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1890東南亞之王->章節

第六百三十六章 武裝衝突(七)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爵士,聽說您急著見我,有何指教?”

輿論的事定下基調後,孫載之才見了朱爾典。

朱爾典是臨時過來的,他完全可以不用見,但是想到最近高原上發生的事,他覺得,還是和朱爾典談談比較好。

如果可以,他並不想要戰爭,更不想和英國發生戰爭。

畢竟他目前的任務是發展,發展華夏的工農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儘快做到不餓死人。

戰爭會減緩發展,甚至導致更多的人餓死。

“貴國軍隊是否攻擊了日光城?”朱爾典急不可耐的問道。

孫載之見他這副態度,眉頭輕輕一皺。

“我高原邊防軍一部,日前順利攻破叛軍踞守的日光城,收復日光城以東全部地區。”

“這件事,是我國內政,我正準備在外交部的下一次發佈會上公佈這件事,怎麼?朱爾典爵士也有興趣?”

朱爾典臉色黑了三分,不單純是因為孫載之,還因為英軍。

這麼輕易就讓人攻下了高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日光城,那些草包是怎麼敢支援另一群草包的?

這讓朱爾典如何自處?要知道他前段時間還應倫敦的要求,向臨時政府抗議,指責他們派兵的行為,還放下大話了。

現在打臉了。

朱爾典一開始就覺得這件事很不好弄,還在使館內發過牢騷,但是最終還是照著倫敦的想法做了。

他想的是,他的一切行為都是按照倫敦的要求來的,總不能還有什麼責任吧?

結果,這兩天他收到不少電報,都是來指責他的。

英印方面,將此次失利的責任完全歸結於“外交公使的失誤,未能組織華夏派兵進入高原。”

說實話,朱爾典被噁心到了。

但是沒辦法,誰讓英印地區勢力大後臺硬呢?

“高原問題不單單是華夏問題,根據1906年的日光城改訂條約,華夏在高原上的動作應徵得英國同意。”

“你們單方面違反條約,大舉增兵,大英帝國為此感到不安。”

朱爾典這時卻淡淡的說道。

孫載之搞不清楚朱爾典情緒變化的原因,一時之間有些猶豫,是不是自己說錯了什麼?

“我們十分願意遵守條約,但是這件事的起因,是英國軍隊肆意入侵我國領土,已經超出了此條約允許的,商隊交流範疇。”

“我此前曾多次拖外交部向英國表達態度,我方絕不會坐視不管,高原人絕不是獨自戰鬥。”

“既然您已經提到了,考慮到當下的情況,我可以認為,1906年日光城改訂條約已經失去了他的約束力。”

“英國並不願意執行,哪怕是由英國決定的條約,既然如此,條約也就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我會敦促外交部,儘快同英國商討廢除1903年日光城條約和1906年日光城改訂條約的事宜。”

“希望公使閣下儘快通知英國做好準備,以免鬧出誤會。”

孫載之想了想,下了一劑猛藥。

“閣下是否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是想要發動戰爭嗎?同英國開戰?青帝國經歷過兩次,一敗塗地。”

“臨時政府也想要試試嗎?在你們還沒有去掉臨時兩個字,正式自稱為帝國的時候?”

朱爾典臉色猛地一變,威脅道。

其實這些條約在英國人動兵刀的時候就已經自動失效了,但是朱爾典不可能同意廢除。

很簡單,如果因為戰爭原因,同意廢除這個條約的話,其他條約怎麼算呢?

如果可以擴大的話,是否可以認定為,所有條約都廢除呢?

答案是可以,只要兩國發生戰爭。

朱爾典害怕戰爭嗎?不怕,與華夏開戰,朱爾典從未怕過,他都想不到怎麼輸。

但是,英國現在沒有那麼多精力,來與華夏開戰。

華夏有數十萬陸軍,雖然他看不上,但是數量擺在那裡,英國要擺平,沒有七八萬人不行吧?

而且,換了一個領導者後,他們是否有那麼容易投降,英國也不確定。

跨越半個地球,維持十萬人以上的軍隊,甚至更多(英國人對自己的陸軍沒什麼信心,所以才拉上法國人)。

英國已經經歷過一次了——布林戰爭。

布林戰爭的結果是,打掉了三億多英鎊軍費,將英國從戰略擴張打成戰略收縮。

問題是,布林戰爭讓英國人掌握了黃金,用黃金穩定了其金融霸主的地位,收穫其實大於支出。

再和華夏進行一次戰爭,能獲得什麼呢?殖民地?這是一個有著統一民族意識的國家,殖民不是那麼容易的。

至於其他的,英國能撈到的,都已經撈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得不償失。

“戰爭與否不是由我們決定,而是由英國人決定。”孫載之聽到“帝國”二字,瞳孔不自然的收縮了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還好,朱爾典在考慮如何將話題扯回來,並沒有注意這些。

