負其一部分,也許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從三個階段來看,在與抗擊消極力量的過程中的突擊排查,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將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演出空前偉大的一幕。為此緣故,突擊排查工作沒有正規行動那樣迅速的成效和顯赫的名聲,但是“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在長期和殘酷的衝突中,突擊排查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

——————(上章回覆)——————

衝突行動的幾種形式(二)

前頭說過,衝突本質即衝突目的,是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然而達此目的的衝突形式,有運動出擊、關卡設定、突擊排查三種,實現時的效果就有程度的不同,因而一般地有所謂消耗和殲滅之別。

我們首先可以說,抗擊消極力量是消耗性質,同時又是殲滅性質。為什麼?消極力量之強破壞力的因素尚在發揮,優勢和主動依然存在,沒有行動中的殲滅戰,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減殺其強的因素,破壞其優勢和主動。積極力量之文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劣勢和被動還未脫離,為了爭取時間,加強內部外部條件,改變對自己不利的狀態,沒有行動中的殲滅戰,也不能成功。因此,行動中的殲滅戰是達到政策面的消耗戰之目的的手段。在這點上說,殲滅戰就是消耗戰。積極力量抵抗消極力量使人類文明之能夠進行持久發展,用殲滅達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

但達到政策面消耗目的的,還有行動中的消耗戰。大抵運動出擊是執行殲滅任務的,關卡設定是執行消耗任務的,突擊排查是執行消耗任務同時又執行殲滅任務的,三者互有區別。在這點上說,殲滅戰不同於消耗戰。運動出擊中的消耗戰,是輔助的,但也是持久對抗中所需要的。

從理論上和需要上說來,文明發展在防禦階段中,應該利用運動出擊之主要的殲滅性,突擊排查之部分的殲滅性,加上輔助性質的換卡設定之主要的消耗性和突擊排查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達到大量消耗敵人的政策目的。在相持階段中,繼續利用突擊排查和運動出擊的殲滅性和消耗性,再行大量地消耗消極力量。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文明發展持久,逐漸地轉變雙方形勢,準備反攻的條件。政策反攻時,繼續用殲滅達到消耗,以便最後地驅逐消極力量。

但是在事實上,以往的經驗是,許多甚至多數的運動出擊行動,打成了消耗性質的;突擊排查之應有的殲滅作用,在某些地區,也還未提到應有的程度。這種情況的好處是,無論如何我們總算消耗了敵人,對於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和最後勝利有其意義,我們的付出不是無意義的。然而缺點是:一則消耗敵人的不足;二則文明遭到的破壞較大,行動效果較小。雖然應該承認這種情況的客觀原因,即消極力量的破壞性能力還很強,然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無論如何也應該提倡主力專業人員在一切有利場合努力地執行殲滅戰。突擊排查人員雖然為了執行許多具體任務,例如破壞其暴力策劃和擾亂其暴力部署等,不能不進行單純的消耗戰,然而仍須提倡並努力實行在行動之一切有利場合的殲滅性,以達既能大量消減消極力量又能最大限度保護文明之目的。

外線的速決的進攻之所謂外線,所謂速決,所謂進攻,與乎運動出擊之所謂運動,在形式上,主要地就是採用包圍和迂迴戰術,因而便須集中優勢專責人員。所以,集中專責人員,採用包圍迂迴戰術,是實施運動戰即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之必要條件。然而一切這些,都是為著殲滅之目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消極力量的長處,不但在其能獲得大殺傷性武器,還在其組成人員有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其組織性,其因盲目心理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對組織者和對鬼神的迷信,其病態的驕慢自尊,其對其他人的輕視等等特點;這是消極力量多年的武斷教育和消極力量制定的日常習慣造成的。積極力量對之殺傷甚多、使其覺醒者甚少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此。這一點,過去許多人是估計不足的。這種東西的破壞,需要一個長的過程。

首先需要我們重視這一特點,然後耐心地有計劃地從政治上、國際宣傳上、消極力量內部運動上多方面地向著這一點進行工作;而行動上的殲滅戰,也是方法之一。在這裡,悲觀主義者可以據之引向滅亡論,消極力量又可以據之反擊殲滅戰。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可改變的,並且已在開始改變中。破壞的方法,主要的是政治上的爭取。對於消極力量的悲觀主義者,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瞭解和順導他們的這種自尊心,從寬待勸導的方法,引導他們瞭解消極力量之反人類的本質。

另一方面,則是在他們面前表示積極力量和人類文明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抵抗,這就是給以殲滅戰的打擊。在具體的行動上講,證明了殲滅是可能的。消極力量的決心已在開始動搖,一般成員不瞭解其行為的真正目的,陷於積極力量和全球正義民眾的包圍中,其坦然面對的勇氣遠弱於積極力量和正義民眾等等,都是有利於我之進行殲滅戰的客觀的條件,這些條件並將隨著人類文明之持續發展而日益發展起來。在以殲滅戰破壞消極力量的氣焰這一點上講,殲滅又是縮短衝突提早解救悲觀者。世界上只有貓和貓做朋友的事,沒有貓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另一方面,應該承認在對破壞行動中表現出的專注性和和為達目的不計代價的執行力的程度上,現時我們不及消極力量。因而最高限度的殲滅,例如全部或大部俘獲的事,在許多場合特別是在人口密集地帶的行動中,是困難的。速勝論者在這點上面的過分要求,也屬不對。抗擊消極力量的正確要求應該是:儘可能的殲滅俘獲。在一切有利的場合,每次行動集中優勢專職專責人員,採用包圍迂迴戰術——不能包圍其全部也包圍其一部,不能俘獲所包圍之全部也俘獲所包圍之一部,不能俘獲所包圍之一部也大量破壞所包圍之一部使其消極力量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而在一切不利於執行殲滅的場合,則執行消耗戰。對於前者,用集中兵力的原則;對於後者,用分散兵力的原則。在行動的指揮關係上,對於前者,用集中指揮的原則;對於後者,用分散指揮的原則。這些,就是抗擊消極力量作戰的基本方針。

——————(上章回覆)——————

消極力量的弊端

關於消極力量的失敗,就是在其決策方面也有其基礎。自古無從不犯錯誤的人,百密終有一疏,消極力量的弊端是存在的。從其決策上說來,現階段消極力量在對文明實施的破壞中,已經犯了許多錯誤。計其大者有五。

一是逐漸增加行動中的人數。這是由於消極力量對人類保護自身文明估計不足而來的,也有它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消極力量一向看不起人的生命和自身的價值,在其進行了一系列破壞攻擊行動後。往往得來的結論是:一盤散沙。據此以為人類自身的文明不值一提,繼而會定出所謂“速決”的計劃,幾個人一組不計代價的發動幾起破壞行動,企圖嚇潰人們阻礙文明的正常發展。積極力量為了保護人類文明這樣大的團結和這樣大的抵抗力,他們是沒有料到的,他們把人類已處於進步時代,這一點忘掉了。及至破壞計劃難以推進,就逐漸增加人力物資投入,一次行動由十幾個人一次又一次地增至幾十個。再要繼續頑固的走下去,非再增不可。但由於同世界人民的對立,又由於資源先天不足,所以消極力量的最大的出動人數和進攻地點的選取都不得不受一定的限制。

二是沒有主攻方向。每一次破壞行動傷亡一些,再進行就沒有人力了。多次失敗後,總結了教訓,把主力集中一起,對內部實施強化培訓,迷惑更多新加入者或不知情者為其送命,這個算是暫時的認識到了其不足對其進行了一下彌補。

三是沒有相互之間協同。消極悲觀主義聚在一起的人多是在生活中喪失了自身的追求,其內心深處是極其悲觀的,看似“無私”一切都為了“任何人”,實則是對自己對周邊人內心都無真摯的人文情感,所謂的“理念”只是淪為消極力量的工具而已,才會在進行破壞攻擊行為時表現的“義無反顧”,可憐又可悲。這樣的一群人集中在一起,消極力量內部必然存在著頗為嚴重的矛盾,這種矛盾正在向前發展著,衝突中表現的不協同是其具體表現之一。