“大英帝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度,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在談判桌上解決高原問題。”朱爾典故作猶豫的看著孫載之。

“只有英國人全部退出亞東後,我們才會坐上談判桌。”孫載之見朱爾典只是無意中提了一嘴,放下心來,同時態度強硬起來。

“你……得寸進尺!”朱爾典瞪大了眼睛,好像孫載之說的是什麼聳人聽聞的事情一樣。

“如果……”

激烈的爭吵持續了一整天,孫載之最擅長的就是演講,演講少不了激烈的辯論,稱得上功力深厚了。

作為一名資歷深厚的外交官,朱爾典的嘴上功夫也不差。

二人算是棋逢對手,最後還是因為實在是天黑了,二人才短暫停止爭論。

一整天,二人都在試探,朱爾典的態度是:英國人退出,但是臨時政府應撤回全部軍隊,取消高原邊防軍,給予高原更大的自由。

孫載之的態度與之相反:建省,英國人退出,廢除1903和1906簽訂的日光城條約及改訂條約。

誰都沒有達成目標,最終,還是需要用大炮來發聲,不過二人倒是達成了一個默契:

此事,僅為邊境摩擦,不進行宣傳,不擴大。

雖然是個好消息,但是孫載之不明白,既然英國人不想打,為什麼還搞輿論攻勢?

…………

“亞東?”劉一鳴輕輕呢喃,回憶起一些事情。

“在這兒,此處被稱作高原南部的門戶,長期以來被英國騷擾,不勝其煩。”

“此處處於河谷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森林、溼地遍佈,適合作為後勤基地,或者說,是最適合的後方基地。”

楊濤見劉一鳴不說話,以為是劉一鳴不知道在哪兒,正在疑惑,主動解釋。

“不是這個事,就在南華成立之前,英國才將國境推到這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推回去。”劉一鳴擺了擺頭。

“您說的是1888年,英國人強佔的隆土山?”楊濤問道,畢竟這不是多麼久遠的事。

劉一鳴輕輕點頭,又輕鬆搖頭。

“巴爾幹戰爭,打到現在,巴爾幹聯軍可謂是彈盡糧絕,全靠沙皇俄國支撐。”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由我們給他們輸血。”

“這場戰爭已經失去了意義,該結束了。”

“將所有武器儘快交付給奧斯曼人,再給沙俄放放血。”

劉一鳴將碩大的地球儀轉了過來,正對著巴爾幹的位置。

歐洲那群貨別看一天到晚劍拔弩張的,實際上大家都沒有發起戰爭的勇氣。

不然,早在摩洛哥危機的時候,法德就該開打了。

大家都叫囂著要開戰,實際上大家都戰戰兢兢的生怕被出賣,成為平息戰爭的理由。

真正開戰,是一次意外。

別聽什麼德國威廉二世興奮的說什麼“這是最好的機會”,或者法國人、俄國人還有其他什麼人。

真正決定戰爭是否發動的,從來不是一兩個人,即便是皇帝也不行,而是利益。

波斯尼亞危機,裴迪南遇刺身亡,本就是意外事件。

之後的一連串意外,導致了必然發生的戰爭提前到來。

戰爭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發動的,也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結束的,就像這場分贓不均導致的戰爭,發生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包括在戰爭初期,各國都還是希望打一場“普法戰爭”式的勝利,說白了就是小摩擦——相比較總體戰。

只是隨著賭注越壓越多,戰爭烈度變得越來越大?

一場大戰下來,打光了歐洲數十上百年積累的財富,英國人差點兒丟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人在歐洲的屍體上爬了起來。

“想要發展,就繞不開貿易,想要貿易,就繞不開英國。”

“歐洲搜刮了世界幾百年,也該吐一些東西出來了。”劉一鳴輕輕說道。

現在這個模樣,塞爾維亞即便打完了戰爭,也沒什麼餘力了,波斯尼亞應該不會在近年發生什麼事——劉一鳴想到。

沒有塞爾維亞青年的一槍,具體開戰還不知道是哪天,可劉一鳴等不了這麼久了。

最遲1914年,南華會發動對日本的戰爭,戰爭第二天,劉一鳴就希望歐洲爆發戰爭。

這樣一來,歐洲既沒有能力干涉東亞,劉一鳴也有藉口不履行盟友義務。

“去告訴姜旺,收買一些塞爾維亞人,流落在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

“是!”

【作者題外話】:一戰爆發是各種巧合形成的必然,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奧匈帝國與沙皇俄國之間,戰爭不一定這麼早爆發。

相關推薦:重生2005我的系統不正常無敵的我選擇出名了團寵千金愛裝乖從後院到未來2002全民領主:我的史萊姆無限進化夜半惡鬼來敲門紅樓之寶釵的悠閒生活還珠之悠悠閒心凡體仙風