四是失去歷史時機。消極力量因為能力的不足,沒有政策的有力制定者。

五是計劃多實現少。消極力量常常在各地引起騷亂,但對文明的破壞程度有限,受其影響而加入追隨的更少,消極力量自身有限的資源進一步消耗其行為的野蠻性、退步性暴露的更加明顯,表現其指揮破壞行動人員的笨拙和消極力量的能力受到自身限制。

這五個——逐漸增加行動中的人數,沒有主攻方向,沒有相互之間協同,失去歷史時機,計劃多實現少,是消極力量表現出的不行之點。雖已改了一些,然根據消極力量能力不足和內部矛盾諸因素,求不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且得之於此者,又失之於彼。以上是消極力量自己的弊端,不是我們使之造成的。積極力量方面,尚可根據消極力量之錯誤,而有效的動作,在有組織有思想的民眾支援掩護之下,造成對手犯更大的錯,調動敵人就我範圍,這件事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說過了。所有這些,都說明:我之積極力量的勝利又可在對手之決策面上找到某種根源。雖然我們不應把這點作為我之政策計劃的重要基礎,相反,我之計劃寧可放在對手少犯錯誤的假定上,才是可靠的做法。而且我乘敵隙,敵也可以乘我之隙,少授敵以可尋之隙,又是我們指揮方面的任務。然而消極力量的弊端,是事實上已經存在過,並且還要發生的,又可因我之努力使其暴露的更加明顯,都足供我之利用,所有積極力量應該極力地捉住它。消極力量的決策上面許多不行,但其行動上的破壞力,即組織的破壞行動表現出的專注力和執行力,卻頗有高明之處,這一點我們應該警惕借鑑。

——————(上章回覆)——————

與消極力量的對決

與消極力量的對決問題應分為三類:一切有把握的打擊應堅決地進行決戰,一切無把握的打擊應避免過早的讓對手察覺,賭上文明命運的打擊應根本避免。抗擊消極力量不同於其他許多衝突的特點,又表現在這個決戰問題上。在第一第二階段,消極力量相對強爆積極力量則相對文弱,敵之要求在於引誘我們集中所有與之對決放棄文明的進步的可能阻斷文明的發展。我之要求則相反,在選擇有利條件,集中優勢專職專責力量,與之作有把握的對決;而避免在不利條件下的無把握的影響較壞的對決。拚上人類文明發展命運的對決則根本不幹。這樣就執行破壞了敵之“速決”計劃,不得不跟隨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步伐前進。這種方針,範圍過於狹小是做不到的,在民眾思想太落後了的時期也難做到。我們是全世界共同認知,又處進步時代,這點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避免了毀滅性的對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雖然存在暫時喪失部分地區對消極力量的控制,單還有廣大的回旋餘地,可以促進並等候文明的進步、全世界積極力量的抗爭和消極力量的內潰,這是抗爭的上策。急性病的速勝論者熬不過持久戰的艱難路程,企圖速勝,一到形勢稍為好轉,就吹起了動員一切徹底清楚消極力量的聲浪,如果照了幹去,整個的抗爭要吃大虧,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為之葬送,恰恰中了消極力量的毒計,實在是下策。不對決就須放棄投入全部力量以停止文明程序為代價打擊挽救每一個受消極力量影響的悲觀者和有其萌芽思想的,這是沒有疑問的,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也僅僅是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勇敢地放棄。情況到了這種時候,絲毫也不應留戀,這是以無法挽救打擊每一個消極悲觀者換時間的正確的政策。歷史上,每一次文明的快速發展,都是給予了這樣適當的“寬容”。文明發展現在所處的階段也應這樣幹。

不怕人家罵“不抵抗”嗎?不怕的。根本不抵抗,與消極力量妥協,這是不抵抗主義,不但應該罵,而且完全不許可的。堅決抗爭,但為避開敵人毒計,不使人類文明發展跟隨消極力量破壞行為的節奏之下進行,影響到人類文明的繼續,一句話,避免文明的滅亡,堅持人類文明發展原有的步伐是完全必要的。在這上面發生懷疑,是理解問題上的近視眼,結果一定和悲觀論者走到一夥去。我們曾經批評了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就是因為這種拚命主義如果成為一般的風氣,其結果就有使文明不能繼續,最後引向滅亡的危險。

我們主張一切有利條件下的對決,不論是在大小衝突中的,在這上面不容許任何的消極。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只有這種對決才能達到目的,每個抗擊消極力量的人均須堅決地去做。為此目的,部分的相當大量的犧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犧牲的觀點是懦夫和懼怕消極力量患者的觀點,必須給以堅決的反對。在衝突中提倡勇敢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動作,是在正確的作戰計劃下絕對必要的東西,是同保護人類文明持續發展和最後能夠到達一個更高的文明層次不能分離的。我們曾經嚴厲地指斥了所謂“有退無進”的逃跑主義,擁護嚴格紀律的執行,就是因為只有這種在正確計劃下的英勇決戰,才能戰勝強敵;而逃跑主義,則是悲觀論的支持者。

英勇戰鬥於前,又放棄打擊挽救每一個消極悲觀者於後,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些英勇戰鬥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嗎?這是非常不妥當的發問。吃飯於前,又拉屎於後,不是白吃了嗎?睡覺於前,又起床於後,不是白睡了嗎?可不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飯就一直吃下去,睡覺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戰鬥就一直不停歇不休息的打到文明的下一個程序,這是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幻想,在實際生活裡是不存在的。

誰人不知,為爭取時間和準備反攻而流血戰鬥,對某些消極力量悲觀者雖仍不免於放棄,人類文明發展的時間卻爭取了,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的目的卻達到了,人類文明與消極力量的戰鬥經驗卻取得了,沒有起來的人民卻起來了,國際共識卻增長了。這種血是白流的嗎?一點也不是白流的。放棄一部分消極悲觀者是為了儲存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力量,也正是為了儲存更多的民眾;因為如不在不利條件下放棄部分的消極悲觀者,盲目地舉行絕無把握的對消極力量的徹底清除,結果喪失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動力之後,必隨之以喪失全部的民眾,更說不到什麼恢復人類文明高速發展了。企業做生意要有本錢,全部破產之後,就沒有什麼企業了。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與消極力量的衝突也是一樣,只有形式主義者想不通這個道理。

我想,即在政策反攻階段的對決亦然。那時雖然消極力量處劣勢,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的積極力量處優勢,然而仍適用“執行有利對決,避免不利對決”的原則,直至文明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如此。這樣,就可始終立於主動,一切敵人的“挑戰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抗擊消極力量的思想者們要有這樣的堅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智者。那些“一觸即跳”的人們,是不足以語此的。第一階段我們處於某種程度的政策被動,然在一切打擊上也應是主動的,爾後任何階段都應是主動。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和最後走向更高的文明層次,不是賭漢們那樣的孤注一擲論者。

——————(上章回覆)——————

人是文明之本

消極力量處在人類文明健康發展面前,是決不放鬆其破壞行動的,它的消極悲觀主義本質規定了這一點。積極力量不抵抗,消極力量就會摧毀整個人類文明。積極力量若抵抗,消極力量就向著這種抵抗力壓迫,直至它的壓力無法超過積極力量的抵抗力才停止,這是必然的規律。

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力量制勝消極力量的主要條件,是全世界人們的團結和各方面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人類文明已處於進步的時代,並已有了偉大的共同體意識,但是目前的程度還非常之不夠。消極力量影響如此之廣,一方面由於消極力量破壞力之強,一方面則由於積極力量表現之文弱。現在要戰勝消極力量這樣一個強敵,非有長期的廣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應該努力的事情很多,這裡只說最根本的兩方面:組織和人民的進步。

防禦進攻機制離不了現代化,把技術條件增強起來,沒有這一點,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進攻手段的使用需要進步的靈活的戰略戰術,沒有這一點,也是不能勝利的。然而進攻的基礎在人員,沒有進步的思想精神貫注於行動人員之中,沒有進步的思想教導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組織和人員間的一致,就不能激發行動人員最大限度的抗擊意願,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我們說消極力量在破壞能力上雖優,但它終必失敗,除了我們給以殲滅和消耗的打擊外,就是它的內部終必隨著我們的打擊而動搖,組織成員間結合不穩。我們相反,抗擊消極力量保護人類文明的目的是一致的。在這上面,就有了一切抗擊消極力量的思想工作的基礎。

解決衝突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消極力量敢於破壞文明的發展程序,主要的原因在於世界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消極悲觀者置於我們數萬萬覺醒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衝入鬧市的驢子無處藏身。積極力量會有源源不絕的補充,無需強制任何人去做什麼,廣泛的深入的思想指導,這樣,民眾就會保持清醒的認識,則抗擊消極力量也不成問題,豈有憂患之理,個把消極悲觀主義者是不夠打的。

很多人對於民眾思想指導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思想指導便決然弄不好。思想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行動人員思想認知一致,第二是行動人員和民眾思想認知一致,第三是瓦解消極力量。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須從尊重基層行動人員、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不在對人類文明進行繼續破壞的悲觀者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要認識到每個人在做的事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人類的文明發展。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在一切工作中,應該堅持團結一致抗擊消極力量的總方針。因為只有這種方針才能堅持抗爭,保護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才能普遍地深入地改善人們的思想認知,才能發動民眾的全部積極性,為保衛文明而戰,才能爭取最後勝利。

這個思想上指導民眾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不惜反反覆覆地說到這一點,實在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人類文明的勝利。沒有許多別的必要的東西固然也沒有人類文明的勝利,然而這是人類文明的最基本的條件。抵抗消極力量使人類文明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決不僅僅是幾個黨派和少數人的事;是全世界民眾一起參與的,才是追求人類文明發展的目的和意義。

——————(上章回覆)——————

結論

結論是什麼呢?結論就是:“在什麼條件下,人類文明能有戰勝並消滅悲觀論等消極力量的實力呢?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人類共同體意識的完成;第三是悲觀消極者內心開始覺醒。就三個條件來說,人類共同體意識是主要的。”

對於悲觀主義者自身來說,是有由外到內和由內到外兩種的不同的型別,前者是因為一時的境遇使其淪落為悲觀主義者淪為消極力量的馬前卒,而後一種就是根深蒂固的悲觀者了,是消極力量的有力傳播者,是需要重點挽救和打擊的。

這樣的衝突會怎樣發展呢?要看積極力量抵抗強度和雙方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衝突就要繼續。但結果還是一樣,消極力量必敗,積極力量必勝。人類文明到達下一個更高的層次犧牲會更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在追求更高的人類文明的程序中,人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行為共識:

1提高物質水平

2加強素質培養

3完善法律法規

4簡化司法流程

5提高精神追求

6淡化道德標準

7加強信息溝通

8精簡執行機構

9注重能力水平

10淡化世俗觀念

11提高學識氛圍

12降低唯利是圖

13完善自我人格

14降低公共參與

15增強人文情感

16消減市井應酬

17強化集體目標

18警惕集體意識

19提高思維邏輯

20輕言是非判斷

21善言可言之物

22心懷不可言明

23可視之物為界

24界限之外為心

25可觸之物為質

26觸之無物為能

27質到能為昇華

28能到質為凝結

29至大至小同一

30自救即為它救

相關推薦:永恆之火儒道至聖漫威之永恆之火隨身帶著個宇宙隨身帶著個宇宙都市修真之武帝天下BOSS級打臉專業戶[快穿]好男人操作指南[快穿]六零之穿成極品他媽全家都是穿來的,就我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